本刊作者近日獲悉,眾泰等汽車企業日前陸續宣布暫停或者退出上海的新能源乘用車銷售的補貼資金”墊付”工作。
”我也沒有想明白車企不愿意‘墊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全國首家也是唯一一家新能源汽車4S店————上海高瞻新能源汽車4S店董事長曾祥奕在接受作者采訪時如是說。
作為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城市之一的上海,2011年6月就傳出地方補貼細則即將出臺的消息,但至今一直杳無音信。補貼細則遲遲不出,意味著每輛純電動汽車最高10萬元的補貼無法落實。
對車企而言,已經生產出來的新能源汽車卻不能不賣,這筆補貼款更不能讓消費者負擔。如此一來,本該由政府支出的費用則落在了企業頭上,”墊付”便由此應運而生。而上述眾多新能源汽車企業紛紛退出”墊付”補貼的行為,給行業帶來很大負面影響,這一事件又被稱為”墊付門”。
”墊付”真相
2011年11月23日,全國首家新能源汽車專營4S店迎來了隆重的開業慶典。在這家位于上海國際汽車城的4S店內,入駐了多款新能源汽車品牌,為消費者提供了7款新能源汽車的購買選擇。
眾泰新能源營銷中心副總經理張浩在接受本刊作者采訪時表示,”從去年11月份到現在,眾泰通過高瞻4S店共賣出13輛純電動汽車,在新能源汽車市場起步階段,這個銷量還是不錯的。”
但他同時告訴作者:”雖然銷量不錯,但企業為此‘墊付’了100多萬元的補貼資金。”
據了解,眾泰在上海已售出13輛純電動汽車,在最先賣出的10輛車中,每輛10萬元的補貼款全部由眾泰支付;還有2輛是非私人購買,其6萬元補貼款由眾泰和經銷商高瞻新能源4S店對半支付。
而今年年初賣出的第13輛純電動汽車,眾泰沒有進行補貼費用的”墊付”,改由高瞻新能源4S店獨自支付,眾泰以此”宣布”退出”墊付”隊伍。
對于眾泰退出”墊付”隊伍,張浩將此歸因于”企業承擔資金過高且風險過大”。他表示:”最初參與‘墊付’是希望能在補貼細則沒有出臺之前,借此打開新能源汽車市場。”
但是自去年以來,上海地區補貼細則出臺的消息屢次爽約,令車企無法看到”墊付”的盡頭。張浩擔憂地說:”賣得越多,墊得越多,‘墊付’資金何時能夠收回也是未知。”
據悉,眾泰汽車目前有兩款純電動汽車在上海高瞻4S店出售,分別為5008EV和M300EV,這兩款車補貼前的價格分別為20.6萬元和26.8萬元。如果眾泰”墊付”補貼,實際售價只有10.6萬元和16.8萬元,連成本都不能收回。
作為該款車的經銷商,高瞻新能源汽車4S店董事長曾祥奕告訴作者:”目前店內出售的5個品牌電動汽車中,只有眾泰和奇瑞愿意共同‘墊付’補貼,因為這筆高額資金對企業和廠商的壓力都非常大。”
如今,眾泰和奇瑞紛紛從”墊付”行列中宣告引退。因此,”墊付”重擔完全落在了高瞻新能源汽車4S店身上。若是高瞻今年能售出300輛純電動汽車,那么”墊付”款將高達3000萬元。曾祥奕無奈地表示:”我們無法獨自承受這份重擔!”
誰來”墊付”?
補貼細則不出,補貼款無法落實,究竟該由誰來擔當”墊付”重任?
上海中科力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市場銷售部經理陸忠平對作者說:”去年4月我們賣了兩輛純電動汽車,為此‘墊付’了共計20萬元的補貼款。這筆錢至今也沒落實。”這似乎成了中科力帆電動汽車入駐高瞻4S店后不愿承擔”墊付”的原由。
”還需要‘墊付’多久?還需要墊付多少錢?誰也無法告訴我們。”陸忠平此前接受本刊作者采訪時就作出了”即使銷售初期有車企愿意‘墊付’,時間也不會太長”的猜想,僅僅時隔數月,他的話便成為現實。
陸忠平說:”在研發生產初期,資金對電動汽車企業來說至關重要,如果將大筆的錢用于‘墊付’,這對企業發展來說,負面影響很大。”
車企不愿意”墊付”,4S店資金實力有限,而帶有政府背景色彩的上海嘉定汽車城,也對”墊付”問題愛莫能助。
上海汽車城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榮文偉在接受本刊作者采訪時坦言:”汽車城每年需要支出幾千萬的資金,但是這筆錢花到‘墊付’上,其實補貼不了幾輛車。”
據了解,上海目前電動汽車的保有量在100輛左右,相應的”墊付”資金則需要上千萬元。按照榮文偉的預測,隨著知名汽車廠商紛紛進入上海新能源汽車市場,今年上海的電動汽車銷量將會實現跨越式的增長,屆時預計將會超過1000輛。
如果補貼仍然無法落實,飆升到億元數字的”墊付”資金是誰也無法承受的。
無解難題
對于高瞻4S店來說,選擇繼續”墊付”,是希望先把市場打開。而對于如何”墊付”以及”墊付”多久的問題,曾祥奕透露其內部還在討論,最快要一周之后才會有答案,繼續”墊付”也不是沒有可能。
但是從當前情況看,愿意繼續”墊付”的僅有高瞻4S店一家。對于4S店的投資規模而言,具備獨自”墊付”能力的店家為數不多。
”也不排除暫停銷售的可能”,曾祥奕在接受采訪時拋出了這樣一種假設。即使補貼細則出臺,”墊付”資金如何回收?何時收回?都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如此,收款的時間周期可能需要一到兩年。
曾祥奕還表示:”如果暫停銷售,4S店的營銷重點將放在繼續和上海嘉定國際汽車城合作上來,通過試駕中心等方式推廣電動汽車。同時,加強服務網絡建設,為補貼細則出臺以后的大規模銷售計劃做好充分準備。”
按照曾祥奕的設想,高瞻新能源4S店將培養一支技術優良的服務隊伍,一旦車主遇到問題,只需一個電話,維修車隊就能上門服務。
”我們的維修人員需要對各種品牌的新能源汽車進行了解,并派往不同廠家學習培訓”,在他看來,與當前的銷售業績相比,如何在銷量真正實現增長后,抓住市場絕對優勢更加重要,與傳統4S店相比,高瞻的維修團隊更了解電動汽車。
榮文偉也坦言,”補貼細則出臺之前,‘墊付’并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目前不建議4S店將銷量規模擴大。”
據榮文偉推測,補貼細則有望于今年夏天公布,而最讓他滿意的上汽E50純電動汽車也將同時量產,他說,”在所有條件都具備后再進行銷售也不遲。順勢而為,有利于電動汽車的良性發展。”
在接受采訪時,曾祥奕還提出了另外一條思路:”租賃也許是補貼落實前可以嘗試的方式之一。”他表示,目前有租賃公司愿意按照補貼前的價格全款購車,這讓他看到了一些希望,”但是這個量也不會太大,因為全款購車的成本實在太高。”
”墊付”之外的困難
上海車牌一直被戲稱為”最貴的鐵皮”。作為通過拍賣獲得汽車牌照的城市,上海4月份私家車牌照拍賣價格創下新高,最低成交價達61000元,平均價格為61626元。至此,上海車牌進入”6萬元時代”。
一位在嘉定汽車城參觀新能源汽車的市民告訴作者,”如果新能源汽車能夠免去牌照費用,那對我來說,會有很大的吸引力。”
作者算了這樣一筆賬:以眾泰5008EV為例,原價購買需要20.6萬元,加上6萬元的牌照費,共計超過26萬元。如果補貼資金能夠到位,并免去牌照費用,僅需10萬元就能入手,中間差價高達16萬元。
”如今的牌照這么貴,無人‘墊付’后,很難有人愿意花6萬元為新能源汽車上牌”,一位高瞻新能源汽車4S店銷售人員告訴作者,”除了解決‘墊付’問題之外,如果牌照問題能在補貼細則出臺后一并解決,將會極大的提高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積極性。”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之所以補貼細則遲遲未出,導致”墊付”問題難以解決,與補貼細則草案沒有解決車牌費用問題有關。榮文偉對此表示:”車牌問題與補貼如何結合,是補貼細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不少專家還建議,除了現金補貼新能源汽車外,也應考慮對牌照價格實行優惠或免費。
榮文偉透露:”到目前為止,上海汽車城接待試駕人群超過三萬人。調查表明,在這些人中,超過40%的人有購買電動汽車的意向。如果既能解決補貼問題,又能解決牌照費用問題,上海的新能源汽車示范工作將更容易得到推廣。”
( 編輯/王慰祖)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慰祖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241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