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外車市接連發生多宗新能源車召回,均與動力電池存起火隱患有關。
本月,現代及寶馬先后因為各自旗下新能源車存起火隱患發起召回,前者在韓國召回超過2.5萬輛KONA,目前召回規模還在進一步擴大,后者在歐洲多國召回2.67萬輛插電混動車,牽涉車型超10款。約1個月前,同樣因為電池組可能會引發車輛起火燃燒存在安全隱患,福特在歐洲市場召回約20500輛Kuga插電混動版車型。
據時代財經近日向上述一系列召回所牽涉的車企了解,雖然多款需召回車型在國內市場亦有銷售,但大部分投放至國內市場的型號搭載與海外版本車型不同的電池。例如,現代KONA的國內版本車型為北京現代昂希諾純電動,韓國市場該車搭載LG Chem供應的動力電池,而在國內市場則搭載寧德時代供應的電池。
現代KONA EV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雖然上述相關海外召回未對國內市場造成廣泛影響,但依然令本就敏感的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安全隱患話題,在國內車市中進一步發酵。
據齊魯晚報日前的不完全統計,2019年全國發生新能源汽車火災560余起,而今年前三季度更達到700起,火災車輛涉及眾多新能源汽車品牌。
不過,相比國外在同類安全隱患面前的應對措施,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召回寥寥,在應對自燃事件的態度和處理風格亦各有不同。此外,在責任歸屬問題上,涉事主機廠和電池供應商亦時有分歧,甚至出現互相甩鍋之嫌。
存自燃隱患,海外發起多宗新能源車召回
據時代財經梳理,上述現代、寶馬、福特等車企的召回,均是由多宗有共通性的自燃事件觸發。其中,寶馬在全球范圍內發生至少3起同類事故后發起召回,福特是至少4起,而現代則是至少13起。
以召回與國內市場關聯性較大的寶馬為例,此次因電池存在起火風險,而涉及召回的PHEV插混車型包括2系旅行車、3系、5系、7系轎車,X1、X2、X3、X5 SUV,以及i8跑車,MINI品牌涉及車型是COUNTRYMAN。
寶馬方面稱,目前這部分問題車型是關于特定國家的,不會影響全球所有相關車型。
據悉,寶馬目前電池供應商主要有兩家,分別是寧德時代和三星SDI。消息稱,兩家供應商中可能只有一家存在電芯生產過程中摻入雜質的問題,“在極少見的情況下,這些雜質會導致電芯短路”。
寶馬i3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時代財經查詢寶馬中國官網獲悉,寶馬在中國市場的新能源車型主要包括5系、X1等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混合動力車型,以及i3、i8敞篷跑車和iX3的純電車型。其中,寶馬5系、X1等的插混車型目前已實現國產,但純電i3等車型還屬于純進口模式。
10月16日,時代財經就此次召回是否涉及國內市場的新能源車型采訪寶馬中國方面,其內部人士回應稱,目前具體信息正在和召回監管機構保持溝通,并正在積極進行申報及準備。“還不知道具體信息,后續情況將及時通過相關渠道進行發布,涉及車型及數量請以官方公布數據為準。”
五大主流品牌相繼遭遇自燃事故
對于新能源車自燃事故,市場中素有聲音提醒傳統燃油車亦會發生,甚至數量要多得多。但考慮到新能源車是新事物,同時被視為大趨勢,消費者對此持更敏感的態度亦無可厚非,從這一角度出發,針對新能源車自燃事故的召回,一定程度亦會促進產品、市場環境的完善。
然而,與國外相比,體量更大的國內新能源車市在這一方面卻未展現應有的成熟。據時代財經梳理,國內市場在起火頻頻的同時,相關新能源乘用車召回案例較少,甚至單是相關調查結果的正式公開亦屈指可數。
時代財經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官網上看到,截至目前,涉及電池缺陷問題召回的車型屈指可數,其中,最典型的是蔚來汽車去年召回4803輛ES8電動汽車,為其免費更換改進后的規格型號為NEV-P102的動力電池包。
不過,召回案例寥寥背后,國內新能源車冒煙、起火事件卻頻上熱搜。據時代財經不完全統計,過去四個多月以來,聚焦主流新能源乘用車,已有超過20輛純電動車疑似因為電池自燃引發冒煙、起火,涉及五個以上主流車企。
其中,僅10月,包括威馬汽車、長城歐拉等多家車企旗下車型被爆出疑似起火自燃事件。而威馬汽車更是八天連發兩起自燃風波。
然而,關于上述一系列涉及多個主流車企的新能源車疑似起火自燃事件,除了一份署名福建南平邵武市交通運輸局的威馬新能源車自燃事故網傳通報外,再未見有其它自燃事件情況通報。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網傳通報涉及到的威馬新能源車,屬于面向公眾公開運營的出租車。
威馬汽車起火 圖片來源:網傳視頻截圖
10月16日,時代財經就上述事故的最新調查情況等采訪威馬汽車方面,但截至發稿前,暫未取得回應。
事實上,除了威馬汽車外,年內時代財經在對一系列新能源車起火、冒煙等疑似自燃事件進行報道后,仍一直關注涉事車企是否有更進發布正面、詳盡的事故說明,但截至發稿位置,即便是發生時間距今已有數月之久的事故,亦未見有真正蓋棺定論的調查結果。
自燃問題背后藏羅生門
無疑,就新能源車自燃事故發布完整調查結果甚至發起召回的車企,需要極強的責任感驅動,無論是輿論還是經營上,都要面臨巨大的壓力。
“有消息顯示現代這次召回韓國、北美、歐洲等多地的KONA純電動車,成本將達到6000億韓元(折合約35.2億元人民幣)”,對于車企召回有自燃安全隱患的車型,10月18日,某國內知名動力電池供應商管理層人士接受時代財經采訪時表示,成本會是相關召回背后的一大關鍵問題。
除了現代的例子,上述受訪人士還提到了蔚來汽車,“你可以查查去年蔚來的二季報,因為召回,其二季度汽車銷售毛利率降低了20%。”
召回成本之龐大,導致責任歸屬成為主機廠與電池供應商之間的“羅生門”。
以蔚來汽車的召回為例,彼時,據蔚來汽車召回公告顯示,涉事車輛的自燃安全隱患,被指源于動力電池包模組內的電壓采樣線束存在個別走向不當的情況。
不過,隨后供應商寧德時代亦發布聲明稱,涉事蔚來ES8的自燃安全隱患,是召回的電池包箱體和該公司供應的模組結構產生干涉所致。
雖然關于蔚來ES8召回根本原因的討論至今仍不了了之,但在業界看來,對于同一個問題,蔚來稱主要為電池包內的模組有問題,而寧德時代則認為電池包箱體和模組結構發生了“干涉”,兩份公告背后的意味昭然。
“除了比亞迪等少數車企,目前市場中大多數生產新能源車的車企,均從外部采購電池。但電池自燃除了有自身質量的因素,還與Pack、溫控等密切相關,換言之車企負責的電池安裝、調試也有出現問題的可能。”上述受訪人士表示。
然而,主機廠與電池供應商之間就自燃安全隱患召回的糾葛,還不單單停留在成本歸屬層面。據時代財經10月18日向業內多個主機廠人士了解,目前的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市場,還屬于供需不平衡的階段,而頭部電池供應商屬于更為強勢的一方。
在大部分車企新能源車產量、產品力都需要仰仗外部電池供應商的當下,新能源車若發生因為電池原因的自燃,是否召回甚至單是事故原因的定性,牽涉面之廣并非單純的一個成本數字而已。
除了企業背后的羅生門,相關監管環境,成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據外媒報道,在現代KONA EV于9月末、10月初連續發生2起性質相近的自燃事故后,韓國國土交通部正式介入對相關事件的調查。約2周后,現代正式召回相關車輛。
國內,根據2019年10月市場監管總局官網發布的《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發展局關于進一步規范新能源汽車事故報告的補充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生產者獲知其生產、銷售或進口的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發生冒煙、起火事故的,應在事故發生后12小時內(如造成人員傷亡或重大社會影響的,應在事故發生后6小時內)向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發展局報告事故基本信息。
另外,《通知》中還提到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發展局將根據事故調查和風險評估情況啟動缺陷調查,必要時向消費者發布風險預警。
據此,目前國內發生過的一系列新能源車自燃事故,相關安全隱患應仍在車企及有關部門的掌握之中。但另一方面,對于廣大普通消費者而言,若能進一步明瞭新能源車自燃事故的來龍去脈,對促進這一新興市場的發展亦屬有備無患。
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潘卓倫 李卓玲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29830
以上內容轉載自時代財經,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