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30日,“第四屆全球未來出行大會(GFM2020)”在德清隆重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和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協(xié)同發(fā)展聯(lián)盟聯(lián)合召開,旨在探討未來的城市、未來的出行、未來的汽車如何為居民提供更加經濟、便捷、安全、科技友好的新出行方式。下面是北京交通發(fā)展研究院院長郭繼孚在本次論壇上的發(fā)言:
北京交通發(fā)展研究院院長 郭繼孚
大家早上好!非常高興能參加未來出行大會,我給大家報告一下對未來交通的思考。
交通變化是很快的。建國前我們是人力的交通,像北京是80年代開始修路,奧運會我們發(fā)現(xiàn)修路不行,我們就發(fā)展了公共交通;一屆奧運會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光靠公交也不行,我們就進行了需求管理,就著名的尾號限行,還有現(xiàn)在的搖號限購都是在這個時候出現(xiàn)的。原因很復雜我就不講了,其實這都是社會發(fā)展的一個結果。新的時代我們歸納了有三個方向,一個叫智能化、一個叫綠色、一個叫共享。
這三個方面稍微給大家解釋一下,就是說我們整體判斷中國未來城市的出行仍然是一個增量的過程,盡管受我們有些像北京、上海都開始提出來要減量發(fā)展,但是整體的趨勢仍然是增的。道理很簡單,因為中國還有幾億人要到城市,中國的城市化剛走完半程,還有二三十年的時間,有幾億人要進到城市里,毫無疑問我們的出行總量、我們的出行時間都會在延長、增加。但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又趕上了新技術迅猛發(fā)展,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迅猛發(fā)展的過程,所以我們歸納起來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之內,我們覺得未來的出行城市交通這三大趨勢比較明顯,一個是綠色、共享、智能。
綠色尤其是最近兩年變得很活躍,道理很簡單,也是因為全球的氣侯變化,溫室氣體帶來全球的一個變革,人們的觀念也在發(fā)生變化。以燃油汽車為主導的一種社會形態(tài)正在朝著非化石燃料化發(fā)展,所以在這個當中電動化也是百人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毫無疑問在未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式,除此之外公共交通特別是對于大城市來講是不二的選擇,另外就是以步行和自行車為主的無消耗、或者說消耗比較小的方式將會在未來變得更加的突出。
另外就是信息技術共享,像滴滴,我們大量的交通,將來的汽車不一定是私人擁有的,當然不排除私人擁有,更多的時候可能是大家共享的。智能化會帶來的變化會更加多樣,無人駕駛現(xiàn)在大家已經覺得好像很快就要到來的感覺,好像明天我們還有這樣的參觀活動。
在這里面我主要想給大家再介紹未來另外一個趨勢,就是城市的出行將來會變成一個預約系統(tǒng)。這個可能好多人聽還覺得會是一個新名詞,其實在我們的大交通當中早就是預約的,比如說你坐飛機一定要先預約,先買票才可以坐飛機,沒票不讓上飛機,其實這就是預約。我們的火車也是一樣。預約的概念其實早就有,但是不一定大家都接受這種觀念。就像看病一樣,過去去醫(yī)院看病都是要排大隊,像北京的醫(yī)療資源比較緊張全國人民都去看病的時候,很多的醫(yī)院護士、大夫都很緊俏,我們都要提前一天去排隊,排一晚上隊你也不一定排得上。現(xiàn)在不用了。這次疫情的結果是北京市的三級甲等醫(yī)院是百分之百預約,不預約是不讓看病的。其實我們出國都知道,在國外除非是急癥是緊急的就醫(yī)之外一定是預約的,我也聽說過甚至于有些預約了半年也不一定能看得上,也不是說國家所有的地方,所有的科目都是那么富裕的,不富裕它也約,在美國看病你不預約就不給看,跟大夫空不空沒關系。
為什么城市交通要進行預約呢?我們做了一個實驗。我們通過醫(yī)院看病這件事情我們得到了一個啟發(fā)。其實我們凌晨甚至于前一夜就去排隊,為的實際上是看病的順序而已,那么我有掛號系統(tǒng)其實不需要了。這個辛苦其實是徒勞的,大家排好時間到點去看病就是了。我們的交通也是如此,在過去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看到我們的火車站擁擠,大量的人也是排一兩天的隊去買票,現(xiàn)在你看火車站沒有了,為什么?因為我們在家里就把票訂好了,沒必要到車站去,你要沒票到車站去也沒有用,這就是預約。說明背后是有這樣一個技術系統(tǒng)在支撐我們這件事情的,這是核心,是后面有信息化在支撐。這個空位子是有的,有人要告訴你才可以,我們的排隊其實是忙碌的,是無效的。
交通也是如此。我們北京的地鐵在常態(tài)化下八九十個車站早高峰都非常緊張,排隊很長,但是疫情期間我們控制排隊人數(shù),那也是很長的,怎么辦呢?他們最后還是進站去乘車的,每天早高峰都是這么多人都是進站,每天都要排這么長的時間你不覺得很冤嗎。也是基于這樣的問題我們設置了一個系統(tǒng),不用這么早來排,你信我的就按這個時間點來,你在站外每天等10分鐘,好了,你減掉10分鐘,你來我直接讓你進站可以吧。當然了不一定大家都信,就像我們醫(yī)院掛號是一樣的,一開始推行掛號的時候人家不信,說不可能,票販子說我排了一夜都等不到,你在家里能排上才怪呢。所以后臺的算法我就不多講了,實驗的結果非常有意思。滿意度非常高,注冊用戶一直在持續(xù)的在向上增長,而且將近一半的乘客反映他們確實節(jié)省了時間,反響非常好。
現(xiàn)在大概我們在北京的三個站,平時大概需要排5到10分鐘時間,預約的乘客就可以直接通過,相當于VIP通道。以后,我們給他開一個不需要排隊的通道,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些人進站不影響其他人排隊,我們并沒有給他們優(yōu)先權使得其他人排隊時間長了。所以現(xiàn)在我們在一點點教育他們這些道理。他們說不可能,如果給我們這些人VIP其他人不就受影響了嗎?現(xiàn)在他們在一點點接受增加預約的配額。我們設想將來百分之百大家就不需要排隊,來了就進站走了,這是可能的。
那么除了地鐵以外,別的可以嗎?我們預期未來得城市交通都可以,在瓶頸高峰階段,需求大于供給的時候都有排隊的現(xiàn)象,而這個排隊的根源在哪里?就像我們醫(yī)院,我們預約掛號了不用排隊,但是我們改變不了醫(yī)療資源緊張的問題。但是我們卻可以改變的是什么呢?改變他們在醫(yī)院外、在掛號室無效排隊的狀況。換句話說我們在城市交通當中也是一樣的。就像海口春節(jié)的時候堵在那里上萬輛車回不來,大家把海口城市都給擠癱瘓了。后來一個聰明人突然間想明白了,說我們預約吧,因為我們的擺渡就那么多,你在這兒排也走不了,后來該誰來就誰來就OK了,這就是有效的組織,其實都是一樣的。國慶節(jié)期間的高速公路,幾公里、幾十公里,一排幾個小時、十幾個小時都是無效的,你排在那里其實你也走不過去,你只是排隊而已,只是一個順序而已。我們的城市交通都是如此的。
我們在北京的西三環(huán)做了一個仿真實驗,現(xiàn)在這個實驗還不能做到實際實驗,所以我們做了一個仿真,就發(fā)現(xiàn)只需要把這些車進入到西三環(huán)的時間做好一個排序,讓他們按照我們的時間表來進三環(huán),就可以促成三環(huán)能不堵車。第二就是這些人還是按照原來他們的時間點到達目的地,這是核心,當然不是到達目的地也是出三環(huán),可以走到。大家可不可以想象一下為什么?因為我們發(fā)現(xiàn)在高峰期間大家都擁擠在這個路上其實這個對他們的效率是下降的,最終這些人還是要通過這個地段過去。為什么要在這兒排著呢,在家里等不好嗎?到這個點出來以后,楊總你提前幾分就到這兒,到這兒就不會堵車。能不能做到呢?其實是可以的。
我們相信未來的交通一定是這樣的一種方式。當然那不是馬上就來了,它需要在基礎設施、需要在我們的交通工具,需要我們出行者的配合,需要科技支撐也需要政策法規(guī)的支持。時間關系我就不多講了,最重要是什么呢?是我們有了信息化的支撐,我們改變了未來出行的模式,這個未來的出行模式是什么呢?實際上是一個高度的供需平衡的模式、實際上是高度信息化高效組織的模式。我們未來的交通可以做到什么樣呢?一個人坐車是專車,兩個人是合乘,多人是共享的方式、組合的方式,幾十人我們可以坐大巴,上千人可以開專列。大家想想,再進一步我們今天講的無人駕駛是在未來我們路上車都是無人駕駛的時候,你覺得這個車還會在路上傻傻得等嗎?不會的,一定會計算好時間,到點了到你家門口接上你,到路上是一路暢通的。所以我們今天談這個話題我覺得是時候該做這樣的這種準備了,當然這件事情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因為你要為一個千萬級城市的人,每一個人他們的出行時間都要安排出一個時刻表來,這是一個高度組織的,而且是在數(shù)學上是一個還未解的難題,留給大家將來我們一起來克服這樣的難題。謝謝大家!
(注:本文根據(jù)現(xiàn)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嘉賓審閱,僅作為參考資料,請勿轉載!)
來源:蓋世直播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30811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直播,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ǎng)(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