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30日,“第四屆全球未來出行大會(GFM2020)”在德清隆重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和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聯盟聯合召開,旨在探討未來的城市、未來的出行、未來的汽車如何為居民提供更加經濟、便捷、安全、科技友好的新出行方式。下面是大陸集團中國前沿工程技術研究負責人周平在本次論壇上的發言:
大陸集團中國前沿工程技術研究負責人 周平
尊敬的各位來賓,上午好!我是來自于德國大陸集團中國前沿工程技術研究負責人周平。大陸集團是一家以中車零件為主的外資企業,致力于通過創新的技術、創新的產品,給我們的整車合作伙伴提供各類產品和服務。今天很高興能代表集團參加此次GFM2020,這也是大陸集團連續第三年參加此次盛會,借此機會感謝主辦方邀請。
接下來介紹一下大陸集團在出行領域的相關探索和實踐,希望跟大家一起交流。今天主要側重在路側感知系統、智能系統,這也是我們大數據的主要數據來源。
說到出行,自然離不開城市。持續的城市化進程正在改變著我們的出行方式,這個進程中,城市化率不斷提高。據預測:2025年中國超過百萬人口以上城市將會超過220個。此外,還有研究數據表明:這個過程中,溫室化和環境污染、城市擁堵和出行效率,以及出行隱私和安全等方面問題將是我們面臨的巨大挑戰,這也是構建未來智能出行所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面對這些趨勢和問題怎么解決?就是通過新技術,以及由這些新技術驅動的創新的行業解決方案來解決,這些新技術包括電氣化技術、共享技術、網聯技術以及無人駕駛技術等等。這些技術驅動著我們不斷去挖掘高效、低碳和安全的出行方式。
未來出行愿景究竟是什么?我們認為聰明的車、智慧的路+智能網聯,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云服務,這是對未來出行較為完整的愿景。因為人們出行已經不僅僅是簡單從A點到B點的獨立應用,而是需要服務交互的應用場景,更需要打通不同的系統來實現。
未來出行什么樣的?(視頻)
大陸集團如何做智慧出行的?大陸集團依靠本土創新和研發能力,不斷實踐。首先通過研究車端和路端技術路線,試圖打通車端和路端的技術共性,有一些基于V2X的通信技術,既在車上有應用,比如OBU車載通信單元,其實在路側有RSU路側通信單元,這里的技術是相通的,又比如研發基于車輛的高性能計算單元和路側邊緣計算單元,使其能夠運行相同的神經網絡算法。而有些是通過技術互補來做,最典型的例子是通過部署在車輛和路側的感知系統,能夠對車輛周邊環境進行全域感知。
除了打通車輛和路端技術鏈之外,集團在感知、決策、執行各技術領域持續投入,保持在這些領域的競爭性。同時圍繞“四化”,即: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和電動化,專注于市場所需要的整體解決方案。
大陸集團作為一家科技公司,深耕中國25年,致力于汽車和出行行業的本土創新和研發,和我們合作伙伴一起打造出行的生態閉環,不斷提升駕駛和駕乘的安全性和舒適型。
從車端和出行領域看一下大陸具體的實踐。在車端,大陸集團已經構建非常豐富的裝車領域的產品線,尤其在自動駕駛、智能網聯等核心領域提供非常具體的產品和服務,像智能網聯的通信模塊、毫米波雷達產品,這些產品在行業中非常具有競爭力,出貨量占據行業前列。在出行領域,除了剛才談到的這些裝車產品,我們也將產品部署到路側,同時結合后臺大數據以及AI的應用,使道路更智能。基于這樣一些部署,在高速場景,城市交通優化、安全路口、無縫駕乘、充電以及運輸等業務場景打造解決方案,不斷聚焦、安全、效率、經濟和環保諸多領域。
下面分幾個場景介紹一下具體所做的工作。
在高速場景,在高速岔道口、直行道、隧道、拐彎口部署了攝像頭和雷達傳感器以及邊緣計算單元,實現對目標的識別和數據融合,通過V2X技術與車輛進行交互,或者接入MEC跟邊緣計算和云后臺進行結合做大數據的處理,進行應用進一步處理,實現超過80項的應用案例。這些項目中實現兩類主要功能:1.監控和運營類,如交通事件的智能監測,交通信息的發布,包括施工安全監測、安全和效率類功能,如前向碰撞預警、盲區預測、變向輔助等等。
在城市場景,通過在主干道擁堵路段及路口布置傳感和邊緣計算單元,加上大數據和AI的人工智能的算法,有效實現了對交通流量的優化,我們目標是在高峰時段以排堵為主要目標,防止車輛溢出,而在平峰時段以降低紅燈等待時間為目標。另外還可實現對一些特種車輛的優先通行,比如公交、救護車輛和救急車輛的通行。
在城市除了交通流量優化的應用案例之外,還有安全路口的場景,利用多傳感器的融合技術,在復雜路口實現了對目標實時監測和分類,從而建立起城市道路和路口綜合的環境模型。有了這些模型數據之后,很多場景可以得到進一步深化。例如,有一個應用案例,在公交車沿線和路口,包括站點布置路側系統,可以顯著提高公交車運行效率和安全,而且在公交車這個特殊區域,因為人車交匯非常密集,做到了停靠更安全。
在無縫駕乘整體解決方案方面,越來越多的案例也在表明通過車路協同技術,把路端信息加入到車端,能夠更快、更好去促進無縫駕乘方案的落地。大陸集團整合了高速公路自主巡航、整合城市無人駕駛車、停車場自動泊車、停車場自動代客充電等場景,形成了完整的無縫駕乘整體方案,滿足了我們對未來出行的美好想像。最近我們在一場無縫駕乘體驗活動中實時展示剛才所說的案例,也收到諸多行業客戶和伙伴的高度評價。
(視頻)高速公路自主巡航,車主到了城郊結合部有P+R轉乘時,可以把車停在停車場,實現自動泊車。同時如果是電動車的話,自動充電小車能夠尋找車輛,同時出行人員能夠進入一個無人駕駛小巴,完成最后一公里接駁。整套方案融合了高速公路或主干道的自主巡航+城市駕乘無人小巴+在停車場的一些重點應用,形成完整的無人駕駛場景組合。
商用車或運輸領域也是出行的重要場景,在中國道路上已經超過1300萬臺商用車行駛。在這個領域,同我們合作伙伴攜手,通過V2V實現編隊行駛,顯著提高了運行效率和安全,同樣也大大促進節能和減排。
科技創新助力于我們智慧出行,路側感知到車路協同,到邊緣計算,到大數據的AI應用,實現了車、路、云的業務閉環。當然我們還面臨諸多挑戰,比如實時應用所需要的低時延,從路側感知到通信完成,到車輛根據這些信息行動,事實上這個延時是很多實時應用的前提,如何做到是非常有技術難題的。比如在車端、路側、邊緣計算和云端都有數據處理能力,在這些領域怎么樣選擇最佳的應用部署,其實考驗著我們對于這些服務是否理解深刻。
另外,我們還要讓出行方案或者感知系統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不僅僅針對車輛,還需要對各種交通參與群體,尤其對于行人、非機動車等弱勢交通參與群體提供更完善的功能,當然還有商業模式、落地模式等等方面的挑戰。面對這些挑戰,相信在座各位和我一樣,都是充滿信心的,因為相信我們不斷地技術創新可以應對這些挑戰。
最后,希望能夠攜手各位行業合作伙伴一起共創美好出行的未來。再次感謝大家!
(注: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嘉賓審閱,僅作為參考資料,請勿轉載!)
來源:蓋世直播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30812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直播,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