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電動汽車熱的升溫,國家相關部門將純電動汽車升格為國家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路線,并加以政策扶持。但是,”5·26”重大交通事故卻讓人們開始反思,純電動汽車是否真的能承擔起如此之重的責任。在這個問題上,國內車企的資深人士和專家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新能源車要適應國情適應市場
日前,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付于武先生接受了筆者采訪,談了他對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形勢的思考。”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一定要適應中國的國情,汽車發展的路線必須要適應市場,這就需要多元化、多樣化。我國把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無疑是將大力的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借鑒國際經驗,當前發展新能源汽車應特別關注以下這個問題,能源的多樣化是我國考慮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基礎,而汽車的電動化是中國汽車產業解決能源問題的最佳途徑,也是提高中國汽車產業競爭力的戰略舉措。雖然純電驅動是我們主要方向,但是并不等于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燃料電池就不是我們的技術路線,更不要把內燃機的升級和發展新能源汽車對立,所以我覺得在這些問題上,要充分適應我們的國情,堅持多元化。”
付玉武認為:”發展電動汽車,我們和國外是在同一起跑線上,因為車用電機外國也是剛剛起步,外國人也是剛剛在做,我們并不比國外差上一個等級。只是電力電池方面,我們不在同一起跑線上,這個是整個工業體系決定的差距?!?/p>
對于比亞迪電動車起火案,付玉武表示:”在事故的技術鑒定報告出來之前,這些分析都缺乏依據。國家已經派了一個技術小組前往深圳調查,相信事故結果會盡快出來。但是我們也不要因為一次事故就去否定發展電動車項目。一個新興產業,只有發現問題,才能大力去研究、解決問題,這是發展電動車產業必然經歷的階段。”
國家強制標準 不如放開新能源車發展方向
筆者與一位國內某大型汽車集團研究院的電動汽車項目負責人交流后得知,無論是從電動車用電池組的特性來看,還是從目前技術條件下的改善措施來看,電動汽車特別是只依靠電池組的純電動汽車,在安全性方面的確存在”硬傷”。然而,國家政策的扶持卻使得電動汽車在中國汽車界遍地開花。在這種情況下,現有電動車安全標準過于簡單、落后是不爭的事實。
據了解,我國目前有GB/T18384.1、2、3-2001《電動汽車安全要求》三項涉及電動車安全的國家標準,但其中只有一項對安全碰撞提出要求,且僅限于正面碰撞,標準低于燃油車。當筆者問及電動汽車安全標準的缺位是否是影響電動汽車安全性的因素時,這位業內人士卻給出了一個令筆者意外的答案。他表示:”純電動汽車本就是一個有技術瓶頸的事物,而安全問題的硬傷更是讓純電動汽車的發展舉步維艱。相比之下,包括混合動力或燃料電池在內的其它新能源汽車也有各自的優點。與其說完善一個可執行性未知的純電動汽車標準,不如把新能源車發展方向放開,讓各種新能源汽車在競爭中優勝劣汰。”
( 編輯/李艷嬌 )
來源:新聞晨報(上海)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310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