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開始,本刊作者對全國主要微型電動車廠家展開調研。數據顯示,僅山東一省,微型電動車2011年度銷售量已達7萬輛,累計銷售量超過10萬輛。
然而,在新近出臺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2-2020)》(以下簡稱《規劃》)中,微型電動車不僅沒有進入《規劃》,而且仍被認為是非法車輛,滿足了十余萬消費者需求、正在快速形成市場規模的微型電動車前途仍然未卜。
在一些主管部門看來,山東的微型電動車廠家都是”山寨廠家”,他們因”產品技術水準低、安全性差、服務沒保障、不符合產業發展方向”而無法獲得政府頒發的車輛生產資質。
奇怪的是,山東十余萬消費者并沒有嫌棄這些”山寨廠家”生產的”山寨產品”,他們不要財政補貼、不要充換電設施支持,自發自覺地掏錢購買這些產品,并且大有燎原之勢。而那些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和其他資源推廣的、”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產品,卻沒有形成市場。
作者在山東聊城時風集團調研時驚訝地發現,這個地處小縣城、生產農用車起家的”山寨廠家”,已經投資10億元建立起占地500畝、四大工藝齊全、年產能20萬輛的微型電動車生產基地,其生產工藝之完備、生產流程控制之嚴格,在當前的全國電動汽車行業毫無疑問地排在前列。
相反,作者在一些大型汽車企業集團調研時,并沒有看到全新開發的電動汽車平臺、完整的四大工藝生產線,盡管他們獲得了巨額的中央及地方財政支持。
反差如此巨大,我們不得不問一句:為什么? 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大型汽車企業不作為,在研發和示范運營方面,他們也做出了積極的努力。但在現有的技術路線、核心部件水準和充換電配套設施諸多限制條件的作用下,他們尚未看到明確的市場需求。
電動汽車作為新興產業,其發展道路應該是一個根據我國實際情況逐漸探索、不斷創新的過程。政府在明確發展方向的同時,應該鼓勵探索和創新主體的多元化,以開放競爭促進市場機制的形成,促進市場效率的提升。
中國幅員廣闊,交通地理特征豐富多樣,中心城市和大量的三四級城市乃至鄉村的居民生活形態、消費特征、汽車家庭保有量均差別巨大,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多層次、多樣化的市場探索,以不同價位、不同規格和功能的電動汽車,來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在廣大的三四級城市乃至鄉村地區,汽車家庭保有量低、居民活動半徑小、居住環境寬松、人均消費能力偏低,這些特征均為大力發展微型電動汽車創造了有利條件。山東省內諸多新興民營企業的實踐,就證明了這一點。
以時風為首的新興民營企業,在打開市場需求之后,為確保競爭優勢,投入巨資提升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水平,自覺走上了規模化、規范化的發展道路,這充分說明,市場機制已經在發揮積極正向的作用,政府和社會輿論應該對此可喜局面給予大力支持和保護。
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經驗告訴我們,打破理念和制度藩籬、激發國人的探索和創造熱情,是社會走向繁榮的必由之路。在7月23日舉行的省部級領導干部專題研討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再一次強調了這一點。他指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需要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展望未來,我們相信,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將遵循”從小到大、由弱及強”的道路,以政府戰略引導為發端,不同出身、不同特征的企業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開放競爭,展開多元化的探索與創新。在這個巨大市場形成的過程中,決定性的力量不是政策,而是消費者需求。因此,消費者的選擇權應該獲得合理的尊重。
( 編輯/王慰祖)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慰祖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444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