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國內外汽車行業有哪些大事件發生?
維寧爾將與高通就收購要約進行對話
據外媒報道,瑞典汽車零部件廠商維寧爾近日表示,將開始與芯片制造商高通進行談判。后者前不久向維寧爾發出了收購要約,計劃以4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該公司,對此維寧爾表示將評估高通的提議,而與麥格納的合并協議目前仍然有效。
圖片來源:維寧爾
高通的報價比麥格納在今年7月的出價高了18.4%,此前維寧爾董事會已經接受了麥格納的報價。維寧爾董事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公司預計高通的報價會“觸發維寧爾與麥格納的合并協議條款中所定義的‘優勢提案’”。該公司還在這份聲明中表示,董事會決定,維寧爾可以根據合并協議的條款與高通公司進行基于高通報價的討論,而維寧爾打算這樣做。
蓋世點評:盡管麥格納維寧爾的合并協議達成在先,但不得不說高通的報價確實很有誘惑力,成功“截胡”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海拉將針對股權出售做出最終決定
據外媒報道,德國汽車照明集團海拉在8月12日表示,其控股家族近日將針對其多數股權的出售做出最終決定。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海拉收到了三家競購方的有約束力的報價,分別是法國零部件供應商佛吉亞和彼歐以及德國零部件供應商馬勒。這三家公司提出的報價都在每股60歐元左右的預期水平,相當于海拉三個月來的平均股價,這使得海拉的估值約為70億歐元(合82億美元)。
蓋世點評:從企業規模來看,無論最終以上哪一零部件供應商拿下了海拉,汽車行業都勢必將誕生一個不可小覷的汽車零部件新巨頭。
馬斯克稱瑞薩與博世芯片供應“存在問題”
據外媒報道,8月12日,馬斯克在推特上回應方舟投資管理公司首席執行官Cathie Wood時表示,在某些“標準”汽車芯片方面,特斯拉遭遇了極端的供應鏈限制,迄今為止,存在最多問題的供應商是瑞薩和博世。
圖片來源:馬斯克Twitter
馬斯克并不是第一個稱瑞薩和博世兩家芯片制造商影響了汽車生產速度的車企高管。今年早些時候,瑞薩位于東京北部的一座工廠著火,福特稱此次火災對其生產計劃造成了影響。瑞薩在今年6月初表示,其位于日本的工廠將于當月中旬全面復產,該公司的代表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另外,今年1月,大眾集團的一位發言人透露,該集團與包括博世在內的主要供應商進行了會談,商討要求賠償與半導體短缺有關的損失的可能。
蓋世點評:汽車芯片普遍短缺,瑞薩與博世芯片供應“存在問題”也在意料之中,而按照規劃,博世新的芯片工廠將在9月啟動生產,有望緩解這一局面。
豐田因芯片短缺暫時關閉兩座巴西工廠
豐田在8月11日宣布,其將在8月18日至27日期間,暫停該公司位于巴西索羅卡巴(Sorocaba)和波爾圖菲利茲(Porto Feliz)的兩座工廠的生產。這是該公司今年第二次因全球半導體短缺而暫停其汽車工廠,上一次是在今年3月。
據悉,受芯片短缺影響,其他車企在巴西的生產也遭遇了中斷。大眾在該國的工廠陷入了停工,菲亞特的工廠當前只維持著一個生產班次,受影響最嚴重的為雪佛蘭,該公司的工廠完全停止了Onix車型的生產。
蓋世點評:因芯片短缺而關廠的情況仍在持續上演,就海外市場而言,相關供應商加緊擴產應對很關鍵,但疫情的控制顯然更為迫切,因為這既關乎芯片供應,又不僅僅與此相關。
富士康將在美國和泰國建設電動汽車工廠
8月12日,富士康表示將從明年開始在美國和泰國設立電動汽車生產設施。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富士康計劃從2023年開始在美國和泰國開始進行大規模生產,且除了美國和泰國之外,還正在歐洲與可能的建廠地點談判,這是其全球電動汽車戰略的一部分。
據悉,泰國工廠將是富士康與泰國石油和天然氣集團PTT的合資企業的一部分。劉揚偉表示,該工廠成立之初將主要面向泰國市場,之后逐步將車輛出口至其他東盟國家。他透露,泰國工廠計劃中的年產能將達到15萬至20萬輛。
美國工廠則將為電動汽車初創企業Fisker等客戶提供服務,劉揚偉透露,該公司將在2023年底之前為Fisker生產電動汽車。據了解,富士康已經排除了在墨西哥建廠的可能性,當前正在與美國的三個州進行談判,尋求建立其北美首座電動汽車制造廠。
蓋世點評:從諸多舉動來看,富士康正在猛烈進軍電動汽車行業,而由于其此前的特殊身份,很難不讓人懷疑,這或許是在為蘋果汽車代工做準備。
中航鋰電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項目落戶合肥
8月10日,中航鋰電與合肥市簽署投資協議,中航鋰電50GWh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產業基地項目正式落戶合肥。
圖片來源:中航鋰電
數據顯示,今年1-6月,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累計達52.5GWh,同比累計上升200.3%。其中,中航鋰電裝機量為3.63GWh,同比猛增377.6%,在國內動力電池企業中排名第四位。為進一步提升產能,中航鋰電新建項目投資力度逐步加大。7月31日,該公司位于武漢的生產基地項目正式開工,項目總投資100億元。此次合肥項目的落定,將再為其后期擴張提供保障。至此,中航鋰電共擁有常州、洛陽、廈門、成都、武漢、合肥六大產業基地。
蓋世點評:不只是中航鋰電,當動力電池走上快車道,多方勢力搶先布局相應產能,畢竟誰都不想因為產能的缺失而錯失在新能源市場分羹的機會。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解全敏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53729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