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剛剛落下帷幕。在這里,世界不僅見證一個數字小鎮的崛起,也見證眾多對未來趨勢的洞見與預言。而今年的烏鎮,有一眾豪華車企夜話行業發展,探討智能出行的未來。
沃爾沃汽車集團全球高級副總裁、沃爾沃汽車亞太區總裁兼CEO袁小林作為受邀者之一,不僅分享了沃爾沃的“智能性格”論,也分享了沃爾沃面對未來出行的思考——用戶需求、商業規律和科技發展永遠是最本質的邏輯。
袁小林:“硬件定義汽車?軟件定義汽車?這些都不是最本質的”
在這次烏鎮夜話中,袁小林對于未來技術發展的思考發人深思:“從來沒有硬件定義汽車,也不會有軟件定義汽車。這些都不是最本質所在。”
“軟件定義汽車”的風口,袁小林認為應該看到更本質性的所在,軟件和硬件都是具體的表現形式,體現的更多還是工程師思維。“什么定義汽車?消費者的需求定義汽車、商業規律定義汽車、科技發展定義汽車,這三個是真正定義汽車的核心“。智能或者自動駕駛是科技發展在出行領域的一個體現,如果脫離了客戶的實際需求會變得沒有意義。
這也是沃爾沃汽車一直以來面對科技創新的態度,科技的起點和終點都必須是人,科技既應該充滿前瞻,讓人嘆為觀止,但也一定是扎扎實實,真正地“想你所想,護你所愛。”就比如自動駕駛的發展必須以安全為前提,脫離“安全”去談技術的發展并不可取,這也是為什么沃爾沃始終將“零碰撞、零傷亡”作為未來出行的愿景。
袁小林:“世界不是圍繞聚光燈在變,要回歸商業的本質,務實地做好事情。”
新能源話題在資本市場風起云涌。在袁小林看來,資本市場是一個特殊的市場,代表了趨勢,同時也不像制造業需要用更少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更高的質量來獲得客戶地認同。這個更多是由資本市場的特點決定的,和制造業相比是不同的賽道,也各有精彩。
而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沒有什么事情是一夜之間發生的,凡事總有過程。不能用短期的現象來判斷未來長期趨勢,必須要尊重商業規律。比如電氣化既是應對氣候問題的解決方案,同時也是一個商業戰略,作為沃爾沃這樣的全球企業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情況,比如不同市場的能源消費格局、各個地區的電氣化基礎設施發展水平和消費者的使用習慣等等,才能制定切實可行的商業計劃。
商業應該是一股可持續的社會力量,應該基于商業邏輯做事。聚光燈下可能很精彩,但世界不是圍繞聚光燈在變。面對大變革時代,尤其需要回到商業的本質來。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忻文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57600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