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國內外汽車行業有哪些大事件發生?
AFS:中國占今年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近20%
根據AutoForecast Solutions(以下簡稱為AFS)的最新數據,截至10月24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已達974萬輛,比前一周增加了約11.4萬輛。其中,中國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已達186.3萬輛,占總減產量的19.1%。AFS預計,今年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會攀升至1,094.3萬輛。
上周,歐洲地區的汽車減產量為4.4萬輛,占上周全球汽車總減產量的38%,連續四周遙遙領先。亞洲其他地區和北美洲次之,分別損失了2.7萬輛和2.6萬輛汽車;中國減產的汽車數量較小,為1.7萬輛。
蓋世點評:因缺芯,2021年中國汽車減產200余萬輛,似乎正在國內汽車產業內達成統一概念,但究竟何時能夠得到緩解,明年中還是明年底仍各執一詞。
小鵬汽車發布P5交付方案,車主可先提車明年3月31日后補裝雷達
10月26日晚間消息,已經有未提車的小鵬汽車車主收到了小鵬汽車方面的告知,因為受到毫米波雷達供貨短缺的影響,包括剛開始交付的P5在內,多款車型的交付都受到了影響。
圖片來源:小鵬汽車APP
對于這些受到影響的車主,小鵬汽車提供了多樣交付方案,其一是選擇提車后補裝雷達的交付方案,小鵬汽車預計在2022年3月31日起可以分批啟動雷達補裝,并對這一部分車主免費贈送XPILOT(3.0/3.5)軟件。方案二是等待提車,按順序進行交付,不過車主就需要放棄贈送權益。
蓋世點評:顯然,這是繼理想ONE之后又一推出“先交付后補裝雷達”交付方案的車企,基于當下全國汽車產業缺芯現狀,小鵬汽車或許不會是最后一家給出這一方案的。
博世將斥資4.67億美元,擴大芯片產能
博世表示,該公司將在2022年投資逾4億歐元 (合4.67億美元),擴大德國德累斯頓和羅伊特林根半導體工廠的規模,它還將在馬來西亞檳城州建立一個半導體測試中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該公司希望提高芯片產量,解決全球芯片短缺問題。
羅伊特林根晶圓廠(圖片來源:博世)
“芯片需求仍在激增。鑒于目前的情況,博世將全面提高半導體生產能力,以求為客戶提供最好的支持,”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沃爾克馬爾·鄧納爾博士表示。大部分投資將專用于博世在德累斯頓的新300毫米晶圓廠,2022年該廠的產能將得到進一步提升。明年,約5000萬歐元將被用于建設毗鄰斯圖加特的羅伊特林根晶圓廠。2021至2023年間,博世將累計投資1.5億歐元在羅伊特林根增建無塵車間。
蓋世點評:亂世出英雄。此次缺芯危機下,或也正是博世進一步修煉內功,完善產業鏈實力的重要契機。
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到2030年新能源車比例提升到40%
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
到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左右,省級電網基本具備5%以上的尖峰負荷響應能力。
到2030年,當年新增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的交通工具比例達到40%左右。
蓋世點評:2021年,新能源汽車終端市場高速發展,業內普遍相信新能源汽車有望在明后年實現“新車銷量滲透率20%”的中期發展目標。在此背景下,或許我們可以期待一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關于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目標也可能提前時間。
傳特斯拉向寧德時代預訂45GWh電池,超其今年三季度全球總銷量
10月29日,有媒體稱,特斯拉已經向寧德時代為明年的銷量計劃預訂45GWh磷酸鐵鋰電池,主要用于Model 3和Model Y車型。
圖片來源:特斯拉
根據特斯拉官方信息,搭載磷酸鐵鋰電池的Model 3和Model Y均為標準續航版本,前者電池容量為55度(kWh),后者為60度。以此初步計算,45GWh的電池訂單,將對應近80萬輛汽車。這已經超越特斯拉今年前三季度全球總銷量,截至今年三季度,特斯拉全球銷售62.735萬輛汽車。
除了向寧德時代預訂45GWh電池,特斯拉還計劃追加訂單,“雙方已經在洽談中”。
蓋世點評:不管傳聞是否成真,伴隨入門特斯拉產品的推出、特斯拉柏林工廠的投入使用等等,2022年的特斯拉都將進入新一輪大幅普及期。
上汽集團R品牌更名為“飛凡汽車”,開啟獨立運營
10月29日,上汽集團發布公告稱,為加快發展中高端智能電動車自主品牌,公司擬投資設立飛凡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圖片來源:R汽車
飛凡汽車成立后,上汽乘用車分公司原有R品牌,將由飛凡汽車以獨立公司的方式進行市場化運作。上汽移動出行戰略品牌“享道出行”首席執行官吳冰將出任飛凡汽車CEO。
蓋世點評: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高速發展,飛凡+智己接下來勢必將承擔上汽自主品牌“品牌向上,越級而立”的重擔,才能助力上汽集團在接下來的市場中保持強有力競爭優勢。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Garcia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59859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