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回一定是壞事嗎?當然不是。
1月20日,市場監管總局以“強化產品召回監管,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為主題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介紹了汽車和消費品安全召回等情況。據統計,在能源汽車領域,從售賣截止到目前的10年內,累計召回229次,涉及車輛198萬輛,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784萬輛,占汽車總量的2.6%。
對于召回原因,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發展局副局長王贇松表示,車輛動力電池和電池管理系統制造與設計缺陷、機械損傷、高溫、外短路等原因,都可能引發車輛安全隱患。
適度召回不一定是壞事
現在市場上關于新能源汽車的召回事件頻出,作為一個消費者聽來或許會下意識覺得有點害怕,會覺得電動車不安全,但是召回真的代表壞事嗎?不是的,適度召回更會促進產業的良性發展。
所謂的汽車召回是指由于設計、制造等原因導致車輛存在一定的缺陷,制造商組織銷售商、修理商等通過修理、更換、退貨等措施消除車輛缺陷的行為。
回想一下,市場上一次最大的召回事件應該是去年年底,特斯拉召回475318輛電動汽車。召回涉及2017年至2020年生產的所有Model 3車型356309輛和2014年至2021年生產的Model S車型119009輛。
那時,第一電動針對這次召回提出了三個想法:一是以后國家將會更嚴格的把控新能源汽車質量;二是車企也會建立更嚴格的質量標準,擊破質量問題痛點;三是整個新能源產業或將迎來大洗牌。
現在看來,確實是這樣的,市場監管總局已經加大了對新能源汽車的監管,進而會讓車企重視產品安全。召回成為激勵產業“向上”發展的經驗和教訓。
行穩致遠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產業技術水平顯著提升、產業體系日趨完善、企業競爭力大幅增強,成為汽車產業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向和促進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引擎。
2021年是新能源汽車發展增速最快的一年,而這一年的結束也讓這個產業步入下個階段。
這個階段需要國家、車企、消費者等所有參與者來為市場定下新準則。
首先是國家出手,在建立新能源汽車事故報告制度,組建新能源汽車事故調查協作網,制修訂《電動汽車安全要求》《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等相關標準規范,加強新能源汽車共性安全問題研究的基礎上,現在市場監管總局再次強調將持續關注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加大技術研判和缺陷調查力度,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繁榮健康、安全有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市場監管總局稱將針對智能網聯技術發展新趨勢,創新召回管理手段,完善產品事故強制報告制度,強化物聯網產品安全與召回監管研究。啟動沙盒監管制度試點,提升召回監管效能,督促企業不斷創新,提升產品設計、制造水平,降低產品安全風險,維護公共安全和消費者合法權益。
其次是車企,在行業向市場驅動發展過程中,市場容量變大并不意味著車企可以高枕無憂,競爭進一步加劇已是必然趨勢,而只有那些肯做出讓步、肯做出改變的車企才能真正在行業轉型中實現高質量向上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更加嚴格的把控產品質量是重要且必要的一環。
最后是消費者,消費者的消費升級自然而然的會促進產業升級。
相信經過市場的監督以及車企自身更加嚴格的把控后,新能源產業能夠行穩致遠。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孫銘青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6663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