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4月的斷崖式下跌后,5月車市觸底反彈,并呈現出明顯的恢復性增長。
根據中汽協發布的最新一期產銷數據,2022年5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達到192.6萬輛和186.2萬輛,環比增長59.7%和57.6%,同比下降5.7%和12.6%;1-5月累計產銷961.8萬輛和955.5萬輛,同比下降9.6%和12.2%。
政策刺激、產業鏈復產保供,5月產銷環比增長超50%
今年4月,受疫情多點爆發影響,我國車市創下近十年同期歷史新低,當月產銷量僅為120.5萬輛和118.1萬輛。好在進入5月,疫情得到了有效的防控,產銷也呈現出明顯的恢復性增長,且環比超過50%的增速,大大超過行業此前的預期。
與去年同期相比,5月產銷雖仍呈現負增長,但是降幅已較上月分別收窄40.4個百分點和35個百分點,4月汽車產銷同比下降數據分別為46.1%和47.6%。
中汽協分析指出,5月汽車產銷量的較好表現,源自于5月下旬以來,黨中央陸續出臺了一系列促消費、穩增長的政策措施,政策包容性強,對于推動經濟回歸正常軌道,確保運行在合理區間,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時地方政府積極響應,出臺多種促進汽車消費的配套政策,極大地活躍了市場。
5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穩經濟一攬子措施,決定將階段性減征部分乘用車購置稅600億元。財政部、稅務總局在5月31日正式發布的《關于減征部分乘用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中,明確對購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間內且單車價格(不含增值稅)不超過30萬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緊跟這一步伐,過去一周里,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沈陽等在內的20多個省市相繼出臺地方性補貼政策,進一步助力刺激汽車消費。
據了解,在上述政策發布后,短時間內就有長城、吉利、大眾、豐田等30多家自主和主流合資品牌積極響應,不少車企甚至在購置稅減半的基礎上推出加碼優惠活動——補貼另一半購置稅,讓消費者享受購置稅全免的終極優惠。另外,長安、上汽名爵等車企甚至喊出了購置稅讓利120%以上的口號。
應該說,中央和地方政策的共同提振,車企的積極響應,對于拉動汽車消費起到了明顯的推動作用。
另需要指出的是,5月產銷量的恢復與整個汽車產業鏈的奮力拼搏不無關系。以上海為例,作為此次疫情的重災區同時也是全國汽車供應鏈的重要一環,自4月下旬起,上海便通過“白名單”的方式有序推進汽車核心產業鏈企業復工復產,至5月底,上海汽車業平均產能已經恢復到接近疫情前80%的水平,此舉從源頭上確保了5月的產銷向好,同時也為后續月份的持續恢復做好了準備。
根據中汽協調研情況,截止到目前,除小部分企業受疫情影響沒有復工外,全國的汽車企業復工復產情況良好,企業的生產人員流動、物流運輸、供應商供貨情況均大幅好轉,產能逐步爬坡。
基于此,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強調稱:“此輪新冠疫情,讓我們行業進一步深刻認識到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性,集中暴露出汽車產業鏈供應鏈諸多重大挑戰,已成為當前汽車產業發展的最大制約。近年來,我們還面臨著芯片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困難。為此,構建更為安全可控的供應鏈體系迫在眉睫。”
乘用車恢復良好,新一輪購置稅減半政策增量可期
具體到各細分市場的銷量表現情況,乘用車市場恢復情況良好,5月產量已高于同期水平,銷量略低于同期水平,顯示消費正在逐步回升。
數據顯示,5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70.1萬輛和162.3萬輛,環比分別增長70.8%和68.2%,產量同比增長5.2%,銷量同比下降1.4%。與上月相比,生產增速由負轉正,銷售降幅收窄42個百分點,整體產銷已接近正常水平。1-5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819.6萬輛和813.3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1%和3.6%。
5月,乘用車產量高于同期水平原因有兩點:一方面企業對促進政策存在預期,提前安排生產計劃;另一方面隨著供應鏈的恢復,復工復產節奏加快,企業盡最大努力安排生產,有的企業已經恢復到雙班制。
據了解,我國車市發展至今,共有三次通過購置稅減半政策刺激促銷費,前兩次都取得了明顯效果。此次推出的30萬元內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購置稅減半政策將排量門檻限制從1.6L更改為2.0L,這就意味著此次補貼的覆蓋車型范圍更廣。
乘聯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在2021全年售出的2015萬輛乘用車中,燃油車占比為86%,而2.0L以下排量車型在燃油車市場的占比則為84%。即便是將價格限制在30萬元以下,本輪購置稅優惠政策所覆蓋的市場規模也在1000萬輛以上。
相比乘用車,商用車市場恢復程度明顯不足,產銷同比依然呈明顯下降。數據顯示,5月,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2.5萬輛和23.9萬輛,環比分別增長7.2%和10.4%;同比分別下降47.0%和50.5%。1-5月,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42.2萬輛和142.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9.4%和41.9%。
在商用車主要品種中,5月,四類貨車同比呈不同程度幅度下降,其中重型貨車降幅依然最為明顯;三類客車同樣呈不同程度下降,中型客車同比降幅較為明顯。中汽協指出,隨著國家基建拉動、復工復產促進、貨車車貸延期還本付息等因素影響下,貨車市場預計在今年三季度逐步回暖。
新能源汽車市場依舊亮眼,全年完成500萬輛目標底氣足
面對4月整體車市下滑接近50%的情況,新能源汽車仍然保持了一個較快的增長。那么,在整體恢復的5月,新能源汽車的產銷表現自是不用多說。
數據顯示,5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6.6萬輛和44.7萬輛,環比增長49.5%和49.6%,同比增長均為1.1倍,市場占有率達到24%,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占有率為26.3%。
在新能源汽車主要品種中,純電動汽車5月產銷分別完成36.4萬輛和3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倍和93.9%;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0.2萬輛和1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8倍和1.6倍;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43輛和103輛,同比分別增長5.4倍和10.4倍。
1-5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7.1萬輛和200.3萬輛,同比均增長1.1倍,市場占有率達到21.0%。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64.2萬輛和158.6萬輛,同比均增長1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2.7萬輛和41.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9倍和1.7倍;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0.1萬輛和0.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8倍和3.5倍。
“從前5個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雙雙超過200萬輛的表現來看,綜合歷年前低后高的月度銷量變動規律,我們對新能源汽車市場全年超過500萬輛的銷售目標充滿信心。”陳士華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購置稅減半政策出臺的同時,工信部辦公廳、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商務部辦公廳、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關于開展2022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通知,鼓勵各地出臺更多支持政策,推動農村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相關企業積極參與“雙品網購節”以及各平臺各類網絡促銷。
在工信部于5月31日發布的2022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參與汽車企業及車型名單中,共計公布了26家車企的超70款車型。作為對比,2021年全年參與新能源汽車下鄉的車企為18家,涉及新能源車型共計52款。
實際效果顯示,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2021年銷量約352萬輛,其中全年新能源汽車下鄉車型共完成106.8萬輛,同比增長169.2%,高于同期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增速約10%。而此次,更多車企和車型的參與,意味著后續可以為新能源汽車市場提供更多增量的可能。
小結:進入到6月份,隨著購置稅減半等政策開始發力,預計6月產銷形勢將會繼續好轉。不過,中汽協也指出,今年以來,我國汽車產業總體面臨的壓力較大,雖然前兩個月開局良好,但也應看到,終端市場從去年底開始出現了疲弱的跡象,尤其是傳統燃油車,終端庫存預警指數持續處在榮枯線之上。進入3月中旬以后,國內疫情呈快速多發態勢,經濟循環暢通遇到明顯制約,市場主體困難顯著增加,新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汽車產業面臨著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全年穩增長的任務十分艱巨。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Daisy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77253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