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小米內部透露,雷軍每天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汽車項目上,只要他在小米科技園辦公,幾乎會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待在小米汽車單獨的辦公樓里。2021年這個時間點才造車,對于別人來講都是扯淡;但對于雷軍這樣的工作狂人來說,我們愿意相信一次。
小米造車目前正在集中精力和資源投入這幾件事情:產品定義、團隊建設、工廠建設及資質申請。本文,我們就通過這幾大塊,來梳理小米造車所經歷過、或正在經歷的重要時刻。
一、小米園區的Rivian R1T,“落車買奶茶”?
首先來說個有趣的事情。
近日,有網友發帖稱,北京的小米科技園區內發現了電動皮卡RIVIAN R1T的身影。曝光后迅速就成為流量熱點,傳遍整個業界。
RIVIAN是號稱“特斯拉殺手”的美國電動車初創公司。R1T是其旗下的首款純電皮卡,也是特斯拉Cybertruck(參數|詢價)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
所以,小米造車與RIVIAN有什么關聯?根據小米人士透露,“市面上所有的傳聞都不屬實,后面對外發布時你看到的話,一定仍看到驚喜。”小米工作人員的直接否認,再根據以下信息,可以初步判斷,這輛R1T或許確實跟小米“無關”。
根據該車輛尾部牌照位置懸掛的車牌“NAST”以及“AUTODATAS”來看,這輛R1T是RIVIAN首款在國內做測評的車型,是襄陽達安汽車檢測中心有限公司和上海博奇汽車技術有限公司舉辦評鑒會引進的車型。
據悉,達安中心和博奇中國后續將從R1T的性能、結構、成本、平臺架構及控制策略等多方面進行深入數據挖掘,為行業研發和技術研究工作提供最新參考數據和支持。
此前,這款R1T已經在國內多處出現過,RIVIAN在2020年也曾說過要進軍中國市場。作為全球首款量產的滑板底盤車型,RIVIAN的R1T所到之處確實頗為“吸睛”。雖然小米工作人員已經否認了與小米造車相關,但是作為一輛沒有上牌、沒有在國內銷售的車型,無獨有偶出現在小米園區,或許不僅僅是“落車買奶茶”那么簡單。
Rivian R1T畢竟沒有在國內進行銷售,所以這款車的出鏡率非常低。但是作為特斯拉的強勁對手,其全身的亮點(具體亮點功能在此不再贅述),如坦克式原地調頭、滑板底盤、L2級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甚至容易讓人接受的電動皮卡造型設計等等,都值得任何對手細細研究一番。
二、小米對汽車產品定義
所以,小米不造皮卡,要造什么車?
1、轎車或SUV,10-30萬元價位
對于小米汽車的首款產品將是一款什么樣的車型,雷軍沒有正式表達過,但做過用戶調研后委婉地透露過:首款車可能是轎車或SUV,10-30萬元價位。這也確實是目前消費者所能接受的范圍和區間。按照此前公布的首款量產車型將于2024年下線的目標,目前綜合各方面信息,小米方面應該已完成了首款車型的產品定義,并進入到生產設備招標階段。
根據小米7月5日發布的招標公告,上海汽車變速器公司正在為小米項目磨齒機進行招標,項目實施地點為上海,開標時間為7月26日。此外,市場傳聞“雷軍8月將攜小米工程樣車亮相,小米汽車8月將開啟系列測試”,不過小米方面否認了這則消息。
2、自動駕駛是重頭戲
同時,自動駕駛將會是小米汽車首款產品的重頭戲。7月初,網絡上曾曝光了一組小米自動駕駛測試車輛的照片,測試車是由比亞迪漢改裝,車頂配有禾賽科技的激光雷達。根據此前信息,小米汽車采購了北斗星通組合導航產品,用于道路數據采集。
3、專利注冊大戶
2021年官宣造車之后,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注冊成立,小米開始依托該公司進行汽車相關專利布局。2021年12月-2022年6月,該公司申請的專利一共為73項,其中,與自動駕駛相關專利達42項,與電池電機相關達21項,與智能座艙相關專利有4項。
三、傳統車企高管入場
官宣造車后,雷軍把大2/3的時間放在了小米汽車上,不僅緊鑼密鼓地拜訪各大車企和供應商,還迅速搭建頂級團隊,既有小米內部轉崗,也有高薪挖人。按照小米此前的計劃,其首款量產車型將于2024年在北京亦莊工廠下線。基于此,小米一直在用人方面調兵譴將。目前,小米汽車至少已吸引了三位傳統車企高管:原吉利研究院院長胡崢楠、原極狐汽車總裁于立國、原上汽通用五菱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周钘。
吉利研究院原院長胡崢楠在去年加入順為資本,即雷軍2012年創立的風險投資機構。胡崢楠有20余年的整車研發經驗,他曾參與比亞迪F3(參數|詢價)以及哈弗H6(參數|詢價)的項目。在吉利期間,他參與了吉利第一代模塊化架構CMA的開發、BMA架構開發,以及面向智能電動車的SEA架構。受限于競業協議,胡崢楠通過加盟順為資本的方式婉轉示愛。
【胡崢楠】
原北汽集團戰略規劃部部長于立國,今年年初加入小米汽車,擔任副總裁兼北京總部政委,負責統籌小米汽車綜合管理及北京總部組織和人才建設等工作。于立國善于管理,北汽集團曾在他的主持下創立了極狐品牌。
【于立國】
近日有消息傳出,原上汽通用五菱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周钘將于8月正式加入小米,任營銷負責人,直接向雷軍匯報。這一消息也得到了周钘本人確認。五菱宏光MINIEV(參數|詢價)的成功,以及五菱這幾年的營銷動作,都離不開周钘的功勞。周钘加盟小米汽車正是要肩負起市場營銷方面的工作,也意味著小米汽車開始在銷售端有所動作了。
【周钘】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的另一個大手筆是全資收購了一家自動駕駛公司深動科技(DeepMotion)。此次收購,小米不僅獲得了相關技術沉淀,更重要的是,將這一團隊的核心人才納入囊中。2021年8月,小米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林斌微博曬圖稱,特別高興又有幾位微軟老同事一起加入小米造車!在照片的六個人中,有四位是深動科技創始人:蔡銳、李志偉、楊奎元和張弛,分別擔任CEO、CTO、首席科學家和研發總監,目前已經全部加入小米汽車。
【林斌(右三)微博曬圖】
四、小米造車還有什么難點?
“10年投入100億美元”,在小米宣布造車之初,雷軍便夸下海口。目前來看,小米造車雖然進展神速,但是也有很多尚未解決的難題,交學費都是小事,步步為營并不為過。
1、造車資質懸而未決。
宣布造車之后,小米快速解決了工廠選址問題,即落戶北京經開區。按照計劃,小米工廠一期計劃于2022年4月開工,2023年6月竣工;小米二期項目計劃于2024年3月開工,2025年3月竣工。
問題在于,資質問題懸而未定。關于生產并銷售新能源車,需要兩個資質:一是發改委的許可資質,并且在發改委認可的基礎上,企業需要在2年內建設工廠,3年內開始銷售車輛;二是工信部的認可資質,需要滿足《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才能準入市場。
小米汽車來講,收購一張北京當地的資質似乎是最好的選擇。目前來看,小米似乎是更傾向于自己申請資質。參考目前的造車新勢力,蔚來、小鵬、理想、威馬、哪吒、零跑等,似乎只有哪吒汽車一家通過自建工廠完成了資質申請,小米汽車能否順利實現資質申請,還是云里霧里的事情。
2、芯片尚未落地。
據統計,小米在汽車芯片方面投資數量接近十起,包括高端控制芯片企業旗芯微,智能駕駛芯片企業黑芝麻智能,車載通訊芯片企業裕泰微電子,高性能模擬與混合信號芯片企業聚芯微,車規級MCU芯片企業云途半導體,傳感器芯片企業靈明光子,碳化硅半導體企業瞻芯電子等。此外,小米3月份還入股慷智集成,成立于2017年8月的慷智集成,為智能車載高清視頻傳輸SERDES芯片廠商,產品以AIM數字系列為主。總的來說,小米在這一領域的投資數量僅次于自動駕駛。
這樣的投資節奏凸顯了小米造車的認真,但是如何順利整合資源、進入狀態并落地,確實是擺在雷軍面前的難題。
五、全文總結
在小米的用戶群體中,有很多是科技發燒友,也有很多是追求性價比的忠實粉絲,因此,智能座艙、自動駕駛,以及高性價比,“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科技的樂趣”,一定會是小米汽車產品的核心賣點。對于一家造車新廠,勢必會將國內外市面上已經處于銷售狀態的電車拿來分析,并準確做出各項技術研判,這樣的邏輯能夠吻合上小米園區中無獨有偶的Rivian R1T。所以,小米造不造皮卡不重要,重要的是小米依舊在全力以赴,爭取早日讓吃瓜群眾在車里說出“你好小愛同學”的喚醒詞。
來源:愛卡汽車
作者:沈達煒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81705
以上內容轉載自愛卡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