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5年、2006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中國汽車公司來美國市場投資,以收購項目或者直接投資項目的形式。”明康律師事務所全球業務經理鄧經理告訴作者。
多家到美國投資的中國汽車公司表示,除了看中美國土地成本便宜、綜合勞動力成本比中國低,更有一套系統的考量指標,比如當地人才積聚和技術也成吸引中國汽車公司到美國市場投資的重要因素。
車企出海
”企業在投資一個項目時,成本的考量并不是一個核心問題,低成本只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美國的土地和中國的是不一樣的概念,美國地大、尤其是美國中西部地區非常便宜,只要企業能夠給當地帶來就業機會,當地政府就會送給你土地等優惠政策,A123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萬向集團美國公司總裁倪頻告訴本報作者。
A123系統公司是美國一家專業開發和生產汽車鋰電池和能量存儲系統的公司,成立于2001年,迄今先后獲得美國政府財政補貼13億美元,但截至去年7月該公司申請破產,仍然累計虧損約7億美元。
今年1月份,萬向集團收購了A123,這只是萬向集團過去10多年在美國投資的30多個項目之一。
業內人士認為,對中國本土汽車零部件企業來說,除了給自主汽車品牌配套外,要想進入普遍由外資控制的合資汽車主流市場極為困難,最好的辦法是通過收購國外的原配廠家來獲取渠道路線。
”萬向進入美國市場從零起步發展到今天,根本原因在于萬向集團打通了國內外資源,使資源在嫁接、轉移、互換中,得到了有效放大和提升。”倪頻告訴作者。
與萬向集團一樣,國內不少汽車零部件公司過去兩年開始了海外市場的投資。”從2005年、2006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中國汽車公司來美國市場投資,以收購項目或者直接投資項目的形式。甚至有不少小規模的汽車公司即使沒有在美國市場找到機會,也對我們表示先來了再說。”明康律師事務所全球業務經理鄧經理告訴作者。
2011年4月,中國航空汽車工業公司和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收購美國耐世特汽車系統公司。
2012年,四川波鴻集團收購了加拿大汽車零部件公司威斯卡特公司,后者成立于1902年,總部位于加拿大多倫多,是世界上最大的轎車與輕型卡車鑄鐵排氣歧管、渦輪增壓器殼體及排氣系統的生產企業。
四川波鴻集團董事長董平在接受本報作者采訪時表示,收購外國公司,可以利用海外公司的現有市場,這些公司在汽車廠商一款新車的開發階段就已經介入零部件的研發,與汽車廠商一起定型產品,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國際化路徑
今年1月中旬,在底特律車展展館1樓的廣汽集團汽車展示區,密歇根州經濟發展署國際商業發展處經理Brian詢問廣汽乘用車總經理吳松,廣汽集團何時到密歇根州投資。吳松開玩笑表示,如果廣汽集團在密歇根州的投資項目能夠享受到當地優惠的土地政策和稅收政策,廣汽集團就會考慮。
這不是美國州政府吸引外商投資的一個孤例,在美國制造業回流的背景下,各個州政府經濟發展署負責招商的有關人員正在積極吸引外商投資美國市場。而對于國內的汽車公司來說,到美國投資是其國際化的必經路徑。畢竟美國的汽車工業已經擁有上百年歷史,不管是從技術還是人才及管理來說,中國的汽車工業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
與中國制造業相比,美國在高端制造業領域當中,技術一直遙遙領先,而且差距不是一點點。體現在行業上,不管是航空航天、汽車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等不同領域,差距都比較大。
長安汽車、上汽集團等中國的整車企業在過去兩年先后在美國投建了技術研發中心和運營中心。與長安汽車在美國投建研發中心提升技術研發實力、吸收和培養美國本土頂尖技術人才不同的是,上汽集團的運營中心將協調其北美150余家供應商的采購事務,負責零部件的出口和進口,同時,其工程師負責設計開發汽車零部件。
( 編輯/李艷嬌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王麗歌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823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