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車市在2022年迎來了一次坍塌,或許能成為一次重生的契機。
在二月的俄烏沖突之后,外資車企紛紛加速撤離這個是非之地,俄羅斯車市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真空”狀態。
2022年上半年,俄羅斯汽車銷量為37.0萬輛,同比下降56.9%。10月份全球車市都齊上漲的時候,俄羅斯依舊跌跌不休,據歐洲商業協會(AEB)報道,僅在10月份,就售出了4.52萬輛汽車和輕型商用車,同比下降 62.8%,汽車銷量環比下降 3.1%。
俄羅斯汽車制造商Avtovaz的負責人認為,今年俄羅斯新車銷量預計將只有67萬至70萬輛,可能連十年前的四分之一都達不到。
俄羅斯汽車市場崩塌式下滑有兩個主要原因,首先是全球多家汽車品牌相繼停止了生產和出口,自然無車可買。二是俄羅斯汽車本地化水平很低,乘用車有約70%-80%的零部件依賴進口,零部件的封鎖和停滯使一些主機廠無法進行有效地生產。
除此之外,當國家動蕩,各個領域都面臨風險的時候,民眾的購買信心和能力都會受到抑制。所以國家汽車行業和民眾信心的崩塌都需要逐步重建,為了加速重建的過程也許會需要一些外部的力量。
中俄汽車的緊密時刻
今年對于中國汽車來說是高速擴張的一年也造就了出口元年,從南美,到中東再到“重點照顧對象”歐洲,中國汽車都得到了不錯的成績。在這些大肆宣揚的成果背后,還有一個國家的汽車市場在被中國慢慢占據。
俄羅斯汽車市場分析機構Autostat表示,中國汽車約占俄羅斯市場總銷量的33.4%,再創歷史新高。當然這只是七天的一個短期數據,2022年11月21日至27日,在俄羅斯共售出3561輛中國汽車,大約相當于俄汽車市場總銷量的三分之一。
但即使是整個十月份的數據,中國汽車在俄的市場份額仍然大幅增加,2022年10月,中國汽車在俄銷量超過1.2萬輛,約占總銷量的29.5%。但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初中國汽車在俄羅斯市場的占比尚未超過10%。
在俄羅斯市場最受熱捧的中國汽車品牌包括奇瑞、哈弗和吉利等。今年前10個月的結果顯示,有4家中國公司進入俄羅斯市場銷量前10名,即哈弗、奇瑞、吉利、星途。
十月份的銷量榜的榜首依然是俄羅斯汽車市場的領導者Lada(拉達汽車),是俄羅斯生產商AvtoVAZ擁有的汽車品牌。自1973年的蘇聯時期開始投產,最初只作國內銷售。往后20年,該品牌的汽車業務遍布蘇聯、東歐國家及中國,并一度成為當時城市生活的象征之一。2016年,雷諾收購了該品牌。隨后在今年,雷諾又把該品牌出售給俄羅斯政府。
緊接著,哈弗以4400輛的銷量攀升至第二位,同比下降7.8%。與九月份相比,中國品牌在俄羅斯的銷量增長了 29%,而拉達則下降了 7.2%。
烏達洛夫指出,中國生產商的份額將繼續增長,包括通過擴大型號系列。據他介紹,目前俄羅斯市場上的中國品牌主打SUV級車,而C級車和B級車這兩個細分領域幾乎還沒有中國車型。
俄羅斯汽車市場分析機構Autostat表示,2022年前10個月,只有中國汽車品牌轎車在俄羅斯市場銷量增長,其中穩定增長的包括長城品牌的哈弗,增長8.14%到4316輛,起點低但是增長迅速的星途,增長了472%到1163輛,“緋聞”對象江淮賣了273輛,增長92%,長安開始發力,增長20.2%買到220輛。
Autostat總裁謝爾蓋?采利科夫稱,中國品牌部分抵消了西方公司退出造成的影響。市場正在復蘇,盡管非常緩慢。
“產自中國的全球品牌汽車也出現在俄羅斯市場,如大眾寶來、馬自達CX-4。這樣一來,中國汽車在俄羅斯市場的份額實際上更大。我認為,這些型號在俄羅斯市場上將會越來越多,”采利科夫說。
而中國和俄羅斯在汽車領域的合作要比單純的進出口更為緊密。
拯救那個“莫斯科人”
還記得五月,傳出了中國的江淮汽車將幫助俄羅斯重振蘇聯時代的Moskvich(莫斯科人)品牌,雙方均保持沉默,很快在年底便證據確鑿。
首先,被復活的莫斯科人推出的新車采用全新的現代中國設計,與蘇聯時代的經典車型幾乎沒有相似之處。莫斯科人二十年前最后一款車型Moskvich(“Muscovite”)是一款基本的三廂轎車或行人掀背車,但即將推出的 Moskvich 3 是一款外觀肌肉發達的汽油動力跨界掀背車,配備合金輪轂、LED 狹縫頭燈和大型中央觸摸屏顯示器。
為什么說證據確鑿呢?因為,這款車看起來與中國江淮汽車生產的 Sehol X4 緊湊型跨界車(也稱為江淮 JS4)可以說是一模一樣。
有消息人士透露,莫斯科人正在使用江淮的設計、工程和平臺,零件從中國交付,發布會上展示的車輛展示了許多帶有零件代碼的江淮汽車(JAC)的貼紙。
但即使如此明顯,但該工廠的項目經理卻依然沒有承認,并且換了一種說法“我們有(俄羅斯卡車制造商)Kamaz 作為外部合作伙伴,還有一個正在與之合作的遠程合作伙伴,但我們并沒有命名那個合作伙伴。”
另一個主要技術合作伙伴Kamaz卡瑪斯汽車也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第一批莫斯科人汽車將于2022年12月下線”,這速度確實有點熟悉。
雖然第一款車確實如約而至,但是今年只有 600 輛汽車計劃生產,這款新車不太可能改變俄羅斯汽車行業的黯淡前景。
但俄羅斯政府的最終目標是每年生產10萬輛莫斯科人汽車,其中一些將會是電動車,雖然這遠低于汽車廠20萬到30萬輛的行業平均水平,畢竟特斯拉在其上海工廠每周就能生產2.2萬輛汽車。但這對現在崩塌的俄羅斯汽車行業確實是一次自我拯救和重生。
在最近,作為國有汽車制造商莫斯科人已同意明年向俄羅斯出租車公司Citymobi供應2,000輛汽車,這將是恢復汽車的第一筆重大交易。
莫斯科人的全面生產的啟動將為大約40,000人提供就業機會。該車將于下個月在俄羅斯上市銷售,但價格尚未公布。俄羅斯總統普京上周敦促汽車制造商壓低價格,這其實也是對民眾購車的支持和促進。
無論是成為援助俄羅斯品牌的外部力量,還是提振中國品牌在俄的銷量,中國汽車品牌都有望在俄羅斯獲得更多紅利。這并不意外,相反是中國汽車在長期布局下的必然回報。
而能夠被拯救的人必須具備自我拯救的能力,所以俄羅斯開始了這次艱難但堅決的造車行動,復活一個二十年前的汽車品牌是對過去黃金時代的致敬,而選擇一個靠譜又實力強勁的“匿名”合作伙伴是對當下格局的深刻理解。
來源:汽車公社
作者:馬西風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90757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