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晚,乘聯會發布了對2022年乘用車市場銷量的初步統計,預計12月零售242.5萬輛,同比增長15%;全年零售2070萬輛,相較2021年增量55萬輛,同比增長1.8%。
對于2023年的銷量預測,乘聯會表示,因車購稅恢復10%,目前預計2023年國內零售是0增長。
圖片來源:蓋世汽車
2022年以增長1.8%收尾
根據乘聯會的初步統計,12月乘用車市場”翹尾效應”終現——零售銷量環比增長47%;批發227.3萬輛,同比下降4%,環比增長12%。要知道,11月受疫情多點散發影響,車市需求驟減,同比降幅超兩位數。
12月零售銷量大漲,是由多重因素促成。一是疫情管控放開,人流量變大,市場迅速恢復活力;二是車購稅減征政策,國家新能源補貼(國補)即將結束;三是車企以“限時保價”“明年將漲價”等消息,動員消費者提前購車。
當月,國家發布了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新十條”極簡版,宣告三年疫情封控生活基本結束。從這個月起,大家的生活和工作將逐漸恢復三年前的正常狀態,一定程度上提振了信心。“陽康”后,市場活力迸發。可以看到,12月最后一周,乘用車批發日均達到14.1萬輛,接近前幾周日均之和,同比增長27%。
為了沖刺銷量,車企也在積極發力。眾所周知,車購稅減半征收、國補兩大政策將于2022底結束。在最后的兩個月,車企輪番向消費者“轟炸”,提醒2023年購車將不再享受相關政策,還要對新能源車“漲價”。如果2022年內購買新能源車,則可享受“限時保價”政策。
據蓋世汽車了解到,除了可享受“限時保價”政策,車企終端銷售還加大了優惠力度。如小鵬汽車表示,部分車型合計可優惠3萬元以上,但僅限于2022年12月31日前。
乘聯會表示,國家利好汽車行業的政策,購置稅減半、新能源補貼等政策即將到期,以及前兩個月新車效應,企業努力拼量,都對車市銷量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2023年或零增長
對于2023年,業內的預測大多不樂觀。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的預測,由于2022年過度透支市場需求,疊加經濟衰退期、地緣政治沖突等因素影響,整體車市或將陷入負增長,其中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入緩增長階段,預計增幅在30%以內。
相較而言,乘聯會算是“樂觀派”,目前預計2023年國內零售是0增長。其認為,今年車購稅恢復10%是超預期的政策調整,對整體車市帶來年末的增長壓力。但由于2022年10月-11月疫情管控導致車市劇烈下滑,12月填補的是上兩月零售損失,不會導致2023年的車市出現年末同比暴跌。
實際上,為穩住2023年車市,包括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在內的多位專家,曾呼吁購置稅減半政策延長。崔東樹建議,購置稅減半政策延期至2023年6月或年底,“如此一來,可以實現乘用車梯度促消費政策的最大化效力,從而拉動車市實現較好正增長。”
從2022年車市的走勢可知,6月車購稅減半征收政策發布后,車市迅速止跌。乘聯會彼時預測,乘用車市場預計增量200萬輛。但受疫情封控影響,200萬預期增量損失了35萬輛。乘聯會最新統計顯示,預計購車稅優惠政策啟動以來的6-12月同比增加165萬輛。
再看新能源汽車市場,乘聯會認為國補退出影響不太大。乘聯會表示,補貼成本與補貼的收入相比,沒有補貼更有利于企業聚焦市場。當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向好發展,因為電池成本、上游原材料等價格正在降低。
隨著寧德時代等電池企業量產規模擴大,車企加入“造電池”隊伍,原材料價格下降,電池成本將迎來下降,甚至可能回落至健康水平(目前電池成本占整車成本的40%-60%,正常水平是30%-40%左右)。據上海鋼聯數據顯示,部分鋰電材料報價下跌,如工業級碳酸鋰下跌2500元/噸,均價報51.75萬元/噸。
但也有觀點認為,新能源汽車上半年表現不會太好。如集度汽車CEO夏一平表示,預期到三季度左右銷售量會回暖一些。
目前來看,今年如果沒有強有力政策刺激,整體車市很難再實現正增長,新能源汽車市場高增長不再。還有業內人士認為,即使出臺政策,也很難達到2022年的力度。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向秀芳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93184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