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數汽車企業的研發工作開始從仿照或逆向工程走向正向產品開發,這個過程之中,研發流程建設是最基礎的一個能力建設環節。在企業的所有運營流程之中,研發流程也是最為復雜、最難以管理的流程。(科爾尼報告:中國車企如何建立精益研發流程(上))
重效率輕質量,本末倒置
流程的三大衡量指標:質量、成本和周期中,目前中國企業最應關注的是質量,其次是成本和周期,但很多中國企業都本末倒置,優先關注周期。在科爾尼的實際案例中,遇到的客戶無不把開發周期的縮短作為第一要務,很少有企業扎扎實實在做產品開發質量,有的企業為了加快研發的進度,揠苗助長,粗暴去掉或跨越了研發的部分流程,甚至可以去除一些其認為非重要的可靠性試驗和設計驗證。這樣做無疑是飲鴆止渴。
縮短流程周期,提升流程效率的正確做法主要有三種,一種是協調職能銜接,減少非增值活動的時間浪費;第二是合理拆分工作步驟,并合理安排并行工作流,第三是積累科學的設計規范、試驗規范以指導開發和試驗工作減少彎路
比如豐田汽車,就充分合理安排開發中的并行工作流,減少各個步驟之間的等待時間,使多項工作齊頭并進,縮短整個研發流程的周期時間大幅縮短了新品上市時間。它的新車型從概念形成到開始量產的時間僅為24個月(圖2),研發周期比同行業其他的公司都快。
圖2豐田產品開發流程示例
同時,領先企業積累了幾十年的設計規范和試驗規范,是支撐其研發流程順暢運作的基石。在一個中國汽車企業的研發案例中,其造型設計部門與工程開發部門間總是在沖突中浪費大量時間,很重要的是造型部門不知道工程設計給自己提出的規范是什么,也即是不了解造型設計的邊界和限制條件是什么,而工程設計部門總覺得造型的人不懂工程科學,設計出的東西無法與工程設計相吻合,從而導致雙方無法配合。豐田、大眾等企業都制訂有詳細的設計規范指導造型與工程人員的設計與交流。
缺乏持續完善與優化機制
產品開發流程是那樣的復雜,其中的可優化工作幾乎是無止境的,幾十年運作下來的國際領先企業,直到今天還在不斷優化其開發流程。精益化的研發流程是通過不斷優化縮短銜接環節而提升流程中增值步驟部分的比例,從而提升效率的,降低成本和提升質量。一般領先企業的流程在項目結束后會有一定時間是做總結與回顧,以便優化走過的流程、使用過的工具、涉及到的輸入輸出文件等。部分領先企業,也會定期(2-3年)通過與競爭對手的對標來發現自己開發流程的差距,進而制訂優化計劃。一般流程的優化需要四個步驟:畫出現狀實際運行圖,分析增值步驟,畫出優化流程圖,虛擬演練進行完善。以上步驟的實施,雖然比較耗時,但可以有效改進開發流程的效率、質量和成本。
總結
綜上所述,中國企業如果真正想開發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真正想具有產品創新能力,優化研發流程、建立精益高效的研發流程非常必要。今天的中國大型企業已經了解或者初步依照一級研發流程的大步驟在執行研發項目,下一步的市場競爭中勝出的將是那些能夠將客戶、市場、采購、生產以及研發職能很好整合,真正理解流程的目的和規律,并不斷優化自身流程的企業。
作者:
戴加輝(Stephen Dyer),科爾尼全球合伙人,常駐上海辦事處;
孫健,科爾尼全球合伙人,常駐上海辦事處;
丁濤,科爾尼董事,常駐上海辦事處。
來源:蓋世汽車網
作者:戴加輝、孫健、丁濤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937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