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顯示,2023年1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61.8%,同比上升3.5個百分點,處于高位。
圖片來源:中國汽車流通協會
車市開局不利,經銷商銷量下滑明顯
今年1月,因有元旦、春節兩個假期,有效工作日較短,疊加去年12月燃油車購置稅減半及新能源汽車國補政策到期,市場有所透支,整體境況不容樂觀。
乘聯會數據顯示,1月1-27日,乘用車市場零售98.5萬輛,同比下降45%,環比去年12月下降43%。特別是第三周春節期間,下滑幅度明顯,達70%。就連一直較為活躍的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也受到影響,1-27日累計零售30.4萬輛,同比下降1%,較上月同期下降43%。
圖片來源:乘聯會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此前曾推算,1月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預計在136.0萬輛左右,同比下降34.6%,其中新能源零售在36.0萬輛左右,同比增長1.8%,滲透率約26.5%。
受車市整體不利局勢影響,從分指數看,1月經銷商市場需求、平均日銷量指數環比去年12月下降明顯。
不過值得提出的是,盡管銷量下滑,但經銷商從業人員及經營狀況指數卻呈現上升態勢。這也意味著,到店觀看者多,購買者少。
終端價格回收,消費者現持幣觀望情緒
據經銷商反饋,春節期間消費者到店看車、選車人數超預期,但部分車型價格上調或優惠收窄,消費者更多處在觀望狀態,不急于購車。特別是新能源汽車,新能源車型前期漲價過多,訂單較少,再疊加特斯拉等頭部企業降價,使得消費者產生一定的觀望情緒。
數據顯示,進入1月份,汽車總體市場折扣率下降,約為13.7%,整體讓利水平相比上月(14.2%)降低,終端價格回收。
此外,對政策的觀望也是消費者延遲購車的因素之一,進入1月,各地刺激消費政策陸續出臺,部分消費者對國家和當地購車補貼政策有較強期待。
由此,不難解釋上述為何經銷店看似一片紅火景象,但成交量下滑的原因所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預計,1月乘用車終端銷量在140萬輛左右。
2月車市將迎升溫,經銷商欣喜之余仍需謹慎
隨著節后民眾的工作生活步入正軌,各地促消費政策持續發揮作用,車市及經銷商經營將逐步好轉。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預判,節后客流會出現小幅下降,但1月累計的訂單會陸續交付,預計2月汽車銷量好于1月。
對于2023年車市的判斷,在調查中,超過九成經銷商認為汽車市場將有序恢復,其中近五成的經銷商認為在2023年二季度車市復蘇,特別是下半年車市將出現明顯的恢復性增長。大部分經銷商認為全年乘用車銷量增幅在5%以內。
不過,盡管車市整體形勢向好,但一些潛在影響因素卻不可忽視。如新能源汽車,近兩年隨著智能電動技術市場接受度逐步提升,疊加可享受補貼、購置稅減免等政策紅利,滲透率出現了超預期上漲。但隨著國補取消,2023年新能源車市將會存在一定挑戰。
因此,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建議,未來汽車市場不確定性加大,經銷商要根據實際情況,理性預估實際市場需求,合理控制庫存水平。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任慧娟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95024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