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日前從有關渠道獲悉,由國家相關部委牽頭編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具體名錄已經初步確定,目前正在征求各相關方面意見,有望于近期出臺,3.4萬億節能減排投入榮登7大新興產業榜首,新能源汽車板塊將成為下一個資金熱點。
作者了解到,戰略性新興產業指導目錄制定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必須要有重大技術突破",從而對國務院此前確定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細化。在該目錄出臺后,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將通過招標方式建設一批示范工程。
按照最新設想,伴隨著戰略性新興產業具體目錄的出臺,一方面,政府在財稅、投融資方面將有針對性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能夠在招標中勝出的企業將享有建立行業標準的優先權。業內人士指出,正是看中這一點,已有國內企業在積極爭取自己的優勢技術能夠最終闖入該具體名錄。
國務院此前頒布的《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明確,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征,立足我國國情和科技、產業基礎,現階段重點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
根據發改委此前的調研情況來看,各地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范圍也有不同的理解。一些地方基于當地的產業基礎、比較優勢和經濟長遠發展的需要,將石化深加工、綠色食品、林產業、海洋產業、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等也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
為此,業內人士指出,這需要進一步明確某一產業領域的重點發展方向和任務,引導社會資源的有效投入,并為此營造更加良好的發展環境。該人士認為,指導目錄的出臺非常有必要,它將解決目前戰略新興產業劃分太寬泛的問題,更加具有指導意義。
此前,國家發改委也表示,要盡快落實《決定》提出的抓緊編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要求,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指導目錄,加強相關規劃和政策之間的銜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防止盲目投資、重復建設.
3.4萬億節能減排投入榮登7大新興產業榜首
日前據媒體報道,由發改委會同環保部等部門編制的《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下稱《規劃》)已基本完成,近期將上報國務院。
此外,節能環保已被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規劃》將把高效節能技術和裝備、高效節能產品、節能服務產業、先進環保技術和裝備、環保產品與環保服務六大領域列為重點支持對象,在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消息一出,立刻有機構作出預測稱,"十二五"期間完成節能減排目標所需資本投入約為3.4萬億元。巨大的待分"蛋糕"隨即引發輿論熱議。
更為關鍵的是,配合《規劃》,11月24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在綠博會發言中介紹,"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把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強度、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作為重要的約束性指標。在其所介紹的具體方案中"落實節能法、公共機構節能條例等法律法規,使節能由勸導、鼓勵逐步轉向依法強制執行的硬性要求;實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和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研究開征環境稅,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更多地采用鼓勵性的經濟政策"被視作通過法律、市場力促節能減排的關鍵舉措。
新能源汽車板塊 下一個資金熱點
11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高東升表示,大力發展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是推動節能減排、實現汽車綠色化的重要措施。中國積極支持汽車企業大力發展電動企業等在內的新能源汽車。為規范、引導、支持國內電動車產業發展,工信部正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 年)》并將于近日發布,電動汽車在"十二五"期間具體發展目標、具體支持措施將在規劃中一一明確。
一、新能源汽車發展路線圖日益清晰
"十二五"規劃中,新能源車產業被描述成"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而工信部官員的表示則意味著市場期待已久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將于近期正式對外發布,新能源汽車這一先導產業的發展路徑趨于明晰。
從6月份的《關于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可以看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徑為電動汽車而非混合動力汽車,
純電動車被確定為主要的新能源車發展路徑;對于不可外接充電的混合動力車型,政策會將其歸入"節能車"范疇,不屬于新能源車。而與節能車相比,符合條件的新能源車按照3000元/千瓦時給予補貼,
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5萬元,純電動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6萬元。而在規劃草案中提出的2015年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萬輛以上,2020年累計產銷量達到500萬輛以上的目標來看,純電動汽車和插電混合動力車無疑是未來市場增長最大的領域。
二、補貼形式逐步明確
在財政部前期公布補貼細則之后,各地政府紛紛出臺購新能源車補貼政策。《深圳市電動汽車充電系統技術規范》針對購買相關指定新能源汽車且上深圳牌照的消費者,將在中央財政補貼的基礎上,地方再增加2萬元,即深圳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可享受最高8萬元的補貼;上海市發改委牽頭制訂上海新能源車補貼細則,在國家補貼的基礎上對私人購買插電式混合電動車追加2萬元補貼,對純電動車追加補貼4-5萬元;而杭州市2010年安排了2000萬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專項資金,用以扶持從事新能源汽車的相關企業。此外,合肥、長春市主管部門也陸續推出地方扶持細則。而財政部公布的《關于擴大公共服務領域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有關工作的通知》在原有13個試點城市的基礎上,也增加天津、海口、鄭州、廈門、蘇州、唐山、廣州等7個試點城市,這些城市的補貼細則均在積極準備中。
三、普通汽車取消稅費優惠將刺激新能源汽車消費
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透露,預計2011年扶持汽車消費的一系列政策將生變:2011年小排量乘用車購置稅優惠政策將被取消;關于汽車下鄉優惠、汽車以舊換新的補貼政策或縮水或取消。而連續執行近兩年汽車以舊換新政策,也將于12月31日到期,補貼申請的受理期限截至2011年1月31日,很可能2011年不再執行。在過去兩年內,上述政策刺激了國內普通小排量乘用車的消費。而一旦上述優惠政策取消,在依然給予購車補稅收減免的新能源汽車的吸引力就大幅增強。這無疑會帶動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同時也體現了政策引導的效果。
四、看好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投資機會
根據此前公布的規劃草案以及扶持政策的細則,我們相對看好整車生產和核心零配件企業。其邏輯為:一、對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明晰首先利好整車生產廠商,5年50萬輛的高速成長將帶來近千億的市場規模;二、使電機、動力電池等核心部件毛利率接近50%,且市場空間巨大。以電池為例,按每輛新能源混合動力汽車電池成本6萬元計算,電池廠商將迎來300億元的市場份額,從目前的十幾億元到2015年的約325億元,年均復合增速超50%。 (編輯/楊建文)
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951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