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況下開豪華品牌的車,會被嘲笑?
開豪華品牌電動車的時候。
此言并非空穴來風。早前,有車主在社交平臺講述自己購買電車奔馳EQC后,被特斯拉銷售嘲笑的經歷。但令他更意外的是,該事件不但沒有引起網友的同情,反而是吸引了更多的嘲笑聲。
圖源:社交平臺截圖
尚且不論豪華品牌電動車性價比如何?但上述事件足以說明,豪華車品牌做電動車似乎不被市場看好。
事實也確是如此,在新能源大行其道的當下,豪華品牌的燃油車正危機四伏。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整體豪華車市場銷量為309萬輛,同比增長6%。其中,傳統燃油豪華車市場整體下降4%,而新能源豪華車市場同比增長49%。
不得不承認的是,眼下,豪華車品牌向新能源轉型已是必然趨勢,只是過渡的節奏有緩有急。且在這過程中,豪華車品牌將內燃機切換到電動機也絕非易事。當電動化早已落為人后,在以智能化為賽點的下半場,豪華車品牌還有幾成勝算?
被逼“上梁山”
不是不得已,豪華車品牌不會輕易從燃油走向電動。這其中,“罪魁禍首”便是新能源車企的“圍攻”和與日俱減的燃油車銷量。
根據蓋世汽車此前報道,2022年寶馬全球總銷量累計為2100692輛,同比下滑5.1%,蟬聯全球豪華品牌銷量冠軍;奔馳則以累計2043900輛的全球總銷量位居第二,同比下滑1.0%;奧迪2022年全球銷量為1614231,同比下滑3.9%,在“三巨頭”中墊底。
在中國市場,BBA的銷量也不盡人意。
數據顯示,寶馬集團2022年在中國市場累計銷量為79.2萬輛(含BMW和MINI品牌),同比下滑6.4%,為國內豪華汽車品牌銷量冠軍;奔馳2022年在中國市場累計銷量為75.17萬輛,位居第二,同比微降0.9%;奧迪2022年在中國市場累計銷量為642548輛,同比下降8.4%,是BBA中降幅最大的品牌。
除了BBA外,包括凱迪拉克、雷克薩斯、沃爾沃、保時捷在內的7家傳統豪華品牌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銷量下滑。尤其是在中國汽車市場,雷克薩斯2022年累計銷量僅為18.4萬輛,同比下滑約18.6%,這是雷克薩斯入華16年來銷量首次下滑。
但值得注意的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在傳統燃油豪華車市場銷量呈下降頹勢之時,新能源豪華車市場卻擺起了“慶功宴”。
2022年,寶馬電動車全球銷量為172011輛,同比增長148.0%;奔馳旗下新能源車型全球銷量為117800,交付同比增長124.0%;奧迪電動車全球銷量為118200,同比增長44.3%。
圖源:蓋世汽車
然而,各家豪華品牌新能源車或多或少的增長態勢,都不足以徹底力挽狂瀾。要知道,自新能源汽車的“戰場”從電動化向智能化轉移以來,國內大部分尚未盈利的新能源車企急需在增加技術研發投入的同時,向資本市場證明其盈利能力。
且時間來到2023年,距離各新能源車企目標盈利時間越來越近。比如根據蔚來汽車的盈利計劃:該公司將在2023年Q4實現季度盈虧平衡,并在2024年實現年度盈利。
為此,在全球范圍內電動汽車需求相對疲軟的情況下,新能源車企開始試圖提高單車售價以提升毛利率。于是,高端和豪華車市場成為了這些車企瞄準進攻的目標,它們試圖直逼寶馬、奧迪、奔馳等傳統豪車的腹地。
此前,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事業部CEO余承東在內部會議上放出豪言,要在50萬元的價格區間內,徹底將BBA趕出去。
李想也在理想L9的上市發布會上,拿該車型與寶馬X7和奔馳GLS進行對比,宣稱L9是500萬元以內最好的家用SUV。造車新勢力代表“蔚小理”也越來越有了對抗BBA的實力,在2022年全年累計交付量中,蔚來、小鵬均突破了12萬輛,理想則突破了13萬輛。李斌甚至表示,蔚來汽車在江浙“包郵區”的一些城市,銷量已經超過了BBA。
圖源:寶馬官網
為何才電動化?
新能源浪潮在汽車行業興起早已多年,傳統燃油車企也跟隨電動化浪潮實現了轉身,相繼推出新能源子品牌,試圖與新能源車企分一杯羹,近年來亦成績斐然,甚至銷量多次超過國內造車新勢力。
那么相對應的,豪華車品牌為何反應如此遲鈍?
首先是電動化轉型的成本。豪華車之所以價格高昂,除了歷史沉淀的品牌價值,更多的是其遠超普通車型的性能,且在這背后,是豪華車企在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等汽車關鍵技術上的長期專研。
然而,在電動汽車時代,當包括電池、電機、電控在內的三電技術成為基礎,它們決定著汽車的續航、動力性能、安全及操控。于是,豪車品牌以往引以為傲的性能體驗將變得不再突出。比如,一輛二三十萬的電動車,就可以步入3秒級的百公里加速度區間,而同樣水準、搭載V6\V8\V12發動機豪華超跑,動輒需要數百萬。
但值得注意的是,要搭建完整的三電技術體系,豪華車品牌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戴姆勒CEO康林松曾表示,電動車成本會高于純內燃機時代,戴姆勒在持續加大投入研發的同時,要不斷提升在各個工作領域的效率,實現持續投資與成本管理的平衡。
以奔馳為例。據悉,2022年至2030年,奔馳在純電動車型方面的投資將超過400億歐元。
在目前已投產或已規劃的9座電池工廠組成的生產網絡之外,奔馳計劃與全球合作伙伴再打造8座電芯工廠。下一代高度標準化的電池將可適配于90%以上的奔馳乘用車及輕型商務車,并憑借其靈活性為所有客戶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在電芯制造方面,奔馳擬與新的歐洲合作伙伴合作開發及高效生產電芯與模組,以此推動現有動力總成生產網絡的轉型。
但并非所有豪華車企都如奔馳一般豪氣。法拉利首席執行官Benedetto Vigna表示,法拉利將在意大利馬拉內羅(Maranello)工廠的新裝配線上開發自己的電機、逆變器和電池組。為了減少投資,法拉利將向供應商采購操作系統等非關鍵部件或軟件。為了節約資金,法拉利不會為電動汽車開發操作系統。
其次,電動汽車不盈利的魔咒也同樣縈繞在豪華車企的上空。
2019年,保時捷在全球交付新車超28萬輛,彼時負責銷售與市場的保時捷全球執行董事會成員馮佩德(Detlev von Platen)表示,這份成績單里有純電動車型Taycan的功勞。但保時捷也承認,短期內無法通過電動汽車業務獲利。
圖源:保時捷官網
最后,與電動汽車不同的是,豪華車更加追求駕駛情感和駕駛體驗。比如對超跑而言,發動機的轟鳴聲是最具代表性的特色,象征著速度與力量,但純電動車型顯然很難發出類似的轟鳴聲。為此,1月31日,外媒報道稱,法拉利申請了一項新專利,計劃在即將推出的電動汽車中添加獨特的發動機聲音。該專利包括一個重現內燃機噪音的系統,且該噪音可以與車輛電動機的加速同步。
此外,蘭博基尼首席技術官Rouven Mohr認為,當前的電動汽車技術還不足以滿足超高性能車輛的要求,現在還不是將電動汽車技術放在超級跑車上的合適時機,而且未來的5-6年也不是合適的時機。
他表示:“在超級跑車上,我們要避免過重的重量。我們也不希望性能需要依賴于電池的電量和溫度。我們仍然相信,在超級運動領域或跑車領域,內燃機和混合動力仍然是最佳選擇。”
換言之,豪華車品牌要想成功實現電動化轉型,其必須努力在不犧牲駕駛性能的情況下實現減碳,以證明高昂售價的合理性。
試探:混動和純電
縱觀豪華車電動化轉身的歷程,兩字足以概括,那便是:緩慢。
2018年,奧特沃斯表示,勞斯萊斯旗下產品將用10年時間穩步轉向純電動車型,在2040年前完成“全面電動化”。賓利將全系車型電動化的時間節點定于2025年。保時捷2010年推出918 Spyder混合動力概念車,2015年投建電動汽車工廠,直到2019年才正式推出首款純電動跑車Taycan。
根據麥肯錫2022年的一份研究報告,盡管研究數據中,有超過70%的豪華車用戶表示愿意在購買下一輛車時考慮電動車,供給側和新競爭者的加入也的確會加速豪華品牌電動化轉型的速度。但總的來說,豪華車電動滲透速度會隨著價格區間的增漲而降低,這主要由于仍然時刻保持變動的政策和消費者情緒。
該報告顯示:“長遠來看,電動車的過渡會逐漸放緩,內燃機細分市場仍然會是一個受歡迎的選擇。相較電動機,它的自由支配程度和體驗都更獨特。”
換言之,豪華汽車走向新能源,更多的是政策導向,而非市場實際需求。據悉,未來十年,全球許多城市將尋求限制或禁止銷售新型高排放燃油車。
這讓豪華車企左右為難,但歸根結底,眼下它們也紛紛開啟了加入“電動大軍”的計劃。
根據蓋世汽車觀察,目前豪華車企電動化轉型中,主要分為混合動力和純電動化兩類。
在保守的“不徹底電動化改革”——混合動力中,邁凱倫是其中的典型。短期內,邁凱輪堅持使用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在不影響重量的前提下,減少車隊的排放。2022年秋季,邁凱輪開始交付插混動力車型——Artura。與此同時,其P1中置發動機插混動力超跑的后續車型可能在2024年底上市。根據規劃,邁凱倫將在2026年前實現100%電動化,首款純電動車型將在2030年前推出。
圖源:邁凱倫
在眾多豪華車品牌中,保時捷作為較早買入電動化陣營的“前輩”,兼顧混動和純電兩類產品線。早在2010年,保時捷就發布了911 GT3 R混動超跑;2014年,保時捷推出Panamera和Cayenne的插電混動版車型;2015年,保時捷發布歷史上首款全電動四座概念跑車Mission E;2019年,Mission E量產版,也是保時捷首款純電跑車Taycan正式發布。
無獨有偶,法拉利緊隨其后。在純電動化陣營中,第一輛全電動法拉利預計將于 2025 年推出,純電池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預計將在 2025 年后主導法拉利的產品組合。
但最終來看,豪華車品牌終究希望走上純電的道路。
在純電陣營中,奧迪銷售主管Hildegard Wortmann曾在聲明中表示,從2026年開始,奧迪將只向全球市場推出純電動汽車。據悉,奧迪在華第一個純電動車型生產基地的建設工作也正順利開展。該工廠將于2024年年底投產,預計每年將生產超過15萬輛基于PPE平臺的新一代智能電動汽車。2022年,寶馬在中國市場也推出了5款純電動車型,并投資約100億元人民幣,擴建沈陽生產基地的動力電池生產設施。
有純電計劃的豪華車企還有奔馳。2025年,奔馳計劃純電動和插電混動車型銷量占比達到50%,所有新發布的車型架構均為純電平臺,每一款車型都將有純電動版本。2030年,奔馳計劃全面電動化、只銷售純電動車型。此外,寶馬的MINI品牌將于2025年推出最后一款燃油車型,之后完全聚焦純電動車。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眼下豪華車企正在電動化的路上奮起直追,但大多數新能源車企已經走向了智能化下半場。當軟件的重要性越來越強,豪華車品牌需要盡快彌補智能座艙的短板,這也是必經之路。
沒有技術、產品力做基礎的豪華品牌,也只會是明日黃花。2022年底,BBA不約而同選擇為電動車型降價的措施已是上述觀點的有效佐證:此前,奔馳EQS降價超過20萬元,EQE降低超過5萬元的售價,進入40萬元區間之內;寶馬iX3降幅也一度達到10萬元,網上有車主曬出了25萬元的購車憑證;奧迪e-tron的折扣力度也達到了10萬元。
目前來看,豪華車品牌溢價進入不了電動車領域。新能源是一個嶄新的市場,豪華車企需要用實力向消費者證明:買豪華品牌的電車,不是“冤大頭”。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苑晶銘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195957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