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上海的天氣還未轉熱,上海車展展館內的溫度卻因現場火熱的氣氛提高了幾分。
車主、媒體、展商,還有意向買車的潛在用戶,以及想感受疫情后暢快出行的觀光客們,或老或少,或中或西。來自天南海北的ta們,與跨越山海而來的汽車產品,交織成一幅幅汽車市場的現實發展畫卷。
圖片來源:蓋世汽車
“家里有臺油車,還是六年前買了,現在想換車了。”我在比亞迪的展臺偶遇李明,他買了一天一百的門票,特意請了一天假來看車展,也想趁著這個機會挑一挑車,好享受車展期間各家車企放出的促銷權益。
對于“買車為了啥”這個問題,用戶或許已有了與五六年前截然不同的答案。
智能電動汽車風靡,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新技術和新概念,是車企的重點宣發對象,也成為動搖很大部分用戶購車意向的“砝碼”。
與自動駕駛相比,智能座艙這顆“砝碼”來得更加實在。
顏值第一?
我的一名好友鄭云,不遠萬里從廈門打“飛的”到上海,在新勢力的展臺駐足許久,他是蔚來和理想的忠實粉絲。
聚集著一眾新勢力品牌的6.1號館是本次車展最熱鬧的展館之一。拿著特調咖啡(展臺打卡贈送)的人們交織在蔚來的展臺,一旁的問界、理想、小鵬等展臺上同樣熙熙攘攘,想要上車體驗一下座艙空間的游客排起長隊。
“顏值很重要,甚至是某些用戶購車意向的決定性因素。”蔚來展臺的某工作人員對我說到。此顏值不僅指代車輛外觀,汽車內部空間的觀感同樣重要。
此前一直在網上云觀車的鄭云,現場第一次體驗到蔚來ET5的內部空間,不過這次體驗并沒有讓他滿意。“第一次坐進ET5的內部,沒想到在豪華的外觀下,內飾顯得有些粗糙。”鄭云吐槽道。
蔚來ET5 圖片來源:蓋世汽車
他認為主要是其配色和內飾較為“樸素”了。鄭云開玩笑說到:“有點特斯拉的風格了。”不過,對于蔚來更高價位的車型,他覺得內飾還算符合預期。
實際上,拋開那些仍采用傳統設計思維的部分“傳統車企”外,大部分車企都在內飾和空間方面加強了設計。
最為明顯的當然還是屏幕的變化,我甚至認為,如果能用屏幕代替皮革、塑料的話,以理想、高合為代表的,那些對屏幕情有獨鐘的智能電動車企們,是不是會把全車都鋪滿屏幕?盡管智能座艙搭載大屏、多屏的風潮已經有段時間了,但車企們還在挖掘屏幕設計的“潛力”。
除卻智己、嵐圖的升降屏外,極氪X這次搞了個可移動的中控屏。還有此次車展的熱點技術,號稱要顛覆車載娛樂系統的華為xScene光場屏。
這其中也不乏那些追求簡潔設計的車型。長安深藍S7甚至直接取消儀表盤,轉而使用AR-HUD+大尺寸中控屏的組合,但其在副駕化妝鏡區域按了個屏幕。
深藍S7 圖片來源:蓋世汽車
比亞迪的內飾設計還是以“樸實”為主,不過騰勢倒是給我和朋友帶來了一點驚喜。“原來比亞迪不是不會做內飾,只是錢不夠罷了。”鄭云笑言。
騰勢D9 圖片來源:蓋世汽車
一日觀展,可以明顯看到,車上的按鍵越來越少,搭載的功能越來越多,如何將這些功能體驗以及附帶的硬件配置,更好的與車輛整體內飾做結合,是對車企提出的難題。
至于更豪華的品牌,我實在沒有太多話講,他們展臺外層疊的“隔離帶”已經阻止了我一探究竟的欲望。
拍照、打卡、發個朋友圈,然后扭頭就走,這是更多游客的常規操作。
奔馳是我為數不多進行艙內體驗的傳統豪車品牌,簡單來說,我被他的座艙體驗“折服”了······
體驗為王?
事實證明,智能座艙,不是簡單堆些硬件就能實現的,奔馳EQ系列就是個明顯的例子。
坐進奔馳EQE,具備濃厚“奔馳氣息”的內飾設計,讓所謂的豪華感撲面而來,其覆蓋整個中控和副駕區域的一體化大屏,由非規則的曲面玻璃打造,著實有些唬人。
奔馳EQE 圖片來源:蓋世汽車
但車機體驗和界面設計,無法令人滿意。雖然號稱一體大屏,但實際上中控屏和副駕屏還是分割開來,且就副駕屏的角度和大小來看,體驗感聊勝于無。至于其他智能配置,沒有太多值得評價的地方。
這或許是一款奔馳風格的座艙設計,但離智能座艙還有一段差距。
猶記得去年,某奔馳銷售人員對我說道:“對于智能化功能,我們覺得夠用就行,奔馳更多還是專注于車身調校和提升安全性能等方面。”一年過去,盡管奔馳也發布了全新的智能化和電動化戰略,看來還需一段時間的精進。
不由想到,那些多聯屏、升降屏,它們的用戶體驗究竟如何,或許還有待商榷。
互聯網上流傳著一句話:始于顏值,陷于才華。智能電動汽車的才華更在于其智能化的體驗。更深層次的軟硬件架構用戶無法感知,但能通過車機體驗、多模交互等方面,來一窺究竟。
經過累年發展,諸多車型在人機交互方面,已有了長足的進步。多模識別、情感語音合成以及語義理解等技術的融合與進步,正驅動人車交互邁上更高的臺階。
流連于新勢力的展館,問界、理想、小鵬等車企車型,語音交互能力可圈可點,不僅反映在連續對話、語義理解和多音區識別,以及響應速度等方面,在車展嘈雜的環境下,能保持相對穩定的識別準確率,也難能可貴。
問界M5 圖片來源:蓋世汽車
但很明顯的一點是,在問界M5上市之時,我曾被其交互能力驚艷,經過逾一年時間的發展,某些“遙遙領先”的能力逐漸被人趕上,這或許是車市“卷”態的一種體現。
在此基礎上,未來ChatGPT和文心一言等大模型產品的上車,更值得期待。
極氪X和理想L9等車帶來了手勢交互等更多面的交互能力。極氪X可通過手勢操作來左右移動中控屏幕,“手勢交互或許實際使用場景不多,但是在銷售給你演示的時候還是很唬人的。”鄭云直言。
極氪X 圖片來源:蓋世汽車
而對于車機界面而言,交互邏輯至關重要。在車展上賣起手機的華為和魅族或許是一把好手。鄭云還盛贊騰勢的交互邏輯:“屏幕交互邏輯不敢說是最好,也是第一梯隊的。”
觀看本次車展,值得欣慰的一點是,相較于一兩年前,各大車企將各種智能功能花式上車,現在大家紛紛尋求起功能性和實用性的平衡。本次車展上,并沒有見到太多花里胡哨的功能,這對消費者是一件好事,畢竟為這些功能買單的,終究是用戶。
但是,娛樂功能的增加,并不意味著傳統的駕乘體驗不重要。
“為什么把這個撥桿往后調是車窗上升,向前調是車窗下降呢?這不合常理!”在對某車型進行體驗時,鄭云吐槽道。我深有感受,一時分不清是我的常識出現問題,還是這只是部分人群的操作體驗。
圖片來源:蓋世汽車
很多車型的細枝末節處,簡直是槽點滿滿,諸如讓人頭腦“發熱”的全景天窗、難以操作的開門把手,以及有些車型讓人難以忍受的第三排空間等等。
只能說沒有完美的產品,只有不斷進步的空間罷。
回歸本質
中國汽車產品與市場的發展是顯而易見的。
有位阿維塔的工作人員笑談到:“我有位客戶,他父母喜歡理想L7,姐姐喜歡蔚來ET5,但是他喜歡阿維塔11。”
這是中國車市發展的實證,大家可選擇的產品多了起來。在不同的價格區間,都有不同的車企和車型為用戶“打破腦袋”。
用戶買車究竟看重什么,為了酷炫,為了潮流,為了國產等等,在車展上,我得到了很多不一樣的答案。
“我買車的決定性因素就是安全,其他的不重要。”沃爾沃展臺的一位老哥如是說道。
不知道什么時候,沃爾沃汽車仿佛成為安全的代名詞,但是這種屬性并非沃爾沃獨有,可以看到,越來越多車企,都把安全放在宣傳的第一位。好似王傳福不止一次講到,安全是最大的豪華。“公路坦克”這個諢號,或許才是用戶給比亞迪最大的贊譽。
面對智能汽車的發展,安全的邊界被擴大,數據安全、操作安全的關注度逐漸提升。
在車展上,我不止一次的聽到用戶對于屏幕誤觸的吐槽和擔憂。取消按鍵是大勢所趨,但在現階段是否過于激進了呢?
我也不止一次的聽到大家對這些座艙附加功能價格、成本的追問。消費者該不該為其買單,或許不應該由主機廠來評判。
回歸到汽車本質,無論智能電動汽車如何演變,暫時還改變不了其移動工具和生活工具的本質屬性,智能化、電動化是在此基礎上的附加價值,這一價值在逐漸增大。
其實,相較于那些百萬豪車的座艙體驗,我更欣喜于見到8155芯片在10萬-20萬級別車型上搭載;更欣喜于見到車主能在一天勞累后,能在10萬或許更低級別車型上享受到座椅按摩和高級的音樂享受;更欣喜于見到成千上萬每天在路上奔波的的士和網約車司機們,能通過智能座艙減少大量機械單調的重復操作。
這或許是智能座艙的魅力所在,也是科技平權的實質所在。
當然,這并不妨礙消費者追求更高價格和配置的車型。只是對于絕大部分用戶,不管是平價車型還是消費升級的對標車型,若說用戶最關注什么,我覺得當前而言,可能“生活氣息”或許比“科技感受”更加重要,正如許多中高端產品把家庭出行放在車型能力的第一位一樣。
在體驗阿維塔時,看到有一位大哥給他朋友瘋狂安利阿維塔11,包括中控臺中央的所謂“Vortex情感渦流”設計,其包裹住主副駕兩塊屏幕,在視覺上,的確足夠新穎。
“這會不會很難打掃啊?”他的朋友問到,大哥愣了一下,坐在后排的我也被這個簡單的問題吸引住了。
“嗯,你說的有點道理。”大家會心一笑,不予置評。
阿維塔11 圖片來源:蓋世汽車
結語
在一天近兩萬步的走馬觀花之后,盡管我的眼睛還能容納車市發展的絢爛,但“孱弱“的雙腿卻不足以支撐我繼續奔走。看到了某些車企的不思進取,也看到了一些勢力的“膽大妄為”;看到了有些所謂高端豪華的華而不實,也看到了低價車型的體驗升級,一文難以盡述。
看了諸多有意思的產品,聽了很多有意思的對話,臨近閉館之時,我回到了比亞迪的展臺,在那里我遇到了李明。
“我換車看重什么?“李明猶豫片刻,”其實想想,皮實、好用、不貴就行,真的挑花了眼,哈哈。”臨別時李明笑道。
他叫來一名銷售,我默默看著他走向了比亞迪展臺的簽單區······
注:文中李明、鄭云為化名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青檸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01680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