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5月18日,華晨寶馬20周年慶典在沈陽隆重舉行。在活動現場,寶馬集團負責企業財務以及中國事務的董事默爾特先生、寶馬集團負責生產的董事諾德科沃奇博士,分別將來自第六代動力電池工廠項目奠基處的土,和來自遼河口的水,一起放入了時間膠囊。寓意著這家來自德國的豪華汽車制造商,正深深扎根遼沈這片轉型振興中的東北沃土;同時,也意味著中德雙方共創共贏的汽車事業將再啟新的篇章。
時間膠囊,不僅包含著過去某個特殊時刻所特有的物品,也包含著當下人們對未來所期待的情感和希望。當很多合資企業還在為話語權之爭內耗不止時,寶馬卻用如此有溫度的中式方法,表達了對沈陽這片沃土的愛意。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寶馬似乎在告訴世界,與沈陽相戀的二十年只是一小步,未來的無限可能才是新的開始。本期《愛卡獨角SHOW》,我們就來一起聊聊寶馬與沈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一、昨天:出色樣本
回顧過去20年,當“藍天白云”的寶馬來到“白山黑水”的沈陽,從無到有的華晨寶馬,用二十年的時間成為了中國汽車工業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出色樣本。它持續為中國汽車產業,尤其是國產豪華車市場提供增長新動能;它又大膽加快電動化產品的導入,積極融入中國汽車產業的電動化浪潮。
· “開好車的就一定是好人嗎?”
2003年5月,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成立,總部位于沈陽市。同年10月,華晨寶馬推出首款車型寶馬325i(E46,第四代寶馬3系(參數|詢價))。彼時的3系對于中國汽車市場的影響是有限的,主要原因還是中國的高端車市場非常小。同年4月,一汽奧迪國產A4車型,只是他們之間的較量當年沒多少人關注。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成立】
你是否還記得那個年代的寶馬3系(E46),在2003年的賀歲片《手機》和2004年的《天下無賊》中都有現身。轉眼間20年過去了,那時的王寶強還是傻根兒、那時的房價還沒有上漲,那時的3系還是人們心中觸不可及的豪車。“開好車的就一定是好人嗎?”,這句劉德華的臺詞伴隨著那一代3系一起被流傳。而從此,3系也逐漸拉近了和中國消費者的距離,多少bimmer心中的小草便是在此刻種下的。
【華晨寶馬首款車型寶馬325i】
· 加長了,家常了
時間來到2003年7月,華晨寶馬正式投產國產寶馬5系(參數|詢價)轎車(E60),先期共推出520i、525i和530i 3款車型。2004年5月,華晨寶馬沈陽大東工廠正式揭幕,計劃年產3萬輛3系和5系轎車,并聘用大約3000名員工。2006年11月,針對中國消費者對轎車后排大空間的特殊需求,寶馬推出專供中國市場的長軸距5系Li。此時,標準軸距和長軸距5系共同生產。而鑒于國人對“加長”的特殊偏愛,華晨寶馬索性取消了5系標準軸距車型的生產。2007年,華晨寶馬對5系長軸距版升級改款,并與國際市場同步上市,足以見證5系這款寶馬中堅力量的車型在中國市場的認知度,和寶馬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
【國產寶馬5系轎車(E60)】
時間回到1999年,奧迪首次在國內市場推出了軸距加長100mm的奧迪A6車型,100mm的軸距,加在車上其實也就一拳多點的腿部空間,但正是這100mm,讓奧迪成功打開了中級豪華行政轎車的市場。中國的國情和國外不一樣,A6L的銷量說明了一切,同等價位誰會不買一個大車呢?這就是國內的“汽車文化”。寶馬也正是看到了銷量的秘密,在尊重國內汽車市場文化的前提下,5系Li一舉成名,且成功駛入了尋常百姓家庭。
其實E60是充滿爭議的一代5系,之所以備受爭議,是因為其外觀經受了一場革命性的“洗禮”,大膽的創新并沒有為其帶來更多的贊揚聲。有史以來最大號的雙腎進氣格柵、一改往日傳統樣式的“天使眼”、耐人尋味的尾部線條等等。但是任何問題都能被時間所化解,時至今日再次審視其造型時,你會發現它仍然不過時。且它更大的魅力在于,標軸530i配備了寶馬最后的滿血3.0升自然吸氣直列六缸發動機,并擁有至今仍屬黑科技的AFS可變轉向,也被稱之為最有駕駛樂趣的行政轎車。
· X1的成功與電X1的“試水”
2012年5月,華晨寶馬鐵西工廠正式開業投產,首個量產車型為寶馬X1(參數|詢價)。根據規劃,在當年北京車展炒的沸沸揚揚的加長版寶馬3系也會投入生產,而且為了照顧不同人的需求,標準軸距版也同樣會加入國產陣營。并且,鐵西工廠還建立了一個發動機生產車間,用以生產代號為N20的寶馬2.0T發動機,這是寶馬集團在歐洲以外的第一個發動機工廠。當然,寶馬X1也不負眾望,成為了寶馬SUV車型在華的銷量擔當。
【華晨寶馬鐵西工廠】
【寶馬X1】
2013年9月,華晨寶馬研發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在同年的廣州車展上,華晨寶馬揭幕了本土化研發的第一個階段性成果,一款耗時兩年、主要依托本土研發團隊打造的純電動車——之諾1E。之諾1E基于寶馬X1的基礎上研發而來,一次充滿電后最大行駛里程約為150公里,是華晨寶馬通過電動汽車“試水”中國市場的一個開端。
【之諾1E】
· 100萬輛與PHEV
2015年1月,華晨寶馬第100萬輛成功下線。從2003年9月第1輛國產到彼時的第100萬輛,華晨寶馬用時11年4個月,是豪華汽車品牌中在最短時間內達到100萬輛規模的。
【華晨寶馬第100萬輛成功下線】
同年,華晨寶馬推出第一代5系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售價69.86萬。其混合動力系統由一臺2.0T渦輪增壓汽油機與永磁電機構成,可實現外接充電式插電,百公里油耗3.8L,純電動模式下可行駛58公里。5系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推出,在中國市場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它不僅是一款單純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還是寶馬集團對于未來的創新,對于新能源車領域的變革所做出的努力。
【華晨寶馬第一代5系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
2016年1月,華晨寶馬世界級新發動機工廠(2017年正式更名為“動力總成工廠”)在沈陽正式開業,新廠擁有發動機制造的完整工藝。該工廠總面積達到90萬平方米,是寶馬集團在德國之外唯一擁有鑄造車間的發動機工廠。
2017年5月,華晨寶馬新大東工廠正式開業。新工廠總投資76億人民幣,隨著新工廠投入使用,華晨寶馬將可根據未來市場需求的發展將沈陽兩大整車工廠的總產能逐步提升至每年45萬輛。而用戶則將更多的目光聚焦在新大東工廠生產的全新5系Li上。同年10月,華晨寶馬動力電池中心揭幕,華晨寶馬成為中國首家建立動力電池中心的豪華汽車制造商。該電池中心位于華晨寶馬沈陽發動機工廠內,占地6480平方米,總投資額達到32413萬元,主要用于生產寶馬5系插電混動車型的高能量電池組,年產能將達到3.3萬套。
【華晨寶馬新大東工廠】
· 200萬輛與動力電池
2018年1月,華晨寶馬第200萬輛成功下線。從2015年的第100萬輛,到第200萬輛,華晨寶馬用了3年的時間,第200萬輛下線的車型是5系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
【華晨寶馬第200萬輛成功下線】
10月,寶馬集團和華晨汽車集團聯合宣布,股東雙方將延長華晨寶馬的合資協議至2040年(從2018年至2040年)。同年,華晨寶馬生產基地大規模升級項目——里達廠區破土動工。2019年6月,華晨寶馬旗下領悅數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北京掛牌開業。作為華晨寶馬旗下全資子公司,領悅既是寶馬集團第一個數字化公司,又是BBA(奔馳、寶馬、奧迪)三大豪華汽車品牌中第一個專門從事數字化服務的機構,它的成立堅定了寶馬數字化轉型的信心。
2020年9月,華晨寶馬動力電池中心二期正式揭幕,成為寶馬集團全球首個生產BMW第五代動力電池的生產基地。新一代動力電池將率先搭載在寶馬iX3(參數|詢價)上。這是華晨寶馬首款全球車型,將只在沈陽生產,于年內投放市場并出口全球。
【華晨寶馬動力電池中心二期】
· iX3返銷出口代表了什么?
2020年11月,華晨寶馬iX3正式出口全球市場,首批車型從中國大連港口出發,出口項目面向全球39個國家和地區,并以歐洲市場為主,兌現寶馬“在中國,為中國,為世界”的承諾。寶馬iX3是華晨寶馬首款“內銷轉出口”的車型,體現了寶馬集團對華晨這家合作伙伴和中國市場的高度重視,同時,寶馬集團似乎也要在BBA的電氣化進程中坐穩頭把交椅。而在此之前,國內僅有上汽通用別克生產的別克昂科威(參數|詢價)擁有出口海外市場的能力。
· X5國產:為中國
2022年4月,華晨寶馬大東工廠產品升級項目正式開業,全新華晨寶馬X5(參數|詢價)在這個工廠順利投產。相比于進口版車型,國產寶馬X5在車身長度和軸距上均增加了130mm;為中國用戶定制的增大尺寸手機無線充電板、專屬舒適座椅坐墊增厚15毫米、后排座椅靠背傾倒角度增至31度等等。”在中國,為中國”,寶馬說的出,做的到。
【華晨寶馬大東工廠產品升級項目】
而BBA豪華中大型SUV車型陣營中,寶馬X5率先實現了國產,無疑是給這個細分等級市場投放了一顆威力相當的炸彈。從2021年寶馬在中國的銷量來看,寶馬X5以5.47萬輛的成績位居同級細分市場第一的寶座,寶馬也是2021年BBA陣營中唯一在國內實現同比增長的豪華品牌。
· 500萬輛與i3的謝幕和i3的延續
2022年6月,華晨寶馬鐵西工廠里達廠區正式開業,該項目總投資達150億元人民幣,這是寶馬在中國市場有史以來最大的單項投資。隨著里達工廠的建成投產,寶馬沈陽生產基地的產能增至每年83萬輛,這里也是寶馬i3(參數|詢價)全球唯一生產基地。
【華晨寶馬鐵西工廠里達廠區】
值得一提的是,同年7月,寶馬第一款純電動量產車型——寶馬i3(i01)正式宣布停產謝幕,約八年半的時間,i3在萊比錫工廠的生產周期里共投產了25萬臺;在全球超過74個國家銷售,甚至在部分市場,i3在電動車市場份額的占比一度高于寶馬在傳統動力市場份額。Bimmer們總是會夸贊i3的種種超前理念,將諸多先鋒概念落地等等。事實上,i3對于寶馬確實有著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意義,不僅因為其是純電動,更憑借其獨有的“LifeDrive”架構,為智能輕量化領域樹立了新的標準,為i品牌開啟了新時代電動化轉型。
放到今天,i3由內到外仍舊是一臺極具先鋒感的電動精靈。
【寶馬i3】
2023年2月,華晨寶馬第500萬輛成功下線,下線的車型為全新寶馬i3(G28),也標志著寶馬集團電動化征程開啟新篇章。而該車與上文中的i3有著本質的區別,該車基于3系轎車打造而來,充分展現了寶馬的本土研發和生產能力達到了全新的高度。
二、今天:沈陽速度
隨著2022年6月鐵西工廠里達廠區的開業,華晨寶馬的年產能已達到83萬輛的規模。如今,全球每三輛寶馬中就有一輛是沈陽制造。
· 千億元人民幣花在了哪兒?
官方數據顯示,寶馬沈陽生產基地自2010年以來,累計投資近1000億元人民幣,年產能達到83萬輛。高效的投資同時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2022年,華晨寶馬在全國的零部件采購額超730億元,其中60%來自遼寧。與此同時,華晨寶馬連續17年保持沈陽市最大納稅企業,2022年稅收貢獻達485億元。
· 產業集群的帶動作用
產業鏈的打造是車企的神經脈絡所在。
2003年,第一款國產寶馬325i在沈陽的華晨寶馬工廠投產。彼時,將零部件從德國運到中國工廠進行組裝是常規操作。為了更好地本地化生產,寶馬開始了引入國內供應商之路:2007年,沈陽名華成為華晨寶馬在沈陽的首家一級供應商,在那一年,寶馬在華供應商的數量達到了100家,本地采購金額36億。到了2022年,年寶馬在中國的供應商超過430家,其中120家位于遼寧,近100家扎根在沈陽。
未來,隨著純電動車型的陸續推出,核心部件從發動機、變速器轉向動力電池、電機等三電系統,本土化供應商的占比將進一步提高。
2011年,寶馬集團發布了全新的子品牌BMW i,同時寶馬在國內開始尋找能提供車規級動力電池的供應商。2013年,當時還是“初入社會”的寧德時代向寶馬提供了能夠滿足高水平需求的汽車動力電池。寶馬集團是第一個與寧德時代合作的國際汽車制造商,雙方在動力電池領域已經深耕超過10年;2022年,寶馬集團宣布與寧德時代、億緯鋰能、遠景動力簽訂超過百億歐元的第六代動力電池生產需求合同,這三家來自中國的電池企業將在歐洲、北美等國際市場進一步拓展業務。
此外,寶馬還協同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開發應用先進技術和商業模式,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共同推動產業升級。比如,寶馬在去年與中國伙伴合作,建立了豪華車品牌的首個動力電池閉環回收。
· 坐擁數個工廠
寶馬沈陽生產基地集研發、采購、整車和動力總成生產為一體,在寶馬全球布局中不僅規模最大,也是創新的先鋒。2022年6月,里達新廠區已經成為寶馬全球第一座“精益、綠色、數字化”的BMW iFACTORY工廠,該項目也是寶馬對中國市場有史以來的最大單筆投資。至此,寶馬沈陽生產基地坐擁大東、鐵西兩個整車工廠、一個動力總成工廠和一個高壓電池中心,且兩個整車工廠都在2022年完成了擴建。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落地的鐵西工廠里達新廠區是寶馬全球第一座“精益、綠色、數字化”的BMW iFACTORY工廠,更是一座未來智能化生產的標桿。這座有400個足球場大的現代化智能工廠,從規劃設計階段就完全在虛擬環境進行規劃和模擬,產品、生產和供應鏈數據能實時對接和協同,讓生產的效率和靈活性最大化。
【AR和實時視頻傳輸助力遠程規劃,協作和設備調】
【用于總裝虛擬規劃的3D建模】
· 解決3萬人的就業問題
截至2023年一季度,寶馬在中國的業務實體為超過3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其中有近2.6萬人在華晨寶馬工作。華晨寶馬對職業教育的固定資產投資超過3100萬元,并將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理念與中國實際情況結合。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華晨寶馬通過廣泛的院校合作項目與中國的年輕人一起創想未來。比如,華晨寶馬連續兩年舉辦“黑客松”在線編程大賽,吸引全國超過70所大學的大學生參與,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汽車工業場景,培養未來技能。
三、明天:大膽擁抱電動未來
依托中國的新能源車政策和活躍的市場環境,寶馬不斷加快純電動車型的國產進程、研發體系、人才培養等布局,大膽擁抱電動化未來。
· iX1和i5即將到來
在推出iX3、i3之后,華晨寶馬將于今年年內推出純電動寶馬iX(參數|詢價)1,明年推出純電動寶馬i5。
在剛剛過去的上海車展上,我們看到了燃油版全新國產X1的實車,加長后的內部空間十分寬裕,內飾也更有豪華感。而共享平臺打造的全新國產iX1同樣會有著驚人的內部空間,在雙電機的加持下,其性能表現值得期待。
寶馬在5月24日正式發布了第八代寶馬5系(參數|詢價)(G60),其中最亮眼的是莫過于首款電動化的寶馬i5。根據寶馬的透露,i5僅僅是五系電動化的開端,代號G61的i5旅行版也將緊隨其后,并在2024年正式發布。作為寶馬史上第一款與內燃機車型共享CLAR平臺的5系純電車型,i5注定要承擔起為寶馬電動化沖鋒陷陣的使命。
· 新世代車型
2026年,寶馬將迎來新世代車型的國產。寶馬新世代的意義超越了某款車型,具備全新開發的電子電氣架構、全新的高效電驅和電池系統、全新的循環永續標準,將是寶馬集團全力以赴電動化的中流砥柱。
· 第六代動力電池項目動工
與新世代車型配套的寶馬第六代動力電池項目已全面動工,總投資100億元人民幣,規劃面積24萬平方米,是現有動力電池生產面積的5倍,并將創造2000個新的工作崗位。該項目也將秉承BMW iFACTORY生產戰略,在設計之初就進行全面虛擬化設計,在建設階段就實現產品、生產和供應鏈數據的對接和協同。
· 研發體系不斷擴容
寶馬集團在中國設立了德國以外最大的研發和創新網絡,分布在北京、上海、沈陽和南京,并與眾多中國科技公司及電動化核心企業深入合作,在上海聯合設立創新孵化基地,共建共創未來出行新生態。
2013年,華晨寶馬就成立了聚焦電動化技術開發、產品國產化標定及驗證的沈陽研發中心。今年,寶馬沈陽研發中心二期擴建項目正式啟用,強化新能源車本土化全流程開發和驗證能力。新增設施包括19個新的實驗室,其中17個專門用于測試新能源車,可從事高低壓測試、極端溫度下的充電性能測試、行人安全測試和升級的電子分析等等。
· 培養新時代對口汽車人才
華晨寶馬為員工提供了大量面向未來汽車生產的培訓,已有超過8000名員工接受了電動化相關作業培訓。在上文提到的寶馬第六代動力電池項目新增的2000多個工作崗位中,就有約半數由發動機生產員工通過技能重塑轉崗擔任。
寫在最后:
如果用最簡單的言語來描述寶馬在中國合資20年的影響和結果,那便是四個字:“家在中國”。
從最初的“在中國、為中國”,到逐步轉變為“在中國,為世界”,再到如今的“家在中國”,華晨寶馬是中國市場戰略地位不斷提升的一個縮影,也是寶馬集團在中國東北這片沃土中孕育的一顆豐碩的果實。
正如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戴鶴軒博士所言:“對我們而言,沈陽不僅是我們的大本營,更是我們引以為傲、生活20年的家。”
蓬勃發展的華晨寶馬,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寶馬集團“中國戰略”的成功與延續,我們有理由期待寶馬與沈陽的下一個二十年。
來源:愛卡汽車
作者:沈達煒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03632
以上內容轉載自愛卡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