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輿論場的話語權本就是要靠自己去爭奪的,與其試圖捂住別人的嘴,不如設法為自己爭取更大贏面。
若干年前,車企老板便陸續入駐微博,不過那時,他們的微博畫風還是這樣的:
李書福:“感謝新浪12日邀請我參加“空氣與健康”公益訪談節目,與潘石屹先生和北大潘小川教授,從大氣、室內、車內三個人類生活空間,探討了如何治理空氣污染,關注公眾健康等話題……”
豐田章男:“周末愉快。”
若干年后,中國汽車行業的牌桌上少了幾個老伙計,多了幾張新面孔,而與行業格局一起變化的,是車企老板的微博畫風。
李想:“很多友商那仨瓜倆棗的銷量,有啥可干的?被迫害妄想癥呀?我們核心關注的一直都是BBA的盤子。”
何小鵬:“看來昨天我們發布的包含激光雷達的小鵬下一代自動駕駛架構,讓西邊的某人很不爽,連續用pigu發聲。”
顯然,以前車企老板們很愛惜自己的聲譽和公眾形象,因而在網上發言較為謹慎,很少公開diss友商、回復網友私信留言等;而今天車企老板們的微博卻多了些“人味”和火藥味,有些言論還頗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味道。
老板們微博畫風轉變的背后,是行業競爭態勢的變化。
社交平臺營銷,搶占輿論高地
以前,車企往往是通過公關-媒體的鏈路,統一口徑對外宣傳,但一批互聯網行業出身的老板入局汽車行業后,為車圈帶來了另一種的營銷思路:通過社交平臺營銷等方式占領用戶心智、搶占輿論高地。
一部分老汽車人起初瞧不上這種他們看來不入流的營銷手段,但形勢總是比人強,“新能源汽車全面在擠壓燃油車市場”,而“新能源競爭進入了陣地戰階段,市場進入了淘汰賽階段”。車企為了不被淘汰,降價、堆配置、增加續航、壓榨供應商……使出了十八般武藝,將內卷滲透到行業各個層面。
相較通過維護媒體關系做營銷,通過社交平臺營銷,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因而今天的車企老板們或主動或被動地扎堆下場博眼球、引導輿論風向。
以哪吒汽車的張勇為例,出身傳統車企的他,玩網絡營銷方面,顯然不如李想他們精,起步也晚。目前可見的張勇最早的一條微博,是去年年底轉發的一條哪吒汽車宣傳視頻,他的其他博文也基本上都是哪吒汽車的宣傳物料,風格很官方、很機械。
但今年開始,他的微博突然多了些別的東西:
“真心覺得,蔚來ET5旅行版和小鵬G6是好產品,價格上也是洪荒之力了。”
“……剛上岸或者感覺已經上岸了的,腿上的泥巴還沒擦干凈,就對著還在泥濘里面掙扎的指指點點,居高臨下的評頭論足,甚至斷言生死……”
大約張勇是反應過來了,面對當前這樣的競爭環境,只依賴媒體為自己站臺是不夠的,必須在社交平臺上積極發聲,占領用戶心智,于是張勇也玩起了微博營銷那一套。
他開始嘗試通過微博打造個人IP,并與馬斯克、李想“差異化競爭”。馬斯克、李想之流屢屢公開挖苦友商、大放厥詞,立的大概是“真性情”人設。
反觀張勇,公然為競品點贊、高屋建瓴批評行業“怪相”,走的約莫是厚道成熟理性路線。
此前張勇曾對李斌說,哪吒“一路慘過來沒人知道。”但假如他早點兒發幾條個性化的微博,給媒體提供報導素材,或許也不至于“一路慘過來沒人知道”了。
老汽車人的Bug
針對當前部分車企老板大打“輿論戰”的現象,重慶汽車論壇上,車圈大佬們一致呼吁:“為中國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營造清朗、健康的社會輿論環境”,“要打價值戰、技術戰、品質戰、品牌戰,尤其是企業的道德戰”。
這種呼吁有一定道理,汽車行業若想得到長遠發展,車企確實應當更多地專注技術、品質、價值、品牌等方面,輿論戰若泛濫到一定程度的確不利于行業發展。
但若換種角度來看眼下車圈的“輿論戰”,正如嵐圖汽車CEO盧放在第十五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說:“最近這兩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賽道出現越來越多的詞就是‘卷’”,“卷的本質還是競爭,競爭的關鍵是效率,企業最終競爭核心本質是效率的競爭。”
而效率競爭分四個維度:第一是思維轉化效率, 第二是創新效率,第三是營銷效率,第四是管理效率。營銷能力的強弱也是決定企業能否在淘汰賽中勝出的關鍵因素之一。
車圈大佬們抵觸“輿論戰”,在某種程度上,似乎也是老汽車人不能夠適應當前行業競爭態勢、反要求環境適應自己的體現。
許多傳統車企老板還沒意識到搶占輿論高地、占領用戶心智的重要性,往大處說,就是這些車企領導人對當前市場形式的理解似乎還不那么透徹,這自然也意味著他們所領導的企業在當前這種快節奏的市場中,很可能水土不服。
部分傳統車企老板即使意識到了“輿論戰”的意義,并且微博等社交平臺正是“輿論戰”的重要陣地,但他們在玩網絡營銷時,相較一些互聯網出身的老板,還是少了些網感。
6月19日,李想微博自曝:“不少廠商的朋友都在問我們同事,我的微博誰負責運營?如何運營?”這從側面反映出,一些車企領導人即使想玩網絡營銷,也未必有李想這樣的精力和營銷能力,只能通過第三方或公司營銷團隊在微博進行輸出。
亦或者,部分車企老板縱然有心親自運營微博賬號,但他們卻只學到了李想、馬斯克等人的滿嘴跑火車,忽略了李想之流之所以經常能做到言之有物,是因為對公司每一步該怎么走都有著清晰的規劃,對自家產品的定義想得通透。而多數傳統車企領導人往往更善于在戰略層面做決策,對產品缺乏認知
此前李瑞稱自家Hi4技術“十年內沒對手”,被不少人群嘲,但李想“500萬以內最好的SUV”卻成了行業爭相效仿的營銷金句,個中原因,也許就在于,李瑞峰的“十年內沒對手”無法說服消費者,但李想L9在性價比層面,沒準還真能算得上“500萬以內最好的SUV”,畢竟比理想開出去更有面子的、沒有理想便宜,比理想便宜的、不如理想有面子。
許多老汽車人看不慣這些愛玩網絡營銷的新勢力領導人,可問題在于,當下輿論場的話語權本就是要靠自己去爭奪的,與其試圖捂住別人的嘴,不如設法為自己爭取更大贏面,盡管只會埋頭做事的“老黃牛”也很可敬。
輿論場不能只有李想、何小鵬等新勢力領導人在發聲,傳統車企領導人也該盡快適應競爭新態勢了。
【注意:文章版權歸屬汽車公社,嚴禁未經授權私自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需轉載請聯系官方微信號:汽車公社】
來源:汽車公社
作者:樊舒琪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05924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