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網聯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智能網聯汽車信息物理系統的典型應用,將推動我們技術、產業新一輪歷史性的轉型升級。”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克強表示,中國在全球率先提出了汽車智能和網聯兩化融合發展的理念,車路云一體化“中國方案”是解決產業化問題的關鍵。
車路云融合創新發展50人論壇現場,主辦方供圖
9月4日,2023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車路云融合創新發展50人論壇在重慶舉行,包括李克強、張平兩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內的十余位汽車產業專家學者以及業界人士齊聚山城,共同探討車路云融合創新發展的現狀及實現路徑。
加速車路云一體化發展路線
什么是車路云?車路云一體化系統是通過新一代信息與通信技術將人、車、路、云的物理空間、信息空間融合為一體,基于系統協同感知、決策與控制,實現智能網聯汽車交通系統安全、節能、舒適及高效運行的信息物理系統。
車路云一體化發展就是通過建立智能網聯汽車信息物理系統架構,充分融合智能化與網聯化發展特征,以信息安全、高精動態地圖、云控、智能終端、計算這五大基礎平臺為載體,實現車路云一體化的智能網聯汽車系統。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 李克強教授
李克強院士介紹,全球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研發持續加大投入,不同等級自動駕駛技術逐步成熟并進入市場化應用。“我們基本判斷,初級別輔助自動駕駛正在高速產業化,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在2025年會逐漸進入量產化,到2030年,更高級別甚至完全的無人駕駛可能開始進入規模化量產應用。”
如今,全球智能網聯汽車向規模化示范新階段演進,中國正在加速探索車路云一體化發展路線與示范應用。“包括我們中國已經進行大量從封閉實驗場、公開道路、城市級別到先導區這樣的大規模示范,由點到線,由面到塊,為技術產業化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初步統計,中國擁有16個國家級測試場,支持技術可靠性驗證和開放道路測試。在公開道路測試示范方面,中國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封閉區域(停車場)等環境開展各類測試示范活動。在城市級大規模應用方面,推進網聯高度發達的城市在城市道路進行規模化示范應用。此外,在先導區域方面,我國擁有四個國家級先導區,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首批6大試點城市。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平強調,汽車相關自動駕駛、車輛協同技術要有巨大進步,才能滿足需求。“我們把現代通信方法與智慧的車聯網方式進行了重要的結合。”第一是5G Uu/PC5模式為車車和車路協同提供了多模式通信能力;第二是5G的大帶寬、低時延、大連接能力能夠適應不同智能交通場景;第三是5G邊緣計算為智能下沉到網絡邊緣提供基礎支撐環境;第四是5G網絡切片為智能交通服務性能和安全提供基礎保障;第五是5G/C-V2X為智能交通專網提供了統一的管理服務體系。
如何破解?大規模產業化難題
“我們在取得重大突破、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要看到,要大規模的產業化,特別是要實現高級別更大程度上替代人工操作的產業化推進過程中,還仍然存在著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李克強院士強調。
李克強院士進行了多個方面的總結。第一,高級別智能駕駛尚未達到商業化目標。成立成本投入持續提升,行業熱度已然下降。第二,發展理念、技術路線等尚未形成共識。包括車路云一體化理念與路徑尚未共識,跨領域存在壁壘,基礎設施建設缺乏統籌。標準不一,接口規范不一。數據孤島化,基礎設施碎片化。第三,部分關鍵技術亟待突破。感知、決策、控制、網聯等共性關鍵技術仍有差距,面對智能網聯汽車跨界融合特點,新的開發方法、流程、工具等尚未形成。
張平院士則指出,車路群體協同認知與決策要逼近交通策略的全局最優,要以放眼全局的方式來進行。“這里存在四個問題,第一是看不到,單車視野還是受限,如果感知不準,決策則將受限。第二是不相信,車載難以接收路控,職責困境影響協同。第三是看不全,路控缺乏全域實時感知,認知比較困難。第四是管不了,大規模的車路群體復合耦合式協同是無序的。”
如何解決難題?李克強院士強調,車路云一體化的特點是可以融合、分層減耦、基礎平臺支撐。針對產業化面臨的挑戰,未來我們要改變現有的使用模式、法律法規等特殊要求,圍繞 “車路云一體化”融合發展,才能解決當前存在的瓶頸,更加快速、更加高質量的實現這項技術的產業化。
“車路云一體化‘中國方案’,是解決產業化問題的關鍵。”何謂“中國方案”?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是由1個架構、2個特征、3個條件組成。即一體化融合的系統架構,分層解耦、跨域共用,滿足中國基礎設施、聯網運營、及新架構汽車產品標準。
那么,未來在智能網聯領域,最重要的便是快速推進產業化工作。李克強院士建議,首先,加強云控技術的發展,云控技術平臺和車的技術平臺融合發展推動產業快速發展。另外,加強車腦的計算技術平臺發展,在車腦方面進行關鍵技術突破、產業化迭代、產業生態形成。最后,在終端技術平臺上,要突破包括多模式通信、多模式定位、智能網關融為一體的新型產品形態。
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云控平臺首席專家杜孝平
最后,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云控平臺首席專家杜孝平發布車路云一體化一致行動創新成果及未來發展。他舉例說明,“一輛車10萬元的汽車,有了車路云一體化技術的支持,能達到60萬~80萬自動駕駛汽車的能力,足見車路云一體化發展前景。”
杜孝平進一步強調,從2018年到去年為止,全國在示范建設方面已經發揮了很好的助推產業生態形成的作用。從今年開始,整個產業發展將向著規模化應用和商業化推進的方向上去發展。“未來,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共同理念認識,推進產業發展,加強生態建設,統一產業認知。”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李爭光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09517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