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燃油車時代,大多數合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皆混的風生水起,不過在新能源時代,合資品牌不得要領,紛紛落敗。尤其是前兩年還處于上升期的日系品牌,因未能抓住新能源的機遇,如今陷入了幾乎“無兵可用”的局面。
實際上,作為日系合資的東風本田,在新能源方面的入局并不算晚,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幾乎顆粒未收。
為了打破僵局,東風本田發布全新新能源汽車品牌“靈悉”,號稱是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品牌,與此同時,該品牌旗下首款車型靈悉L概念車也一并亮相,并計劃在明年量產推向市場。業內認為,靈悉這一品牌,是主流合資車企首次推出獨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同時也是合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破冰的嘗試。
“當下市場,合資品牌是一個正在航行和調整的航母,到了考驗應變能力和決心的時刻,在當下的新合資時代,靈悉代表東風Honda打出先手,主動探索合資品牌新模式。”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建新表示。
圖片來源:東風本田
靈悉,要吸引年輕人
靈悉一詞取自經典詩句“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其品牌標識也與其相得益彰,據官方介紹,靈悉品牌標識的設計靈感源于“疾飛鳥”,以極具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和現代時尚美學的“靈悉青”,作為品牌的標志性色彩。基于多面體的外觀設計概念,采用三展翼前臉的造型設計,搭配車身上映襯出的多元化與差異性,呈現出獨屬于靈悉的極致個性。
而且,為了與東風本田另一純電品牌e:NS在不同賽道上發力,靈悉在產品定位、目標用戶和市場定價上都將與其有所區分。
潘建新表示,東風本田正在主動探索合資品牌的新模式,尋求以強大的本土化供應鏈、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的高效研發能力和符合本土年輕人群需求的產品來迎接汽車行業的變局。靈悉則是這一進程的引領者。
顯而易見,東風本田創建此品牌的目的就是瞄準了中國本土化、年輕化的市場。
不僅是名字和標識,為了將本土化、年輕化深入到底,靈悉L概念車也是首次由年輕團隊主導設計的新能源概念車。東風本田透露,打造該品牌的團隊成員,大概有2/3都是90后。
“我們需要開發針對年輕人,有個性的產品,讓年輕人參與到我們的研發中,并讓他們主導開發工作。針對年輕用戶的車,就應該交給年輕的團隊來開發。”潘建新在發布會上表示。
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車型外觀的變化。外觀層面,靈悉L概念車去掉了東風本田燃油車較為穩重的風格,整體設計更趨年輕化、科技化,頗有不破不立的意味。
新車采用大膽的折線燈帶設計,遍布整車的前臉、尾部、車側,與車身凌厲的線條相互呼應。此外,隱藏式門把手、溜背造型等當下流行的設計元素都在這款概念車上有所體現。
技術上,東風本田也拿出了看家法寶。智能化方面,新車基于靈悉智能電動平臺打造,將會搭載靈悉SPACE智趣座艙和DRIVE智駕系統。其中,靈悉SPACE智趣座艙搭載了半幅式方向盤和全景中控屏,能夠為用戶帶來沉浸式的智能交互體驗。不過業內也有疑問,該電動平臺來自于東風汽車,還是本田,這只能期待東風本田后續的披露了。
圖片來源:東風本田
試錯中成長?
隨著燃油市場的競爭壓力日漸增大,新能源領域也陷入囹圄的情況下,東風本田的試錯成本正逐漸遞增。
2011年,東風本田推出合資自主品牌“思銘”,首款產品是第八代思域換標車型,只售賣了三年隨即停產。
這是東風本田第一次嘗試合資自主的路徑。當時,合資車企推出自主品牌并不在少數。諸如東風日產啟辰、廣汽本田的理念、廣汽豐田的領志等都是合資車企的自主品牌。不過結果也很明了,活的最好的東風日產啟辰品牌,8月僅銷3426輛,同比下降55.14%,其他品牌更是早已不見蹤跡。
業內普遍認為,包括思銘在內的合資自主品牌,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僅在合資品牌的老款車型上縫縫補補,發揮“余熱”,并未推出全新車型。這種經營思路,失敗也是必然。
2018年東風本田發布了"放眼未來Seeing the Future"新能源品牌戰略。2019年,思銘再次復活,并推出了在XR-V基礎上打造的純電X-NV,開啟了東風Honda電動化元年。2020年廣州車展又推出了第二款純電車型M-NV。不過這兩款車型的銷量始終沒有起色,一直徘徊在月銷一千輛上下。
2021年CR-V銳·混動e+上市,東風本田進入插電混動時代,同年,還亮相了在華首款純電架構新車e:NS1。
這5年時間里,東風本田已連續推出了十幾款電動化產品,涵蓋SUV、MPV、轎車等全品類。
不過東風本田并未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據了解,本田在中國市場的電動化車型銷量占比僅為20%左右,其中,e:NS品牌的首款車型e:NS1,上市后反響平平。
曾任東風本田執行副總經理的鄭純楷這樣感慨道:東風本田曾取得不錯的成績,但那只是“內燃機時代”的輝煌。
為此,本田開始“痛改前非”。今年2月,本田中國連發三條公告,對組織架構和內部人事多方面調整,希望“進一步加速電動事業”。4月1日起,本田汽車開始實施新組織運營體制,新設電動事業開發本部,主要負責汽車事業戰略及純電動產品開發、摩托和其他動力產品的事業戰略和車型開發。
如今,本田在華的經營思路終于有了質的蛻變。據潘建新介紹,靈悉將以全新的理念、技術、設計、服務和渠道亮相。作為電動化轉型的一部分,東風本田也計劃同步推進店鋪升級,在2023年構建35家商超社區店,同時加速完善線上數字化營銷體系,探索線下營銷的新模式。
圖片來源:東風本田
還來得及嗎?
時間不等人,放在車企中同樣適用。這兩年,因為自身戰略失誤以及新能源競爭加劇等因素,退出中國市場的合資品牌越來越多。
這一趨勢未來勢必會愈演愈烈。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8月,國內主流合資品牌零售量約65萬輛,同比下降16%。在新能源汽車板塊,8月合資品牌新能源車市場份額僅為5.2%,反觀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零售份額則高達70%。
盡管東風本田在新能源上發力較早,但如今在份額上已經落后于其他主流合資品牌。
上汽大眾、一汽-大眾算是合資品牌在新能源競爭中的佼佼者。近期,通過大幅度的價格優惠,大眾ID系列的銷量持續攀升,其中大眾ID.3單月訂單連續破萬,據統計,截至8月底,上汽大眾ID.家族累計銷量已突破15萬輛。
利用降價戰術的還有上汽通用。在大幅度優惠的前提下,上汽通用8月新能源車交付達8017輛,同比增長55.5%,其中別克E5達3961輛。上汽通用還表示,到2025年,上汽通用汽車在電動化、智能網聯化新技術領域的總投入將達700億元,將累計推出10款奧特能平臺電動車型。
同為日系品牌的豐田也走在了前列。今年8月,一汽豐田旗下bZ系列純電車型銷量達到6578輛。其中,該品牌首款純電動轎車bZ3當月銷量達到5836輛,占bZ系列總銷量的88.7%。
除了中端合資品牌以外,豪華合資品牌也都在加快推出新能源車型,并降價以求自保。
今年4月上海車展上,東風本田曾向外界展示了電動化轉型的決心,并表示2027年之后不在國內投放燃油新車。不過恐怕令東風本田都難以預料的是,僅幾個月時間,新能源環境就大變天了:主流合資品牌舍身降價,已經與自主品牌貼身肉搏。
很明顯,留給東風本田發展的窗口正在急劇縮小,東風本田需要加快改革的步伐。
隨著靈悉品牌的發布,東風本田建立起了圍繞強電智混技術品牌、e:NS電動化品牌、靈悉新能源汽車品牌三大板塊的全新新能源品牌矩陣。
據介紹,接下來的三年,靈悉將每年推出一款新品,涵蓋轎車、SUV等細分市場。預計至2025年,東風本田電動化產品比例將超過50%,2030年累計推出10款以上純電動車型。
與此同時,計劃于2024年正式投產的東風本田第四工廠也正在加緊籌建,該工廠建成后將成為本田在全球范圍內的第一座新能源標桿工廠,將為東風本田向電動化轉型提供有力支撐。
如今受到自主品牌的沖擊,在新能源領域上,合資品牌已經沒有燃油時期的品牌號召力。及時調整心理落差,躬身入局才是上策。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合資品牌被迫加入到這場白刃戰中,姍姍來遲的東風本田還來得及嗎?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馬振旗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10868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