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地集團:董事長凌克因身體原因辭任
金地集團董事長凌克先生因身體原因于近日申請辭去公司董事、董事長和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委員職務。凌克出生于1959年,于1998年成為金地集團的董事長,至今已25年。截至目前,金地集團仍然是少有幾家未出現債務問題的全國性市場化房企。(新京報)
2、經濟日報:防范人工智能風險
文章指出,眼下,不少地區布局人工智能領域,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發展。人工智能正廣泛應用于金融、醫療、交通、制造業等領域,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不過,正如“硬幣的兩面”,人工智能在帶來高效便利的同時,也可能引發隱患和危機。對此,要增強風險防范意識,以富有前瞻性的有力舉措,管控好人工智能技術可能帶來的各類風險。(經濟日報)
3、中國高速動車組首次出口歐洲
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中國中車旗下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與塞爾維亞建設、交通和基礎設施部正式簽署了塞爾維亞高速動車組車輛采購商務合同,這是中國高端軌道交通裝備“走出去”的重大突破。
此次簽約列車為動力分散型電力動車組,包括20輛(5列)高速動車組,車輛采用4輛編組(2動2拖),最高運營時速200公里,計劃將于2025年投入使用。(人民日報)
4、特斯拉敦促拜登政府盡快實施更嚴格的燃油效率標準
當地時間周二,電動汽車制造商特斯拉敦促拜登政府盡快實施更嚴格的燃油效率標準。利益相關,一眾傳統汽車制造商則嚴厲批評了政府的計劃。(財聯社)
5、汽車將是華為支付重要增量場景
近日央行網站顯示,同意華為旗下支付公司深圳市訊聯智付網絡有限公司變更公司名稱為“花瓣支付(深圳)有限公司”。華為終端云服務支付事業群總裁馬傳勇表示:汽車將是華為支付下一個的重要增量場景。(財聯社)
6、勞斯萊斯計劃裁員2500人
勞斯萊斯計劃在周二裁減2500名員工,這是新任首席執行官Tufan Erginbilgic推動的成本削減措施之一。據消息人士透露,這項決定將涉及到該噴氣發動機制造商的全球業務,可能會對英國數百名員工產生影響。(智通財經)
7、中國今年已賣210萬輛高端車暴增33%
乘聯會報告顯示,2023年前9個月,中國市場乘用車累計零售1523.3萬輛,其中超過30萬元的高端車銷量超過210萬輛,同比增速33%。前9個月,30萬元高端車占比13.8%,三季度更是高達14.1%。要知道,2020年和2021年,這個數字還不到10%。(第一電動)
8、自然資源部發文建議取消地價上限
9月底,自然資源部已給各省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下發文件,內容包含:建議取消土地拍賣中的地價限制、建議取消遠郊區容積率1.0限制等。多個信源透露,濟南、南京、合肥、寧波、蘇州、成都、西安等城市已落地“取消地價上限”這一動作,多數城市將在下一批次土地出讓文件中刪去地價上限等內容。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仍在研究如何調整競買規則。(經濟觀察網)
9、去年我國一孩出生低于450萬
國家衛生健康委近日公布的《2022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我國一孩出生數量為441萬人,二孩出生數量為372萬人,三孩及以上出生數量為143萬人(四舍五入取整數)。(國家衛健委)
10、工信部發文推進5G輕量化技術演進
工信部近日印發《關于推進5G輕量化(RedCap)技術演進和應用創新發展的通知》,推進5G RedCap技術演進、產品研發及產業化,促進5G應用規模化發展。就在前不久舉辦的2023全球移動寬帶論壇上,華為聯合產業伙伴集中發布了RedCap商用階段性成果,開啟RedCap全球商用啟航之路。(工信部)
11、國內廠商回應英偉達芯片將被出口管制
美政府更新出口管制規定,英偉達A800、H800在內的芯片對華出口將受到影響。對此,多家國內廠商今晚表示,已提前接到消息,其中不少廠商已預先進行囤貨。騰訊、百度等廠商亦表示目前“囤貨充足”。(財聯社)
12、泰國總理邀請小米在泰投資
泰國政府發言人表示,泰國總理賽塔17日會見小米集團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林世偉,邀請小米在泰國擴大市場和投資規模。聲明稱,小米正尋找生產地點或設施以支持諸多領域業務增長,其中包括電動汽車。(界面新聞)
13、前三季度車企年度目標完成率分化明顯
2023年結束已然進入倒計時,多數車企業績也敲響警報。據財聯社不完全統計,前三季度,僅理想汽車如期完成年度銷量目標,同比增速達到180.95%。其他17家企業中,吉利、廣汽埃安完成率超70%;而阿維塔、哪吒、賽力斯(新能源汽車)的完成率未達40%,恐難達成全年KPI。(財聯社)
14、美國汽車工人罷工致近80億美元損失
根據密歇根經濟咨詢公司安德森經濟集團(AEG)公布的數據,截至第四周結束,汽車工會針對福特、通用汽車和Stellantis的罷工造成的經濟損失已達77億美元。工人損失了3.59億美元的工資,而汽車制造商總共損失了34.5億美元,經銷商和客戶損失了12.1億美元,供應商目前至少損失了26.7億美元。(第一電動)
15、第三季度國內新增23款新車
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新增車型達到了45臺。其中,有一半的新車型都來自于中國,共計23臺。而中國新車的數量超過了其他國家的總和,其中,日本車企于德國車企新增5臺,韓國車企新增4臺,英國車企新增3臺,法國、美國車企新增2臺,意大利車企新增1臺。(第一電動)
16、比亞迪發布前三季度業績預告
比亞迪預計,其前三季度凈利潤為 205-225 億元,同比增長 120.16%-141.64%;預計第三季度凈利潤為 95.46-115.46 億元,同比增長 67%-101.99%。(第一電動)
17、華為手機銷量躍至國內第一
華為是9月以來增長勢頭最強的廠商,8月29日“先鋒計劃”發布Mate60系列新機后,華為手機銷量迎來快速增長,近四周(W37-W40)的同比增速分別達到91%、46%、83%和95%。華為手機的銷量份額也由Mate60系列發布前的10%左右增長至W40的19.4%,位居市場第一。(第一電動)
18、特斯拉召回54676輛Model X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披露,特斯拉召回54676輛2021-2023年款Model X汽車,因為車輛控制器可能無法檢測到制動液過少,也不會顯示警告燈,可能會降低制動性能。(第一電動)
19、威馬董事長沈暉和家人已遷居美國
有消息稱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沈暉借口參加德國慕尼黑車展,隨后轉機直飛美國紐約,遠走海外,留下高達近400億元的投資和債務以及被欠薪的威馬員工。有接近沈暉的人士透露,沈暉確已不在國內,2023年春節后就沒有在公司公開露面。一直顯示發布地址為北京的沈暉微博在9月10日發布博文稱:“這周出差去了慕尼黑,然后紐約。好事多磨,靜待花開。”有接近沈暉的人士透露,有專人幫助沈暉在國內發布微博,所以動態發布地址均是國內地址。(第一電動)
20、小米將啟用全新操作系統
雷軍在個人微博宣布,小米將啟用全新操作系統,小米澎湃OS(Xiaomi HyperOS)。這對小米來說,是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是邁向「人車家全生態」的關鍵跨越。(第一電動)
21、問界汽車新投入超10億資金和2萬+人力確保交付
問界官方透露,賽力斯已新投入超10億資金和2萬多的人力,全力保障穩中增產,保障高質量交付。此外,工廠還新增一個班次,實現每日22小時滿負荷運轉。(第一電動)
22、知情人:蔚來ES6搶走Macan大量用戶
保時捷前三季度全球共交付新車24.27萬輛,同比去年上漲10%。然而在中國市場,保時捷交付量只有6.07萬輛,同比下滑12%,中國成為保時捷唯一一個銷量下滑的市場。據悉,在有表達過購買意向的潛在Macan車主中,大量用戶最終還是選擇蔚來ES6、ES8等車型。(第一電動)
23、李想發布理想MEGA純電MPV官圖
理想汽車CEO李想在微博發布了兩張理想MEGA的實車圖,并配文“直接猜風阻系數吧”。根據計劃,新車將于12月正式發布,明年2月開始交付,搭載寧德時代麒麟電池,預計在50萬元以上。(第一電動)
24、日產 Hyper Tourer 概念車官圖
新車是繼 Hyper Urban 概念車和 Hyper Adventure 概念車之后,日產純電概念車系列的第三款車型,將于10月25日全球首發。據悉,新車將搭載日產 e-4orce 四驅系統,并配備 V2X 功能,可以向電網提供剩余電力,用于家庭 V2H 或社區用電需求。(第一電動)
25、雪鐵龍e-C3官圖
新車定位小型純電動SUV,基于Stellantis的智能電動車平臺打造,外觀和內飾采用了全新的設計語言,尺寸和車內空間有所增加,搭載一臺前置驅動電機,最大功率為113馬力,配備44千瓦時的磷酸鐵鋰電池,WLTP續航里程為320公里左右,支持快充和慢充,歐洲售價23,300歐元起,更實惠的版本將于2025年推出。(第一電動)
26、奇瑞風云T9首發
奇瑞風云T9首發亮相,新車定位為一款中型SUV。會比比亞迪唐20.98萬元的起售價更低。動力方面,新車將會是一款插電混動車型,擁有全場景智控四驅系統,0-100km加速時間為4.26s,其綜合續航超過1400km,純電續航165km,饋電油耗4.2L/100km。(第一電動)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MANU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1172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