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在2023全球新能源與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汽車芯片分論壇上,廣東芯粵能半導體有限公司副總裁相奇發表了《打造安全的碳化硅供應鏈》的主題演講。他指出,當前碳化硅市場非常好,國內短板在于主驅驅動上沒有國產芯片,材料端、制造端都是短板,一定要把這個短板補齊。電動車、風光儲領域都是碳化硅應用的典型場景,這些都是中國的強項,要充分利用國內市場的優勢,把產業鏈做起來。
廣東芯粵能半導體有限公司副總裁相奇;圖源: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相奇談到,目前,全球政治經濟形勢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種政治經濟的不確定性導致全球供應鏈發展的不確定性。過去幾年地緣政治變得更加錯綜復雜,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由于疫情的影響,還有全球經濟增速變緩,導致上述問題變得更加嚴重,各個國家的供應鏈布局從注重成本效率轉向注重安全和穩定,而政治因素變成影響供應鏈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供應鏈的發展趨勢也逐漸往多元化、區域化和碎片化方向發展。
碳化硅是目前蓬勃發展的市場。自從馬斯克把碳化硅功率器件用到特斯拉車型上之后,碳化硅市場開始呈爆發性的增長。根據麥肯錫最新數據,從2022年到2030年,碳化硅市場將從20億美元漲到14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26%。其中70%的需求來自新能源汽車。碳化硅在汽車相關市場的年增長率是31%,要高于碳化硅行業整體的增長率。也就是說,碳化硅的需求量很大,增長率很快,汽車更快。
新能源汽車呈爆發性增長,車企越來越多地使用碳化硅器件。電池電壓越來越高,那么下一代核心技術是什么?即碳化硅+800伏電壓平臺。
目前,材料端襯底端、器件制造端是碳化硅供應鏈里面最主要的兩個市場。根據麥肯錫數據,在全球襯底市場的中,前四家企業都是國外企業,占了全球市場的92.91%;器件制造領域,歐美日企業也占了97%的市場。
可以看到,不管是材料還是器件制造,都呈現出被國外企業壟斷的局面。從供應鏈安全的角度來說確實有危機,但從機會上來說,國內有很大的國產替代空間。據不完全統計,這幾年來國內產業鏈布局完整性已經大大提高。
相奇在最后呼吁,目前出現了非常好的機會進行較快的國產替代,主機廠和產業鏈供應商要協同合作,把產業鏈做起來。國產芯片只有規模上車,才有機會迭代升級。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余有言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12989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