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不得不為過去一年持續的降價策略買單。它剛剛交出了一份差勁的四季度財報,2023 年的最后三個月,特斯拉的毛利率進一步下降至 17.6%,這是這家公司自 2019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這一數字不僅已經多季度落后于比亞迪,甚至已經被理想汽車反超。
過去幾年,特斯拉一直是全球增長最快同樣也是最賺錢的汽車公司,現在,這樣的好日子已經結束了。2023 年全年特斯拉營收 967.7 億美元,同比增長僅為 19%——同樣是自 2019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特斯拉的年度利潤也出現了罕見下滑——這在過去 7 年中也從未發生過。
財報中唯一亮眼的增長來自于特斯拉的能源業務,同比增長高達 54%。但這部分收入長期以來只占特斯拉總收入的 5% 左右,影響有限。
過去一年,特斯拉銷量增速逐漸放緩。2023 年,特斯拉在全球一共交付了 180 萬輛汽車,較去年增長僅為 35%,連續兩年未完成年增長 50% 的目標。
但這很可能是特斯拉在接下來的一年中交出的最好財報了。它少見地沒有給出今年的銷量指引,僅強調 2024 年的汽車銷量增速將顯著降低。“我們正處在兩個增長浪潮之間,”特斯拉在財報中說,他們寄希望于下一代廉價車型的問世將再度掀起特斯拉的增長浪潮。
馬斯克已經為這款廉價車型預告了六年之久,但現在仍未有確切的消息傳出——除了它的售價將降至 2.5 萬美元。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馬斯克說,這款汽車的設計仍然是一個秘密,可能會在 2025 年底上市。特斯拉在財報中稱,下一代車型將在位于得克薩斯州的特斯拉工廠生產。
鑒于馬斯克過去劣跡斑斑的跳票承諾,人們能否在 2025 年準時見到這輛廉價汽車仍有疑慮。特斯拉新款 Roadster 最早在 2017 年亮相開啟預定,但至今仍未交付。即將在國內巡展的 Cybertruck 從發布到正式交付花了 4 年多時間,現在仍在產能爬坡,最便宜的后驅版還要再等兩年才能交付。
美股盤后,特斯拉股價暴跌 7%。今年以來,特斯拉的股價已經跌去了 17%,較去年 7 月的高點下跌超過 25%。
01 吸引力下降,市場放緩
特斯拉是當下全球車企中唯一一家沒有使用多品牌策略的公司,這讓它的銷量增長極度依賴于單一爆款車型。
特斯拉去年賣出的 180 萬輛汽車中 96% 的銷量都由 Model 3/Y 貢獻,但即便是上市更晚的 Model Y 也是三年前的產品了,對市場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去年底,上市 6 年之久的 Model 3 才終于迎來首次改版,在極度內卷、更新換代以半年計算的國內汽車市場來說,可以稱得上是不可思議了。
過去一年,依靠持續不斷的降價策略,特斯拉繼續在國內維持著增長,但力度和效果都正在減弱。1 月初,特斯拉再次對 Model 3/Y 降價,其中 Model 3 煥新版降價 1.15 萬,Model Y 最高降幅 7500 元,不如此前降價幅度,對比國內競爭對手們的優惠策略,也談不上有太大吸引力。
剛剛過去的 2023 年第四季度,特斯拉的銷量還首次被比亞迪旗下的純電車型反超。而如果算上插電混動車型,比亞迪最早在 2022 年第二季度銷量就已超過特斯拉。
或許是由于國內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馬斯克再度對外稱贊中國車企的競爭力。他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說,“坦率地說,如果不建立貿易壁壘,中國車企幾乎會摧毀世界上大多數汽車公司。他們非常出色。”
2023 年,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滲透率從年初的 25.7%,一路狂飆至 12 月的超過 40%,新能源汽車品牌們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但其中并不包括特斯拉。根據乘聯會的數據,2023 年特斯拉在中國新能源車市場份額為 7.8%,較去年出現下滑。
Model Y 依然是全球最暢銷的電動汽車,一個月在中國能賣出 6 萬輛。特斯拉位于上海的超級工廠一年產量接近 100 萬輛,供應全球,特斯拉甚至借此成為中國年出口量排名第三的汽車品牌。
但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特斯拉的產品力正在被逐漸超越。改版后的 Model 3 依然沿用著 400V 架構,但去年中國汽車品牌們已經將 800V 高壓卷到 20 萬元價位。特斯拉的 FSD 是世界上最頂尖的智能駕駛系統,但至今尚未入華,而華為和小鵬正把城市 NOA 擴展到全國市場。
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放緩也將進一步拉低市場對特斯拉的銷量預期。美國是特斯拉的大本營,特斯拉在這里占據了超過一半的電動汽車市場份額,但現在美國市場的增速正在放緩,包括通用、福特等大型車企都已經削減了電動汽車的投產計劃。
本月初,美國最大的租車公司赫茲(Hertz)宣布將出售約 2 萬輛電動汽車,其中包括大量特斯拉汽車,原因之一是市場對電動汽車需求過低以及特斯拉的維修成本高昂。他們決定繼續購買燃油車。
中國市場同樣如此。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2023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增長分別為 35.8% 和 37.9%,而去年則分別為 96.9%和 93.4%。在去年艱難達成 300 萬輛的目標之后,外界認為比亞迪今年增速也將放緩。
剛剛落幕的 2023 CES 展會上,電動汽車也不再是會上的焦點,AI 成為人們熱捧的對象,僅有奔馳、本田、現代起亞等少數幾個車企發布了新的電動車型。
02 Cybertruck、AI 與控制權
去年 12 月,延期多次的特斯拉 Cybertruck 終于開始交付,這是特斯拉自 2020 年發布的 Model Y 之后的首款全新車型。但 Cybertruck 不會為特斯拉疲軟的財報數據帶來多少改觀。
這款電動皮卡目前仍然產能爬坡階段,受制于復雜的工藝以及制造流程——尤其是大面積使用不銹鋼車身——Cybertruck 的產能及成本都很難達到 Model 3/Y 的水平——它高昂生產成本已經直接影響到特斯拉四季度的利潤表現。
由于生產難度高于預期,Cybertruck 的最終起售價比馬斯克最初發布時提出的價格高出 50% 以上。
“鑒于 Cybertruck 的制造復雜性,我們預計 Cybertruck 的上市時間將比其他車型更長。”特斯拉在財報中表示。馬斯克認為他們有能力在一年交付約 25 萬輛 Cybertruck,但按照特斯拉在財報中的規劃,Cybertruck 在接下來一年的產量將只有 12.5 萬臺。
拯救特斯拉的將是他們即將推出的下一代平臺。特斯拉在財報中稱,該平臺“將徹底改變汽車的制造方式”。
市場相信特斯拉的潛力。特斯拉上一次為汽車工業制造帶來的革新是一體化壓鑄技術,這是自福特改進汽車流水線以來汽車工業重磅的改進。它首次運用在 Model Y 的車身后底板上,將原本 70 分鐘的制造時間縮短到 2 分鐘,成本降低了 40%。現在,一體化壓鑄已經成為新能源車企最普遍的生產方式,小鵬、蔚來、問界、小米等都紛紛跟進。
但下一代車型的到來最快也要到 2025 年下半年。馬斯克雖然多次強調下一代平臺將更便宜、更受歡迎,但他至今未對外透露該車型的關鍵信息,比如車輛的性能、外觀、生產工藝或者亮相時間。他僅僅表示,他們已經取得了相當深入的進展。
特斯拉財報發布前幾個小時,路透社報道稱,特斯拉計劃在 2025 年中開始生產代號為“Redmood”的廉價車型,周產量將達到 1 萬輛。但特斯拉中國卻回復媒體稱,從來沒有聽說過該車型,“太多不靠譜的知情人士。”
與在新平臺上的遮掩不同,馬斯克對特斯拉的 AI 業務談得更多一些。他稱,未來特斯拉將可能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但原因并非是特斯拉的汽車業務,而是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 Optimus。
馬斯克說,擎天柱人形機器人是一款非常新穎、極具革命性的產品,它有潛力遠超特斯拉其他所有產品。他表示,第一批 Optimus 設備最早將在 2025 年發貨,但由于這還是一個“未知領域”,他不可能做出準確的預測,僅強調進展非常順利。
Optimus 使用了大量 FSD 同源的技術,比如傳感器和芯片。幾天前,特斯拉在北美地區更新了 FSD V12 版本,面向所有用戶。用馬斯克的話說,FSD V12 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完全端到端 AI 自動駕駛,即不再依賴算法,而是依靠 AI 神經網絡驅動驅動。
但馬斯克對 AI 的盛贊或許另有用意。他在特斯拉發布四季度財報幾天前說,如果沒有 25% 的特斯拉股權(馬斯克目前持股比例約 13%),他將很難領導特斯拉成為 AI 和機器人技術的領導者。
在財報電話會議上,他進一步表示,謀求更多股權不是為了要控制特斯拉,而是因為不想“被某個隨機的股東咨詢公司投票否決”。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高達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17672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