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間要聞
小鵬汽車:今年實現國內全范圍、點到點,明年研發全球范圍XNGP
1月30日晚,小鵬汽車舉行新春啟動發布會,小鵬汽車 CEO、董事長何小鵬為 NGP 智能輔助駕駛定下了新的時間表:2024 年在國內推送“全范圍”“點到點”的 XNGP,包括小路、內部路、停車場等場景;今明兩年推動 XNGP 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全球范圍的研發。
何小鵬表示,下一步要實現“端到端大模型全面上車”,更放言在核心區域出行體驗對標谷歌旗下的 Waymo;核心區域 1000 公里被動接管次數小于 1 次,智駕通行時間將接近人類駕駛導航時間,并優化惡劣天氣 / 非規則路面的使用體驗。(IT之家)
國內資訊
1、比亞迪四季度利潤下滑股價大跌 官方做出回應
比亞迪近日發布2023年業績預告,期內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90-310億元,同比最高增長約86%;報告期內,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再創歷史新高。然而銷量創新高,公司股價卻創新低。1月30日,比亞迪A股繼續下挫,跌超4%,港股跌超6%。
花旗發布研究報告稱,比亞迪報告的2023年凈利潤預測符合預期,不過公司四季度與核心業務相關的凈利潤環比下滑,低于環比持平的預期。根據推算,比亞迪第四季度的凈利潤范圍約為76億元至96億元,在第四季度銷量環比增加12萬輛后,單季度凈利潤不增反減。去年第三季度,比亞迪凈利潤首次突破百億元,達到104.12億。
比亞迪公司工作人員表示,一月份行業需求確實會有一點疲軟,緊隨其后是二月份春節長假,也是銷售淡季,相較2023年年底肯定會稍差。不過就全行業橫向對比來看,公司的領先趨勢依然不變。 (第一財經)
2、理想汽車周銷量(1月22日-28日)0.85萬輛再度力壓問界
1月30日,理想汽車公布最新一周的周銷量數據。1月22日-28日,理想汽車銷量0.85萬輛,力壓問界的0.8萬輛,仍位居新勢力周榜第一。新年前兩周,新勢力榜一均歸屬問界,隨后兩周理想汽車則奪回榜一。而1月累計銷量上,問界達到2.81萬輛繼續位居榜首,理想汽車為2.71萬輛,差距縮小到1000輛。(第一電動網)
3、工信部就《乘用車后碰撞安全要求》等四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公開征求意見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和《強制性國家標準管理辦法》,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組織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開展了《乘用車后碰撞安全要求》等四項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制修訂,已形成征求意見稿,現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為2024年3月30日。(央視網)
4、2023年中國鋰電池累積出口額為650.07億美元
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發布統計稱,2023年1-12月我國鋰離子電池累積出口額為650.07億美元,2022年同期為508.76億美元,同比增長27.8%創下新高。
2023年1-12月我國鋰離子電池累積出口數量為36.21億個,2022年同期為37.65億個,同比減少3.8%。其中,2023年12月鋰離子電池出口額為52.81億美元,同比減少10.26%,環比減少4.5%;2023年12月鋰離子電池出口數量為3.00億個,同比減少1%,環比增加2.7%。(經濟觀察網)
5、馬化騰:一兩年內不會有純原生AI大的應用
日前,騰訊在深圳灣體育中心召開了公司年會,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回顧了各項業務發展。馬化騰指出:AI也是去年一個重點,全行業甚至全世界的重點,我們總算能跟上第一陣列,不能算最領先,但是至少沒有太落后,我覺得后面還要結合我們的場景把 AI 混元大模型應用到各個場景中,短期內一兩年內我感覺不會有一個純原生 AI 大的應用,應該還是要結合到我們的所有產品里面效率提升等,我覺得這個是一個很大的機會。(北京商報)
6、小米回應保單價36萬:跑測試流程的一部分 沒參考價值
網上流傳一張小米SU7新車保單,顯示該頂配版車型售價為36.14 萬元。這也再次掀起了對小米SU7價格的討論,并猜測其他版本車型售價在25-30萬左右。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回應稱:這只是為了測試跑通銷交服的所有流程, 買保險也是其中的一個環節。(第一電動網)
7、廣汽埃安銳湃M25超級電驅下線:首搭昊鉑車型
1月30日,廣汽埃安舉行了“銳湃智能生態電驅工廠竣工暨自主電驅下線活動”,首次推出了全新的“銳湃 M25 超級電驅”,官方稱其為“掌上V8發動機”。電機最高轉速可達22000rpm,比此前小米汽車發布的V6、V6s電機還要快1000rpm。此外,該電機還將支持 900V超高壓,最高系統效率92.5%,擁有12kW / kg的電機功率密度,均為目前量產產品中最強規格。目前,該電機已經搭載在昊鉑HT和埃安S Max上。(快科技)
8、疑似蔚來子品牌首款車型諜照曝光
1月30日,有網友發布了一組新車諜照,稱其是蔚來子品牌(內部代號阿爾卑斯)的首款新車照片。從諜照來看,首款車型采用了溜背造型,對標車型特斯拉Model Y,新車搭載單顆英偉達Orin X芯片,不會配備激光雷達,采用純視覺方案,預計起售價將介于20-25萬元之間,將于今年下半年推出。(第一電動網整理)
9、坦克700 Hi4-T開啟預售 預售價46.8萬起
坦克700 Hi4-T正式開啟預售,共推出2款車型,其中極致版預售價46.8萬元,極境版預售價50.8萬元。新車采用了全新的“極境之力”外觀設計語言,兼具未來科技感與越野氣息。動力方面,該車搭載3.0T+9HAT動力組合,綜合輸出功率達385千瓦,綜合扭矩800牛·米。(網通社)
10、吉利睿藍 7 新增行政版和行政旗艦版車型
睿藍7新增上市2款車型,其中行政版指導價14.57萬元,行政旗艦版指導價為17.97萬元。現階段,睿藍7整體售價區間為11.77萬-17.97萬元。與行政版相比,行政旗艦版的指導價高了3.4萬元,主要增加前排側安全氣囊、前向碰撞預警、速度限制提醒、智能遠光燈控制系統、車道偏離預警系統、車道偏離抑制功能、交通標志識別、自動緊急制動、自適應巡航、智能巡航輔助、交通擁堵輔助、360度全景影像+透明底盤、自適應遠近光、前艙儲物盒等功能配置,同時兩款車型的動力、續航以及懸架也存在差異。(太平洋汽車)
國外資訊
1、馬斯克稱完成首例人腦設備植入手術
據彭博社報道,美國企業家馬斯克當地時間29日表示,他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神經連接”已完成首例人類大腦設備植入手術。馬斯克在其社交平臺上發文稱:“昨天,第一位人類患者接受了來自‘神經連接’公司的植入手術,目前恢復良好。初步結果顯示,神經元尖峰檢測很有前景。”
“神經連接”公司希望,通過向人腦植入電極、芯片等裝置,建立連接人腦與外部設備的通信和控制通道,即腦機接口,從而實現用大腦生物電信號直接操控外部設備或以外部刺激調控大腦活動的目的。這一技術若能成功,將造福有視覺或行動障礙等疾病的患者。(澎湃新聞)
2、曝美議員敦促拜登政府調查4家參與福特汽車電池業務中企
路透社援引其1月29日獲悉的一封信函披露,美國國會眾議院兩個委員會的主席敦促拜登政府調查參與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密歇根州電池廠業務的4家中企,并借用涉疆涉軍等舊說辭煽動對中企實施出口限制。
據路透社報道,上述信函中沒有提及這些中企的名字,稱這些企業參與“設施的設計、建設和信息技術流程”。(環球網)
3、美政府或將要求科技公司分享大模型數據
外媒 Wired 報道,美國政府將援引《國防生產法》,要求科技公司與美政府分享大語言模型訓練啟動和安全數據方面的信息,更多的細節預計將于本周公開。
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上周五的一次活動中表示:“我們(美國政府)正在利用《國防生產法》進行一項調查,要求公司每次啟動訓練新的 LLM 時向我們分享情況,同時也要分享安全數據結果以便于審查。”(IT之家)
4、2023年特斯拉加州電動汽車市占率大幅下降
特斯拉在美國加州電動汽車市場所占份額大幅下降。根據加州新車經銷商協會周一發布的報告,去年特斯拉占加州電動汽車銷量的60.5%,較2022年的71%下降了10.5個百分點。特斯拉去年在加州的銷量仍增長了近25%,但奔馳、寶馬和其他品牌的電動汽車銷量同比增幅要更高,使得它們蠶食了特斯拉的市場份額。整體來看,去年加州銷售的汽車中約有五分之一是電動汽車,使其繼續成為美國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金融界)
5、特斯拉2024年資本支出將超過100億美元
1月30日,特斯拉發布了10-K年度報告,報告中披露預計2024年的資本支出將超過1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在 2022年的特斯拉10-K報告中,2024年預計投入的資金為70億至90億美元,這一數字明顯有所增加,具體將用于推出新產品、在三大洲建立或擴大生產設施,并試點開發全新電池技術。此外,公司還將繼續擴大增壓器網絡,并投資自動駕駛和其他人工智能支持的培訓和產品。(第一電動網)
6、AI合成泰勒·斯威夫特不雅照瘋傳 引發擔憂
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國會山報》等多家美媒消息,針對由人工智能(AI)生成的美國流行歌星泰勒·斯威夫特不雅照在網上瘋傳,X平臺不得不采取禁止搜索這一史無前例的舉措。
對此事件,白宮也表示“擔憂”,并敦促美國國會立法打擊此類行為。美國廣播公司(ABC)稱,本周,數百萬人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了AI生成的泰勒·斯威夫特不雅照,這一事件凸顯出AI技術需得到監管的必要性。(環球網)
7、谷歌Bard逆襲GPT-4沖上LLM推薦榜第二
在最新的聊天機器人競技場「Chatbot Arena」競爭中,谷歌的Bard模型性能大幅提升,擊敗GPT-4,位列第二。這是歸功于谷歌最新版模型—Gemini Pro-scale的加持,其規模可能比初代Gemini Pro更大。據泄露,搭載更大規模的Gemini Ultra的Bard Advanced已經可供谷歌員工試用。目前,Bard雖然僅接受了約3000次評價,但其性能上升以及與GPT-4 Turbo的差距縮小,令人對谷歌即將發布的最強AI模型Gemini Ultra充滿期待。(新智元)
8、豐田汽車2023年產銷量均創歷史新高 中國市場卻出現下滑
豐田汽車發布數據,2023年全球銷量(包括子公司大發和日野汽車)達1123.3萬輛,同比增長7.2%;全球產量達1151.8萬輛,同比增長8.6%,產銷量均創歷史新高。豐田也連續四年位居全球銷量首位。
然而在中國市場,豐田汽車銷量在2023的銷量為1907587輛,同比下滑1.7%。此外,其純電動汽車銷量為104018輛,在全球總銷量中占比不到1%。(第一電動網)
9、本田中國:將實施人員優化 應對新能源車領域變革和降價競爭壓力
本田中國本部長“五十嵐雅行”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采 訪時表示,“將在中國實施大規模人員優化”,從而壓縮固定費用,加速向純電動汽車轉型做準備。
本田與廣州汽車集團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廣汽本田”已于2023年11月裁員 900 人,同時稱正在推進新一輪裁員。(IT之家)
10、豐田汽車會長就造假丑聞頻出鞠躬道歉
1月30日,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會長豐田章男在名古屋舉行的記 者會上,就豐田旗下公司近期一系列丑聞鞠躬道歉。
豐田集團所屬企業豐田自動織機公司生產的4款發動機被曝出“尾氣排放測試數據造假”,其中3款車用柴油發動機被豐田旗下10款車型采用。豐田汽車當天決定停止相關柴油車出貨,豐田汽車公司社長佐藤恒治在東京舉行的記 者會上鞠躬道歉,并稱將“深刻反省”。據悉,日本國土交通省基于《道路運輸車輛法》對豐田自動織機碧南工廠實施入內檢查。(CCTV國際時訊)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MANU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1810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