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價格戰會繼續嗎?
去年底今年初,這個問題在業內被頻繁提及。經過一段時間的觀望,答案變得明確,“會繼續”成為業內共識。
“因為現在的汽車行業是一個充分自由競爭的市場,還沒有達到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師如是說。
根據蓋世汽車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市場上共有77家車企,乘用車品牌多達129個。不僅如此,還不斷有新玩家涌入。單一市場有如此多的品牌同場競技,表明該市場還沒有卷到極致。
極氪智能科技副總裁林金文就曾言,“只要玩家足夠多,這個行業就會足夠卷,卷到玩家逐漸減少。”綜合各方消息分析,合資、自主和新勢力最終進入新能源決賽圈的名額大概只有10家左右。
在這個內卷無止境的時代,車企必須提速前行。畢竟,現在是“搶地盤”的關鍵時刻。在堅守長期主義的同時,車企現階段需要做好穩基盤和擴產銷,為此犧牲短期盈利在所難免。
作為簡單粗暴又行之有效的手段,價格戰也被安排起來,并從過去的“最后手段”成為車企爭取市場份額常態化的競爭策略。
2024年價格戰,提前打響
今年的價格戰,于2023年底提前打響。
去年12月29日,奇瑞新能源首先開炮,宣布QQ冰淇淋、小螞蟻等熱銷車型官方指導價陸續下調,最高降幅達8000元。零跑緊隨其后,同年12月30日開啟全系優惠。此舉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搶占元旦假期的車市銷量高峰。
一般而言,周末、節假日是消費者購車的首選時間。尤其是春節長假前的那個月,基本上算是傳統購車旺季。以往,車企春節前的優惠促銷力度會相較年底沖量時大幅縮水。然而,今年常規被打破。
圖片來源:小鵬汽車
進入1月后,越來越多車企加入價格戰。根據蓋世汽車不完全統計,至少已有16家車企公布官降或推出讓利優惠政策,覆蓋傳統合資、自主品牌以及新勢力,涉及燃油車和新能源車。
其中,合資品牌官降的主要是燃油車,幅度也較大。
比如,長安馬自達可享2.4萬-3萬元不等優惠,涵蓋CX-50行也、昂克賽拉等在售車型。
有意思的是,廣汽本田燃油車型優惠力度大多高于同系列的新能源車型。例如,雅閣汽油版除了1萬元置換補貼,還增加了5000元常規補貼,而新能源版僅5000元常規補貼。皓影插混版的常規補貼也要比混動版和燃油版低。這表明,基于銷量考量,廣汽本田在燃油車上加大了讓利。
不過,為擴大新能源品牌e:NP銷量,廣汽本田提供了極大的優惠。旗下車型極湃1可享受高達5萬元的購車減免,活動期間將起售價下拉至12.5萬元,與上汽大眾ID.3、比亞迪元PLUS處于同一價格競爭位上。這顯示出廣汽本田推動e:NP1銷量的焦慮與決心。
在傳統自主品牌中,各企業的限時優惠政策時長和力度也不盡相同。吉利銀河針對熱銷車型L6推出了僅為期一周的官降; 哈弗的優惠政策集中于新車梟龍MAX,提供最高2萬元的綜合優惠;領克則是全系車型都有優惠,包括8000-10000元燃油車購車券,或是1萬元新能源限時購車券。
圖片來源:蔚來汽車
相比之下,新勢力品牌的降價更為激進。問界針對新上市的M7和M5兩款產品,提供3.7萬-4萬元不等的限時購車權益。緊隨其后的理想汽車,罕見地對旗下所有2023款車型普降3.3萬-3.8萬元,以加速庫存消化。兩大品牌降價的效果極為顯著,相繼登頂中國市場新勢力品牌月銷量冠軍。
作為國內電動車的領頭羊,比亞迪和特斯拉也加入了價格戰。比亞迪將熱銷車型宋Pro DM-i冠軍版售價下調8000元。特斯拉官宣Model 3和Model Y降價,降幅在6500元-15000元之間。
業內分析認為,2024年價格戰延續了此前的一些特點,如企業覆蓋面廣、降價幅度大。此外,新車型上市后也基本會有所讓利,預售價相比正式發售時有所下調。
有哪些新的特征?
可以預見的是,價格戰將成為當下和未來一段時間的常態。這恐怕也預示著,行業深度洗牌的趨勢仍在繼續。
價格戰之所以日趨白熱化,正是汽車行業深層矛盾集中的反映,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第一,品牌數量過剩。中國車企眾多,市場份額競爭異常激烈,爭搶銷量的內卷無可避免,這是價格戰的根本驅動力。博世集團董事會顧問、前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東認為,中國汽車市場現在還不夠卷,競爭還不夠充分,因為行業玩家還在持續增多。
第二,新舊能源轉換壓力加大。在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師看來,當前汽車行業處于能源調整結構階段,價格戰是新能源和燃油車兩大市場間的博弈。隨著油電同價時代加速到來,尤其是上游電池成本、原材料價格等下降,一些車企基于擴大銷量規模的考量,有了主動降價的動力。
圖片來源:奇瑞汽車
比如,奇瑞新能源表示,得益于企業成本管控及供應鏈管理能力進一步提升,帶動整車生產成本同步降低,從而下調了QQ冰淇淋、小螞蟻等車型的售價。
第三,爭奪銷量規模效應。現階段,大多數新能源車企實際上沒有達到規模效應,尚未達到盈虧平衡點。而汽車相對來講是周期比較長的一個賽道,只有規模化才能夠盈利。車企通過以價換量,既可獲取市場份額,占領消費者心智,又可以平攤前期投入,獲得現金流。這是車企選擇讓利的現實考量。
第四,豪華車企也加入其中。相較自主品牌,合資尤其是豪華品牌仍有降價空間。
多方力量的角力,使得這輪價格戰成為汽車行業價格體系加速重塑的催化劑。
那么相較2023年,本輪價格戰有哪些新的特征?
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師認為,首先,今年價格戰主要是由本土新勢力和傳統新勢力品牌主導,而去年是特斯拉打響了第一槍。統計顯示,發起降價的10余家品牌中,新勢力和傳統自主新能源品牌占比高達70%,且涵蓋了業內主要頭部玩家。
其次是豪華車企促銷力度加大。實際上,2023年就已有跡象。去年,奧迪、奔馳、寶馬在華市場穩中有升,主要是依靠大幅讓利換來的。
今年,隨著新品牌和新車型持續加入,自主高端品牌和傳統豪華品牌之間的攻守戰也將越發激烈。豪華品牌市場地位受到沖擊,爭搶份額的焦慮在增長,預計讓利政策將更為積極主動。
與此同時,經過在新能源市場的全面潰敗后,外資品牌放低姿態,主動向自主品牌學習新能源領域的運營模式。目前,已有外資品牌開始提供電池租賃服務,以降低車型的首次購買價格,提高產品價格競爭力。
另外,促銷降價方式將更加多元化。在擴大銷量規模的共同目標下,各企業依據實際情況采用成本下降、庫存清理、置換補貼、保險補貼、常規補貼、尾款或定金抵扣等不同讓利方式。
比如,蔚來、理想等部分承諾不降價的品牌,官降的是2023款車型;奇瑞新能源產品降價原因是成本下降;哪吒、廣汽本田等品牌提供置換補貼或者其他補貼;歐拉提供現金優惠;零跑等部分品牌提供尾款抵扣優惠……
很明顯,本輪價格戰參與主體或將更廣,手段更豐富,焦慮程度更深。
誰是價格戰的贏家?
一直以來,價格戰對車企都是雙刃劍。它能在短期提升銷量,但長遠看則損害利潤、現金流,不利于企業的持續發展。有業內人士表示,價格戰對任何企業而言,都不是最佳選擇。
羅蘭貝格數據顯示,2023年受價格戰影響,國內主機廠新車毛利相較上一年下滑了3.5%。
但“相對來講,傳統車企承受價格戰的能力更強“,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師指出,因為傳統車企擁有龐大的油車體量,能提供穩定利潤支撐。同時供應鏈完善成熟,有利于降低新能源成本。
圖片來源:理想汽車
反觀多數新勢力,現階段造血能力不足,供應鏈體系不夠穩定,面臨更大生存壓力。比如近期暴雷的高合汽車,由于推出的低價位車型銷量不及預期,中東資本投資又沒能及時到位,出現了現金流風險。
但是,也有個別車企如特斯拉能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從價格戰中受益并借勢擴大規模。其基于第一性原理,通過工藝和技術創新(比如一體化壓鑄工藝、軟硬件全棧自研等)不斷降本,然后再主動調價,而不是簡單低價傾銷,這使其在價格戰中處于優勢。
圖片來源:特斯拉
陳玉東建議,車企決定是否打價格戰,要根據自身情況,不能盲目虧本降價。“從旁觀者看,盡量做能讓企業健康發展而不是靠融資來發展,這樣的軌道要好一點。”
在這點上,跨國車企做得更好。外資品牌大多反對虧本降價,多家跨國車企高管曾表示,不打價格戰,以免引發惡性競爭。Stellantis集團CEO唐唯實認為,一旦不顧實際成本情況而直接降價,將引發一場逐底競爭。
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疫情三年,國際車企利潤率基本上保持在10%左右。相比部分中國品牌,跨國車企普遍在削減成本和運營方面有更大空間。
上述分析師認為,車企要盡量保持價格戰的良性競爭特征,最大程度降低負面影響。對此,他建議道:
一是保證產品質量和品牌力不減。車企不能簡單追隨對手降價,而是要通過技術創新、供應鏈優化等提質降價,在競爭中保持優勢。尤其是在競爭對手通過傾銷手段進行大幅下降時,車企如果能在維持產品競爭力前提下實現降本,可大幅強化價格競爭力;
二是加強企業運營的成本管理。通過平臺化開發、精準營銷、開拓新市場(比如開拓海外市場尋求第二增長曲線)等舉措,以期保證銷量能通過一些促銷手段得到提升;
三是堅持以“增量、降本、創新”為核心。這是車企保持和提升盈利的關鍵所在。
圖片來源:一汽-大眾奧迪
事實上,車企已經意識到,簡單低價競爭終將自損元氣,不利長遠發展。因此,業內從去年起就呼吁“卷價值”,即在保證規模和利潤的前提下考慮降價。也就是以“增量、降本、創新”為核心,打一場價值戰。
隨著不斷深入智能化汽車市場,車企逐步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實現規模效應,構筑起降本和創新優勢后,勢必將無懼價格戰,甚至還能像特斯拉、比亞迪等品牌一樣,利用價格戰獲益。到那時,這些車企與特斯拉、比亞迪的差距必然會不斷縮小,最終做到比肩而立。
當整個行業將進入到一個以創新和效率取勝的良性競爭時代,那么價格戰也將喪失意義。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18996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