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由蓋世汽車與AUTOSAR組織聯合主辦、上海智能汽車軟件園支持的“2024第五屆軟件定義汽車論壇暨AUTOSAR中國日”在上海如火如荼地展開了次日精彩議程,線上線下同步進行。
軟件定義汽車已成為汽車行業的核心變革力量,推動汽車從傳統的硬件主導模式轉變為智能化、軟件驅動的新時代。在這一新范式下,軟件不僅重塑了汽車的功能和性能,更深度優化和個性化定制了用戶體驗,預示著一個更加智能互聯、更貼合用戶需求的汽車未來。
基于此,由蓋世汽車與AUTOSAR組織聯合主辦、上海智能汽車軟件園支持的“2024第五屆軟件定義汽車論壇暨AUTOSAR中國日”在上海舉辦,緊密圍繞車載通信解決方案、SOA架構、車云計算、智駕域中間件、高性能計算軟件平臺等行業焦點展開討論,探討未來汽車軟件技術趨勢。
本次大會感謝昆易電子、Foretellix、Vector、加特蘭微電子、易航智能、Qt、易特馳、dSPACE、零念科技、知從科技、EB、TTTech、知迪汽車技術、均聯智及、普華基礎軟件、Intellias、Garraio、西部數據、RTI、新思科技、Green Hills Software、創景科技、弋途科技等41家生態合作伙伴的支持。
論壇今日議程由合眾新能源數字架構開發部高級總監侯亞飛主持。
城市自動輔助導航:挑戰和機會
城市自動輔助導航正逐步成為主機廠提供的自動駕駛產品的標配。廣汽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兼自動駕駛實驗室主任陳學文指出,現階段,在城市環境中實現自動駕駛面臨著諸多挑戰。
首先,城市道路的地圖數據并不完備。與高速公路不同,城市中的許多區域缺乏高清地圖的覆蓋,這構成了自動駕駛技術的一大障礙。此外,城市路網錯綜復雜,這無疑增加了自動駕駛車輛導航和路徑規劃的難度。
其次,人車混行的交通狀況在中國尤為普遍。道路上不僅有車輛行駛,還有大量行人、自行車和電動車等,他們的行駛軌跡往往難以預測,且部分交通參與者可能缺乏交通規則意識,這給自動駕駛系統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再者,不同城市的交通布局和規則存在差異。以廣州和上海為例,這兩個城市的交通路段、信號燈設置以及路口布局都各具特色,這要求自動駕駛系統具備強大的適應性和學習能力。
最后,自動駕駛系統需要嚴格遵守城市交通規則。在實際駕駛過程中,人類駕駛員往往會出現違反交通規則的情況,例如隨意停車、逆行等。當自動駕駛車輛遇到這類情況時,可能會感到困惑并無法做出正確判斷,因為這類復雜場景在訓練數據中可能并未涵蓋。
陳學文 | 廣汽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兼自動駕駛實驗室主任
從SDV到4SDV推動實現L2+到L4自動駕駛的量產
當前,汽車的技術架構正逐漸由分布式向集中式過渡。
對此,TTTech Auto China 總經理歐陽揚認為,盡管如此,分布式架構仍具有不可忽視的優勢。首先,分布式系統設計簡潔,響應迅速,無需復雜調度,因此延時非常可控。其次,該架構擁有強大的容錯能力,單個子系統的故障不會影響其他子系統的正常運行。再者,分布式系統構造簡單,易于設計和集成,無需處理多種綜合數據流。
而隨著電子電氣架構日益集中化,應用程序間的系統資源競爭日益激烈,如計算、帶寬和內存等資源,這引發了相互間的干擾問題。
為確保安全關鍵任務的可靠執行以及不同優先級數據流的互不干擾,需要從全局角度出發,優化應用程序的配置與數據流的規劃,也即歐陽揚提出的新概念“4SDV”。4SDV是指從系統的角度考慮我們的功能安全、信息安全、軟件等。要從SDV到4SDV,就要從系統工程的角度,一開始就整合功能安全、信息安全、可靠性、可用性、可集成性等,自下而上從系統的角度來設計SDV系統。
歐陽揚 | TTTech Auto China 總經理
構建高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統
上海零念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柯柱良談到,下一代汽車操作系統贏蕩具備以下特性:
首先,安全性,這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其次,可拓展性至關重要。主機廠期望的平臺不僅應局限于單一車型,而應能靈活適應多種車型,甚至跨國界應用,實現快速拓展。
再者,面向服務是未來發展的方向。我們將逐步從現有的面向信號機制轉向全面的服務導向架構。雖然這可能需要數年時間,待真正實現高性能計算平臺架構后,我們將能邁向完全的軟件定義汽車預控架構,即SOA架構。
最后,開放性也是核心要素。這里的開放并非指將所有軟件開源,而是在尊重各自商業模式的前提下,主機廠、供應商乃至用戶應共同參與構建完整的操作系統。這種開放合作的精神將促進我們共同邁向更加先進的汽車軟件時代。
柯柱良 | 上海零念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
智賦出海——均聯智及NESINEXT全球軟件解決方案
均聯智及是均聯智行及旗下軟件子公司,專注于以卓越的軟件解決方案賦能出行行業。
盡管行業已認識到出海的重要性,但在實際解決出海問題時仍會遇到難以克服的痛點。均聯智及NESINEXT CEO陸海濤談到,目前,中企出海主要有三大痛點。
第一是準入門檻高、成本高,傳統汽車工業發達的歐、美、日、韓等國家,針對中國汽車的準入條件苛刻,注冊及認證費用高、流程長。第二是認證標準不一,不同國家和地區對于汽車認證的標準不同,這意味著汽車企業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資源來適應和滿足不同地區的標準,增加了出海的難度和成本。第三是售后體系,出海后的汽車企業需要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以滿足海外消費者的需求。然而,大部分中國汽車企業在海外市場的售后服務網絡覆蓋不廣,服務水平也有待提高。
針對以上痛點,陸海濤具體介紹了均聯智及NESINEXT的全球軟件的解決方案,包括海外測試、數據采集、認證服務、全球云解決方案、海外導航、人力資源服務等六大方面。
陸海濤 | 均聯智及NESINEXT CEO
軟件定義汽車趨勢下 研發工具鏈的挑戰與機遇
知迪汽車技術首席技術官劉鎏深耕仿真領域研究近20年,研究分布式工業系統的通信和聯動的建模與仿真,精通硬實時分布式系統和工業總線,在聯網工業系統的建模仿真等領域有深入研究。
他表示,汽車的發展經歷了機械定義汽車、電子電氣定義汽車、軟件定義汽車3個階段,下一階段是AI定義汽車。當下域控架構的通信具有異構、帶寬跨度大、實時與非實時并存、上層協議眾多等特性,呈現出帶寬兩級分化、SoA 架構通信、實時總線、從MACsec到SoC跨層通信安全等趨勢。
這些趨勢下,各種新興需求層出不窮,而實現這些需求卻需要時間。整個研發鏈條不會因為某個環節的滯后而停滯不前,因此,如何在滿足客戶需求和行業發展的同時,保持工具鏈的創新和競爭力,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劉鎏 | 知迪汽車技術 首席技術官
座艙操作系統發展和設計的想法
下一代座艙系統需要具備哪些特性?
對此,哪吒汽車智能研究院-座艙軟件部高級總監繆國棟談到,下一代座艙系統首先應具備高度的集成化特性,能夠進一步融合諸如ADS、GW等更多域控,并有效減少域間及域內的冗余服務。其次,安全性是不可或缺的要素,特別是對于ASIL等級要求較高的功能,必須提供完備的冗余和備份服務。此外,實時性也是關鍵,系統需要能夠實時處理車輛數據、算法等算力需求。
同時,配置化的操作系統,能夠兼容低、中、高不同級別的芯片,以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開放性同樣重要,以便更輕松地引入眾多第三方生態應用。最后,定制化服務也不可忽視,為不同車型、配置和品牌提供定制化的駕駛、娛樂、車輛顯示和控制體驗。這些特性的融合,將共同塑造下一代座艙系統的全新面貌。
繆國棟 | 哪吒汽車智能研究院-座艙軟件部高級總監
人工智能時代探索智能座艙軟件的未來
未來,大模型將全面賦能智能座艙,給予座艙深度進化。大模型技術的多模態特點可以綜合處理語音、視覺、觸覺等多種類型的數據,是智能座艙能更全方位地感知乘客和駕駛員的需求,提供多模態且更專業化、定制化的服務。
同時,大模型上車也帶來諸多挑戰。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智能座艙總師趙亨利提到三大挑戰,一是大模型需要挑戰更高的算力要求,巨量的訓練、精調和推理需要大量的算力資源,而在當前算力供不應求、算力價格高居不下的背景下,車企獨立訓練大模型難度和成本極高。全部委托外司容易也面臨挑戰。
二是對車端算力需求亦大幅增加,如何在車載芯片上進行高效的推理,同時不干擾其他常規算法的正常運行是一個挑戰。三是對算法技術提出更高的要求。四是多模態數據的收集、獲取與整合本身也有一定難度。多模態交互下涉及到超聲波雷達、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以及攝像頭、GPS、語音收集等多類傳感器數據,但數據形式、來源不同,帶有不同觸發時間戳。另外,還有合法合規和隱私保護、大語言模型內容風控等問題。
趙亨利 | 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智能座艙總師
汽車軟件研發的質量保證:全生命周期的伴隨
對于汽車軟件開發的質量保證,大眾酷翼科技有限公司質量部部長陳劍華認為,在汽車行業,質量保證與質量管理并不能混為一談。在汽車軟件交付以后,從質保的角度來講還有FAP、了解顧客滿意度等工作需要繼續跟進。
陳劍華提到,團隊摸索出一些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的新方法為汽車軟件的研發保駕護航。用兩個C來概括,第一是control,第二是consulting。control即管控、監控、監查,這是我們做質量工作的人的天職。
對我們比較重要的是consulting,從質量的要求開始,對于軟件質量我們有什么樣的要求,這中間也包含了顧客的要求,包含了法律法規的要求等等。我們怎樣跟研發部門解釋質量要求、一起制定方案,去實施、實現這樣的質量要求,這個才是我們應該做的更多的部分。用現在比較時髦的說法就是“賦能”。
陳劍華 | 大眾酷翼科技有限公司質量部部長
智電新汽車及SOA開發實踐
智電新汽車由產品特征的變化帶來的技術變革,呈現技術架構的交叉性和復雜性,OEM必須基于能源動力層、EE架構層、操作系統層、功能應用層、云端大數據層實現核心技術突破,建立全棧可控能力,才能打造差異化的產品競爭力。
長安汽車軟件科技有限公司車控軟件開發所經理鄭永偉談到,自動駕駛的發展將是一個長期迭代過程,不斷消除自動駕駛過程中的場景斷點,是自動駕駛技術開發的核心目標,目前自動駕駛場景無人化落地從高速、停車場、主干道向城區延伸。而從智能交互的角度來說,未來1-3年將是人機共駕時代,人更懂機器的決策與執行,機器更懂人的行為與安全;同時,智能網聯汽車能根據用戶的意愿進行功能自定義,滿足個性化需求。
對于智電新汽車的開發,鄭永偉表示,長安汽車構建了基于軟件定義汽車的SDA(Software Driven Architecture)數字化基礎平臺,聯合伙伴共同打造新汽車數字生態。長安以“全棧開放合作”,從傳統的“分布式、基于功能”轉向“中央計算、分層+分域、基于服務、端云互控”的架構,在汽車的全生命周期持續為用戶提供軟硬件更迭、智慧體驗與數字生態服務。
鄭永偉 | 長安汽車軟件科技有限公司車控軟件開發所經理
隨后,論壇正式進入圓桌討論環節。圓桌討論圍繞“如何在激烈的軟件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展開,由合眾新能源數字架構開發部高級總監侯亞飛主持,捷豹路虎中國自動駕駛及智能輔助駕駛副總裁邢斌、東風研發總院軟件工程研究中心總監趙寧、TTTech Auto China 總經理歐陽揚、大眾酷翼科技有限公司質量部部長陳劍華、華登國際VC合伙人金偉華參與討論。與會嘉賓各抒己見,現場熱烈非凡!
本日議程的壓軸環節——“中國汽車軟件風云獎”頒獎典禮如期舉行。本屆“風云獎”共評選出52家獲獎企業,8家獲獎車企和4位獲獎個人,他們的卓越成就和創新精神得到了業界的高度認可和贊譽,也為整個中國汽車軟件行業樹立了標桿。本屆風云獎不僅展示了汽車軟件領域的創新成果和未來發展趨勢,也為行業內的優秀企業和開發者提供了深入交流與合作的平臺。通過持續努力和創新,汽車軟件行業將繼續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做出更大貢獻。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22479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