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蔚來、小鵬和理想是初代跨界造車的互聯網企業,那么華為、百度和小米應該是第二波。相較“蔚小理”,后三家企業都已經站到了互聯網行業的金字塔尖,不僅擁有強大的技術實力和雄厚的財力,也擁有極高的品牌認知度。
然而在踏入汽車圈后,三大企業發展路徑和現狀卻大不相同。
其中,華為堅持以技術立身,定位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提供商,打造了“問界汽車生態聯盟”。如今,華為在汽車圈發展能量極大,已經與賽力斯、奇瑞、北汽、江淮等多家車企達成了鴻蒙智行模式合作,并推出了問界、智界兩大新能源品牌,與北汽集團合作的享界也即將在北京車展亮相。
據蓋世汽車研究院預測,問界聯盟今年銷量有望達到46萬輛。
圖片來源:工信部
基于問界系列的熱銷,越來越多車企有意與華為合作。最近甚至有消息稱,豐田將與華為以及Momenta共同研發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其中,豐田全球車型智能駕駛方案將采用“豐田+華為+Momenta”三方聯合方案模式。據知情人士透露,豐田預計將在北京車展期間正式對外宣布具體計劃。
如此可見,華為的智能駕駛技術方案正在走向全球化輸出之路。
再看小米,雖然今年才入局,但憑借極致的營銷策略、強大的執行力以及龐大的“米粉”群體,首款車型小米SU7一上市即成現象級爆款。3月28日上市僅4分鐘大定訂單就突破萬臺,上市5天大定訂單更是超過10萬單,鎖單量超過4萬單。
小米汽車自己也坦言,“目前的定單量大大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因此,小米在積極與供應鏈伙伴溝通,以提高產能,確保能夠如期交付。
圖片來源:小米汽車
為保證交付,小米汽車日前與數十個供應鏈企業共同制定了新的產能提升計劃。非創始版的小米SU7和小米SU7 Max預計將于4月下旬陸續開始交付,而小米SU7 Pro則將在5月下旬啟動交付。對于創始版訂單,小米也正在全力提升交付效率。
僅憑借一款車型,小米汽車就在汽車市場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多家車企已將其視為強勁對手,智己L6和凱迪拉克傲歌都將小米SU7作為對標車型。同時,蔚來、問界、小鵬等同級別車企也因小米SU7上市而感受到了壓力,紛紛宣布降價。
可以看出,小米憑借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出色的執行力,在汽車領域迅速崛起,成為新一代互聯網造車企業的代表。
相比華為、小米的順暢,百度造車的聲浪卻陷入了“雷聲大雨點小”的尷尬境地。經歷一番波折后,百度旗下品牌極越(原身是集度汽車)去年10月推出了首款車型極越01。雖然上市24小時后就獲得了1.5萬輛訂單,但由于市場競爭極為激烈,替代產品眾多,極越01的銷量并未達預期。
上市一個月后,極越01不得不全系降價3萬元來刺激銷量。從銷量來看,效果并不佳。有數據顯示,極越01實際月銷量不到千輛。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米后來追上。有機構預測,小米汽車今年銷量有望超過10萬輛。
互聯網人士分析,這主要是因為華為、小米的產品化能力更強。相比之下,百度雖然在人工智能領域領先,距離汽車產業比阿里、騰訊更近一點。但由于多年發展形成的制度體系,制約了其產品化能力的提升,“這不是通過引進人才或者推出新技術就能解決的”。
圖源:極越微博
而華為、小米造車能成功,是因為擁有比較完整的生態鏈、產業鏈,工業控制能力比較強。在他看來,百度現階段造車的困境,這“背后的邏輯和汽車廠商做不好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是一樣的。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26124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