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GA有點像是為理想CEO本人造的車。”
此言,足以道出王興對李想的意見。
4月19日,蓋世汽車注意到,就在理想L6發布會當晚(4月18日),美團創始人王興在朋友圈分享L6發布會直播視頻,并表示“L6大概率會是理想自己的員工買得最多的那款。”
王興直言:“這么說吧,我覺得到目前為止理想推出的所有車型里,L6大概率會是理想自己的員工買得最多的那款。我相信理想的很多員工在設計和生產這款車的過程中心里也清楚這一點。”
另外,他還在評論區補充道:“MEGA有點像是為理想CEO本人造的車,L6才是理想員工為自己造的車。”
圖源:微信截圖
據悉,有媒體報道稱:“王興極少在朋友圈發言,2024年僅有2條朋友圈分享,其中一條就給了理想。”
可見,作為理想汽車投資人,王興對理想汽車近期表現確實有幾分意見。
MEGA是給李想造的車嗎?
為何王興認為“MEGA有點像是為理想CEO本人造的車”?
這里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分析。
首先是整車外觀設計上,或許李想的“主觀因素”更多,過度參與產品研發。
實際上,早在MEGA上市之前,這款車不盡如人意的市場反饋便早有預期。
在MEGA還未正式發布之前,這款車的設計圖便已經在網絡上火速流傳,且多次被網友P圖玩梗,大家統一的觀點就是“這臺車太丑了”。但無論是MEGA被P成了高鐵車頭、順豐速運、還是急救120,彼時的理想汽車皆展現出淡然的態度。
就連“資深產品經理”李想也并不以為然,甚至還發布微博繼續造勢:“真設計成這鳥樣,就把設計團隊干掉,順便自己跳樓”。
圖源:理想汽車
然而,當MEGA實車外觀終于在發布會現場曝光之時,網友發現此前流傳的效果圖和實車外觀基本一致的時候,此事件開始發生轉折,“玩笑”逐漸變成了“負面輿論”。
但彼時的李想,竟然做了一個換臉跳樓視頻,順帶又蹭了一波大模型的熱點。其并未意識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
直到MEGA身上一張被貼有“奠”的照片在網絡上迅速流傳,瞬間將理想汽車從“流量美夢”中敲醒。
李想的“擔憂”,增程不是長久之計
其次是,李想急需給投資者一個交代。
作為早前造車新勢力之一,李想當初避開純電的激烈競爭,選擇另辟蹊徑,在燃油和純電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增程。
毋庸置疑,在這條相對平穩,且競爭對手較少的技術路線上,理想汽車一路“狂飆”。不僅銷量遠遠走在新勢力前面,甚至率先實現了盈利,在“賺錢”的新能源車企中,成為了可以和比亞迪比肩的存在。
理想成功了,但李想也更擔憂了。
有業內分析人士表示:“作為一個造車新勢力車企,如果一直以增程車占據市場是無法維持高估值和融資的,即使套上冰箱彩電大沙發,它依然是過渡產品。投資人看的是不止是銷量,不然它們完全可以去投世界第一的豐田。”
還有業內分析人士告訴蓋世汽車:“理想的成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它最終選擇了增程,相比純電,增程電池成本低,而且這一賽道的競爭對手多為傳統車企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對理想的競爭威脅并不如純電大。”
上述論斷真偽暫不做評判。
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作為理想汽車的重要投資人和支持者之一,王興確實在不間斷減持理想汽車進行套現。這或許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資本對理想汽車的態度。
圖源:理想汽車
蓋世汽車注意到,王興已在近兩年數次減持理想汽車。
比如,王興曾在2023年3月20日至30日,十天內連續9次減持理想汽車。據計算,王興此番套現超過3億港元,及1400萬美元,總共套現超過4億港元。
隨后在同年9月12日至15日期間,王興累計減持理想汽車194.79萬股,平均作價介乎約157.84~160.51港元,合共套現約3.11億港元。
本次減持后,王興仍持有3.84億股理想股票,持股占比由原來的21.89%降至21.79%。
最近一次是在今年3月26-28日,王興連續三天減持理想,合計套現約5.03億港元。
至此,王興在過去兩年里,多次減持理想汽車,累計套現約14.45億港元。
據悉,王興曾以個人身份以及他所創立的美團對理想汽車進行了多次投資。2019年8月,王興領投了理想汽車的C輪融資,個人出資接近3億美元;2020年6月,理想汽車獲得5.5億美元D輪融資,其中5億美元來自美團戰略投資部,這表明王興對理想汽車的發展有著強烈的信心和支持。
時至今日,隨著王興對理想汽車的多次減持,在加上其對理想MEGA的置評,或許真的需要李想反思:到底要用怎樣的方式,才能更好地為資本賺錢。
“沉默”的李想,變了嗎?
必須承認的是,MEGA的問題的發酵絕不僅僅是因為一張P圖,這張圖片背后,暴露出了更多關于理想汽車這家公司和李想作為創業者的問題。
作為創業者、老板、產品經理和“掌握車圈流量密碼”的互聯網人,無論是何種身份,李想似乎總是能一直給人留下“無所畏懼”且極度自信的印象。
據悉,早在泡泡網時期,李想極度自信的性格便導致其很難接受別人的意見。彼時,泡泡網曾有近半員工提出辭職,且編輯占了70%。要知道,當時泡泡網總共才三四十人。
如此大規模的人員流失,導致泡泡網無法正常運轉。危機過后,李想曾進行過反思,并表示:“當時我缺乏管理經驗,將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員工。”
時至今日,此事件似乎與理想MEGA設計圖有異曲同工之妙,仿佛“歷史重演”一般。
圖源:理想汽車
正如王興所言:“MEGA有點像是為理想CEO本人造的車。”
現如今,歷經風波之后,李想逐漸變得三緘其口,其少見的幾次發言,也皆是繞不開深刻反思和復盤。
逐漸變得低調和“謙遜”的李想,在給理想汽車找新的出口,也在逐步將權力下放,讓組織內部人員更好地“各司其職”。
4月3日,理想發布全員公告,宣布開啟矩陣型組織2.0升級,同時進行多個部門組織架構調整。
據悉,此次組織變動主要集中在理想的CEO辦公室部門。此前,該部門直接向CEO李想匯報,涵蓋品牌部、產品部、商業部、戰略部、供應部。調整后,CEO辦公室正式更名為“產品與戰略群組”,更加聚焦產品與戰略,弱化了供應鏈、商業銷售職能。
也就是說,“產品經理”李想,慢慢在團隊中找準了自己的位置。
如今,隨著理想L6上市,王興將MEGA的失誤“舊事重提”,似乎也在很大程度上給理想汽車敲響了警鐘:同樣的失誤,不要發生第二次。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27411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