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至18日,2013全球汽車論壇在武漢東湖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本屆論壇緊扣”汽車工業未來發展之路——目標 策略 模式”這一主題展開精彩對話和研討。會議期間,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袁宏明先生發表了演講,他表示,中國重型卡車給社會建設帶來了巨大的效益,帶來了實惠,在中國商用車更加智能化的同時,重卡也逐漸在實現新能源與智能化的發展,零部件生產也呈現一條龍的趨勢。以下為發言實錄:
袁宏明:尊敬的各位嘉賓,尊敬的新聞界、媒體界的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早上好!
非常高興這次能夠參加2013年全球汽車論壇,陜汽是一個在汽車行業里,是一個以重型卡車為主的商務車企,屬于整個1900萬或者是2000萬人很小的一塊。所以我們這一次有幸能參加這個論壇,給我們這一次機會,能夠參加今天的這個交流,對我們來說意義重大,我也想借這個機會,對我們的商用車特別是重型卡車這個領域,談一些我的想法。今年是汽車工業誕生60年,60年我覺得我們的汽車工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剛才主持人也說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我感覺強可以打一個引號,但是肯定比以前強,但是在全球汽車行業里面很強,這個東西值得更準確地用詞,但是至少我們是從小到大。
可能大家感受比較深的現在的車很多,不管是商用車、乘用車量都非常大。另外,我估計都有高速公路堵車的經歷,我覺得高速公路一旦堵車,十幾公里,幾十公里就變成萬國的汽車博覽會。但是這個過程中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小車基本是海外的品牌,我不敢說全是,我們現在有自主品牌,我們奇瑞,吉利,比亞迪,但是大家看一下我們的自主品牌占多少?但是還有一個現象,就是所有的大車重卡,中型車重卡,都是清一色的國產品牌,我們有解放、東風、陜西、歐曼、江淮,很少見到海外品牌。我想我對它不做分析,我想現實存在,我認為它有它合理的因素。
中國商用車品牌,特別是重型和重卡,自主的品牌的存在,它有它存在的道理,也肯定有存在的環境,今天我們的論壇題目叫自主設計,本土提升,我想從重卡行業的大概發表我的三個觀點。
剛才講了我們現在在中國,不僅僅在中國,在欠發達區,在中東、非洲、東南亞、俄羅斯,中國品牌的重卡,能夠在這些區域和國際知名公司同臺競爭,并且這幾年的發展很快。所以我想借這個論壇的機會,也是圍繞這個題目,結合我們的企業的情況,談一下我們的一些想法,不對的地方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這個論壇我們也自由發言。
第一,我們要圍繞后市場,來實現我們自主車企來突圍,實現自主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渠道。我們的產品,我們在性能上、質量上跟國際知名公司相比,我覺得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們不能只找差距,我們必須尋找我們能夠和全球的商用車企業同臺競爭的有利條件。我想第一個就是通過后市場的延伸,來實現我們在市場當中的突破。大家可能我們這個行業,我們的新聞媒體更多的關注的是乘用車,關注轎車的比較多,但是大家知道我們一個重卡,生產和銷售的環節價值只有二三十萬,但是它全生命周期對社會上帶來的價值大概在五六百萬。就是用三十萬的一個產品,最后給社會帶來五六百萬效益。
但是我們現在更多的可能關注了生產和銷售環節,沒有關注我們全生命周期的給客戶提供服務的機會。昨天我還在這個論壇里面,有很多的專家也提出了,大概在三年前,我們就率先提出了從制造,到服務轉型,挖掘客戶的需求,為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務。像我們的金融,我們的車費管理,我們的油耗管理、服務管理、配件管理、二手車的處理再制造、保險等方方面面。我想這個中國人有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我想在這一個方面,我們也許會把它作為我們突圍的一個重要方面。并且在這些方面,我覺得我們不見得落后于其他的企業。
第二,新能源和智能化,我為什么講新能源和智能化,大家在汽車行業說得比較多,但是我這一塊針對新能源和智能化,提出我們的行業,我們的重卡和我們的整個汽車行業,不見得完全一致,重卡是一個生產資料,不是消費品,和乘用車不一樣,乘用車在某種意義上來講,更多的它是一種消費品,而重卡是需要給我們的客戶帶來價值的問題。所以我們在這講重卡的新能源和我們轎車所說的新能源有一定的差距。
最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工信部、發改委等到企業里多次提出電動車作為轎車的新能源,我們是認可的。但是重卡的電動車作為新能源,我認為第一不現實,第二,不符合客戶的最終需求。成本太高,運營成本太高,一次的購買成本也高。所以我們在重卡行業,在新能源上希望把LNG和CNG作為我們在重卡上的新能源進行推廣。這個得到社會和客戶的普遍認可,這就是我講的新能源,我們現在還有其他的一些新能源的研究,但是我認為新能源是下一步的方向。因為它能夠對環境的改善帶來好處,也能對我們的終端,實際的客戶帶來效益。這個是叫做社會和客戶,完全打成一致,這實現了共贏。所以我覺得我們比新能源,現在國家僅僅把電動車作為新能源,說了不該說的話,我們是研討,其實電動車污染是有的,電從哪里來?可能車確實沒有,但是發電的污染誰來關注?這是新能源的事。
另外,智能化,重卡的智能化從我們的轎車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剛才講了轎車更多是一種消費品,我們需要的一些智能化的東西,更多地體現在我們消費者的享受上。而我們重卡的智能化,我們要更多地關注客戶運行全過程。能夠給客戶及時地提供貨源的信息,能夠及時地告訴客戶我的車最近的服務站在哪里,能夠及時地給客戶提供我的駕駛習慣是比較費油的,哪種駕駛習慣可以給我節約更多的燃油,能夠很方便地告訴我們的客戶,我的汽車需要的一些零部件,在最近的什么位置可以采用到什么樣的價格。
可能我講的這些作為消費品有的客戶還不太關注,我們有的開4.0的車,不怕油。但是重卡不一樣,因為它是一種生產資料,它是給他帶來效益的,所以給多的智能化,在商用車里面怎么滿足客戶的需求,實現更多的智能化產品。因為現在信息化,已經完全對目前的發展,我們認為具備在商用車里面實現產品的智能化,這是我講的第二個需要突圍的,我們的自主企業可以提升自我。
第三,關注整車和零部件共同發展,轎車整體的產能很大,一個車型下來,幾十萬、幾百萬,而商用車更多的是叫訂單生產,按照客戶的需求進行組織。我們的規模不像轎車那么大,但是商用車的競爭不是整車企業的競爭,整體的基礎工業、零部件工業、技術的進步,技術的升級,需要更多的關注。沒有這一支強大的零部件的隊伍,我想我們的整車實現整體的提升是紙上談兵,所以我想在這一點提升自主車企的整體能力,這是我講的第三個觀點,必須關注,也希望我們的整車企業給予零部件企業更多的空間,更多的一些支持,實現我們的共同發展。這是我想按照這個會議的主題,發表三個方面的意見。但是我們在這個領域,我想我們仍然有很大的差距,通過我們的努力,把我們的能力發揮到極致,用最快的時間縮短我們的差距,我想中國的商用車企業。
這三點是我們的呼吁也罷,倡議也罷,我希望我們的中國的商用車企業能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減少內耗,我想我們之間的內耗無形當中是對我們汽車工業,我們的商用車工業的發展,我認為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想我們現在沒有能力干這個事情,我覺得我們的能力可能更多地體現在了我們的內耗上,所以我希望我們的商用車企業能夠團結一致,共同為我們汽車做出貢獻,實現我們的汽車夢。但是我覺得這個汽車夢必須是中國夢下的汽車夢。
我想最后用我母校的一個校訓來結束我的發言,作為我們汽車人,應該正視我們現在的現實,自強不息,用很短的時間縮小我們和世界知名企業之間的差距。另外,我們仍然要傳承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厚德載物,關注產品的全生命周期,關注我們的全產業鏈,為客戶和我們的合作者提供更多的盈利空間,謝謝大家!
來源:易車網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284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