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蓋世汽車由相關渠道獲悉,總投資50億元的清陶昆山固態鋰電池產業化項目,將于下月正式投產。目前,該項目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廠房的清潔整理工作,生產設備也已開始陸續進駐現場。
圖片來源:清陶能源
而這一進展,或許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兩天后上市的智己L6的交付時間表。
“固態電池”上車進入倒計時
4月8日晚間,智己汽車一場頗具爭議的發布會,將智己L6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除去與小米汽車之間的話題,其“超快充固態電池首次量產上車”同樣引發了行業諸多議論。也由此將其固態電池供應商清陶能源拉至臺面。(詳情可點擊查看《固態電池上車,文字游戲還是未來已來?》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404/12I70388627C108.shtml)
雙方的合作,由來已久,早在2020年6月,上汽集團就參與了清陶能源e+輪融資。2021年,上汽集團與清陶能源共同完成了超高能量密度固態鋰電池的實車驗證,采用單體能量密度為368wh/kg的半固態電池,結合上汽新一代純電平臺,實測cltc綜合續航里程達1083km。同時,雙方在電芯、模組及相應的soh算法策略研究方面均取得突破性開發進展。這也是當時國內固態電池企業披露的數據中,進展最快、能量密度最高的半固態電池。
2022年1月,上汽集團參與了清陶能源f++輪融資。半年后,雙發共同掛牌成立了固態電池聯合實驗室。就在這一年,雙方合作完成了第一代固態電池研發和裝車試驗。
為加快實現這一電池在整車上的產業化應用,以及聯合研發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第二代固態電池,2023年5月27日,上汽集團向清陶能源進一步追加投資,并在8月成立合資公司。
智己L6車型所搭載的正是由雙方共同合作研發的第一代固態電池。作為其固態電池供應商,清陶能源的昆山固態鋰電池產業化項目一期年裝機量為35億瓦時,全部達產后年裝機量將達到100億瓦時。“未來3年內,項目全部達產后,產能可以為10萬輛新能源汽車提供固態鋰電池。”清陶能源總經理 李崢如是透露。
伴隨第一代固態電池即將投產上車,清陶能源董事長馮玉川進一步表示,第二代固態電池的量產化進程現已進入加速階段。
而李崢也曾在第十六屆重慶國際電池技術交流會/展覽會(CIBF2024)上透露,關于全固態電池的量產上車計劃,上汽集團預計將在本月下旬正式公布相關消息。
“警惕激進型全固態電池的顛覆風險”
行業周知,全固態電池使用固體電解質替代了傳統鋰離子電池的電解液和隔膜,更安全、能量密度更高、循環性能更強,已成為業內公認的下一代動力電池的主要研發方向。
回望過去十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發展之下,是液態鋰離子電池產業的強有力爆發,能量密度提升3倍,成本下降80%以上,電池產量接近全球70%。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提醒道,當前超級快充、低溫續航、體積能量密度等新需求雖有技術方案,但也面臨技術門檻不斷提高的挑戰。我國需要跨越創新周期,迎接國際新一輪電池技術競爭。
他進一步分析指出,鋰離子電池技術創新周期大概是30年,第一個10年,從手機電池到動力電池,現在還在繼續解決安全問題。近10年來,智能化技術逐步在電池行業應用,行業內卷亟須數字化轉型提質降本增效,電池全生命周期期待全鏈條智能化。
下一個10年,或者現在已經開始的10年,是材料換代的10年。也就是從鋰離子電池切換至全固態電池。
“全固態電池具有技術顛覆的性能潛力,不是說它有這個能力,是有這個潛力。”在歐陽明高的預測中,“目前我國是電池發展的領先國家,就算全固態電池2030年能產業化,要想替代液態鋰離子電池50%市場份額也需要20到30年。”
但他進一步提醒道,對于汽車技術而言,1%是很重要的市場份額,不需要替代到50%,替代1%就已具有突破性意義,要注意防范激進技術路線帶來的顛覆性風險。
也正因此,我國各動力電池企業、整車企業紛紛加碼全固態電池,旨在鞏固并進一步提升在全球動力電池領域的領先地位。以防海外頭部企業重新占領汽車產業技術高地,正如我國利用新能源汽車實現了從跟隨者到技術引領者的躍遷。
全固態電池何時來?
如前文所述,在智己L6公開宣稱其所搭載的為“第一代光年固態電池”之后,此舉引發了公眾對其是否存在“固態電池”文字游戲之嫌的廣泛質疑。經過多輪深入的探討與剖析,最終由李崢明確指出,“該款電池實為半固態電池”,這一表述方使這場討論得以平息。
而就在智己L6發布會到李崢坦言“半固態”整個討論周期內,另一家宣稱已在全固態電池領域取得研發新進展的整車企業——昊鉑于4月9日發布消息稱,其100%全固態電池將于4月12日正式發布。
但原定時間的產品發布,卻變成了“2026年量產”。由此也引發諸多業內人士吐槽,沒想到“期房”“期車”之后還有“期電”。
也正因此,關于全固態電池究竟何時能夠真正實現量產并應用于汽車領域的討論,再次掀起新一輪的熱潮。
事實上,在智己L6發布會之前,太藍新能源4月2日對外宣布,公司在“車規級全固態鋰電池”的研發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成功制備出世界首塊車規級單體容量120Ah、實測能量密度達到720Wh/kg的超高能量密度體型化全固態鋰金屬電池,刷新了體型化鋰電池單體容量和最高能量密度的行業紀錄。
3日后,德國促進可持續物理技術研究會宣布,德國專家團隊經過近兩年的研發,發明了全套高性能高安全性固態鈉硫電池全自動連續生產工藝,可使電池能量密度超過1000Wh/kg,負極理論裝載容量高達20000Wh/kg。
相較于其他企業的激進,作為現階段全球動力電池市場份額第一的寧德時代顯得格外的謹慎。同在CIBF2024上,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直言,如果用技術和制造成熟度作為評價體系(以1-9打分),寧德時代的全固態電池研發目前處于4分的水平。
他進一步透露,寧德時代的目標是到2027年達到7~8分的水平,意味著屆時可以小批量生產全固態電池,但大批量生產仍然會面臨成本等問題。
在2027年至2030年這一時間段內,不僅寧德時代,是諸多已經具備動力電池研發和量產能力的公司以及專家學者,所達成的關于全球全固態電池產業化的時間共識。
很顯然,這個節點略晚于昊鉑所給出的2026年量產上車節奏。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30333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