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國內外汽車行業有哪些大事發生?
特斯拉上海工廠被曝加大裁員力度
據彭博社報道,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在中國的裁員力度正在加大。與此同時,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正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希望在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贏回份額。
知情人士表示,特斯拉在本周早些時候開始了新一輪裁員,延續了4月中旬的裁員計劃。此前,特斯拉宣布要在全球裁員10%以上,而新一輪裁員也是該計劃的一部分。
圖片來源:特斯拉
知情人士透露,最新的裁員影響到特斯拉上海工廠的一系列部門,包括客戶服務人員、工程師、生產線工人和物流團隊。知情人士還補充稱,特斯拉上個月的裁員對銷售代表的影響更直接。
其中一名知情人士指出,特斯拉中國大部分被裁員工將獲得相應的補償(相當于每工作一年可獲得一個月工資),另外還可獲得三個月的額外工資。一些員工在經理的陪同下離開了工作場所,還有一些員工則集體乘坐班車離開。
目前還不清楚特斯拉受此事影響的員工數量,也不清楚這對特斯拉中國業務會有什么影響。特斯拉在中國的代表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蓋世點評: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處境,恐非單憑裁員就能輕易改變。
通用汽車中國換帥
5月8日,通用汽車發布公告,宣布現任全球商業運營副總裁史蒂夫·希爾將出任通用汽車全球高級副總裁兼通用汽車中國公司總裁。
圖片來源:通用汽車微信公眾號截圖
根據聲明,史蒂夫·希爾是通用汽車全球營銷專家,曾擔任包括美國銷售、服務和營銷副總裁以及客戶服務和售后全球副總裁等重要職務。他將于6月1日起接替柏歷,全面負責通用汽車在華業務。
通用汽車執行副總裁兼全球市場總裁羅里·哈維表示,史蒂夫·希爾將加速通用汽車在中國產品組合的電氣化,充分運用新技術應用所帶來的機遇。
另外,現任通用汽車中國公司總裁柏歷將正式退休。資料顯示,2014年,柏歷出任上汽通用執行副總經理,2019年起擔任通用汽車國際運營部高級副總裁,在轄下區域市場通過簡化運營系統打造以消費者為中心的企業架構并推行全球市場化戰略。
蓋世點評:精通營銷的新“掌門”,能給通用汽車中國業務帶來重大轉變嗎?
豐田2023財年營業利潤首破5萬億日元
近日,豐田汽車公布了其2023財年(即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的聯合財務報表。財務數據顯示,得益于日元走軟和市場對混合動力汽車的需求加速增長,豐田汽車上一財年的營收同比增長21%,達到45萬億日元(合2,981億美元);凈利潤也增長了一倍多,創下了4.9萬億日元的新紀錄。
圖片來源:豐田
營業利潤幾乎翻了一番(同比增長96.4%),達到5.35萬億日元,甚至超過了其2月份上調的最新預期,突破5萬億日元。具體來看,消費者對混合動力汽車的強勁需求以及北美和歐洲的價格調整,使豐田汽車的營業利潤增加了2萬億日元,而有利的匯率(日元走軟)使其營業利潤增加了6,850億日元。
聚焦到今年第一季度(即上一財年的第四財季),豐田汽車的營收同比增長14%,達到11.07萬億日元;凈利潤幾乎翻了一番,從去年同期的5,522億日元增長至9,976億日元。
營業利潤同比大漲77%,達到1.11萬億日元;營業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6.5%上升到10%。值得注意的是,有利的外匯匯率提振了按日元計算的盈利,使豐田汽車的營業利潤增加了3,050億日元。
隨著全球半導體短缺問題的緩解,以及消費者紛紛購買其標志性的混合動力汽車,豐田汽車加快了其全球工廠生產的速度,以滿足市場的需求,從而實現了創紀錄的產銷量,業績也突飛猛進。
在公布令人矚目的財務業績后,豐田汽車卻表示要放緩發展步伐,回饋經銷商和供應商,聚焦“增長型”技術的投資,致力于在未來實現可持續增長。首先,在技術投資方面,豐田汽車計劃將在電動化、氫、軟件定義汽車和人工智能等“增長型”技術方面的投資大增42%,達到1.7萬億日元(合112億美元),這相當于比上一財年的支出增加了33億美元。其次,在人力投資方面,豐田汽車將投入總計約3,800億日元,用于改善人力資本,包括支持供應商、經銷商、辦公室和工廠,幫助提高工資和改善工作條件。
蓋世點評:與拿下5萬億日元利潤相比,豐田準備少賺多投的動作或許更值得同行“提防”。
埃安泰國保稅工廠正式獲批
5月7日,廣汽埃安宣布,泰國本地化生產取得關鍵進展,其泰國工廠185保稅區簽署協議。
工廠驗收;圖片來源:埃安
這意味著,保稅區185獲批后所有生產零件進口關稅由11%降為0,且保稅區內生產的電動車與本土生產電動車同等享受東盟成員國內互免關稅待遇及清關便利,是保障東南亞本地化生產的重要前置條件。
埃安表示,該保稅區自申請至獲批全程歷時4個月,是目前泰國電動車行業落地最快的保稅工廠。
這也是廣汽集團在海外的第一個保稅工廠,保稅區的批準是埃安泰國本地化戰略尤為關鍵的一步。埃安表示,泰國工廠將進一步發揮東南亞零件及整車物流集散功能,全面鞏固廣汽埃安的“泰國+印尼”雙工廠戰略布局。
蓋世點評:在泰國正式實現零關稅生產,埃安全球化再提速。
韓國將向電動汽車電池供應鏈提供71億美元援助
據外媒報道,韓國將為本土電動汽車電池制造商提供9.7萬億韓元(合71億美元)的財政援助,以建立符合美國稅收減免規則的新供應鏈,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韓國貿易、工業和能源部在5月8日表示,韓國政府還將繼續努力確保關鍵電池材料的供應,以便國內制造商能夠通過滿足美國《通貨膨脹削減法案》(IRA)的要求,從而保持在美國的競爭力。當前,中國在全球電池供應鏈中占據主導地位,上周美國為汽車制造商提供了兩年的窗口期,車企在此期間可以繼續使用來自中國的石墨等礦產品。
該部門表示,韓國的汽車制造商和電池制造商“歡迎”美國的這一決定。政府將幫助企業同那些與美國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進行更好的溝通,以確保關鍵的電池礦產供應,這是獲得IRA稅收抵免的一個關鍵要求。
該部門還將幫助企業滿足美國IRA規則中的新要求,例如提交如何從2027年起實現石墨供應多樣化的計劃,并 “準確計算”電池礦物的價值,以享受優惠政策。該部門表示,財政援助將包括稅收減免和貸款,但沒有提供更多細節。
由于中國在去年年底加強了對石墨材料的出口管制,包括LG新能源和三星SDI在內的韓國電池制造商一直在努力從中國以外的地區采購石墨。為通用汽車供貨的Posco Future M正準備從非洲進口石墨,該公司前首席執行官Kim Jun-hyung稱這是多樣化過程中“最復雜的部分”。
蓋世點評:韓國要實現電池供應鏈多元化無可厚非,但中國供應鏈的重要性也依然不容否認。
麥格納斯太爾將裁員500人
據外媒報道,麥格納斯太爾公司將在其位于奧地利格拉茨(Graz)的代工制造工廠裁員500人,因為今年該工廠生產的多款代工車型將暫時或完全停產,其中包括Fisker的Ocean純電動SUV、寶馬5系以及捷豹E-Pace和I-Pace。此外,與上述車型使用相同平臺的寶馬Z4和豐田Supra也將于2026年停產。
圖片來源:麥格納
麥格納斯太爾母公司麥格納國際在5月3日表示,在與Fisker的合作業務暫停之后,該公司的銷售額和收益都將低于預期。
麥格納首席執行官Swamy Kotagiri表示,該公司原本預計今年將生產4萬輛Fisker Ocean電動跨界車,但由于Fisker可能面臨破產,該公司將不再進一步生產此車型,從而導致麥格納今年的收入將減少4億美元。
不過,麥格納斯太爾仍將繼續生產梅賽德斯奔馳G級內燃機轎車,而且隨后奔馳還會推出該車型的電動版本。
麥格納斯太爾每年可生產約15萬輛汽車,但該制造商并未公布當前的產能利用率數據。2023年最后一個季度,該公司生產了21,400輛汽車,而2022年同期為28,600輛。
麥格納斯太爾首席執行官Roland Prettner最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未來三年格拉茨工廠的處境將非常困難。”他表示,渡過這段困難期之后,麥格納斯太爾將再次獲得更多訂單。
蓋世點評:如今越來越多中國車企要在歐洲本土生產汽車,這或許會給麥格納斯太爾帶來新轉機。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30336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