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英偉達股價超1000美元,黃仁勛稱“下一場工業革命已經開始”
每日經濟新聞消息,5月23日,英偉達(NVDA)公布了截至4月28日的2025財年第一財季報告,各項數據全面超越預期的狀態,也令市場確信AI浪潮仍在激烈奔涌。第一財季實現營收26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62%;凈利潤148.1億美元,同比上升628%;毛利率達到78.4%,上一季度為76%,去年同期為64.6%。
英偉達預計,第二財季的營收為280億美元(±2%);毛利率預期為75.5%(±0.5%)。
其股價應聲大漲,盤后一度漲超7%,突破1000美元關口,市值增加超1600億美元。根據盤后走勢,該股周四有望進一步刷新高位。
在財報聲明中,英偉達CEO黃仁勛高呼“下一場工業革命已經開始”。他表示,各個國家、大量公司正在與英偉達合作,將價值萬億美元的傳統數據中心轉向加速計算,并建立“AI工廠”來生產一種名為“人工智能”的新產品。黃仁勛指出,AI幾乎將為所有行業帶來顯著的生產力和收入增長,并且在成本效益和能源效益上獲益良多。
此外,英偉達也宣布了拆股計劃從6月10日開始,英偉達將完成股票1拆10,截至6月6日收盤之前在冊的股東每份普通股可獲得額外9股,以便用更低廉的價格方便員工和投資者持有,公司還將股息按拆股后提高150%至每股0.01美元支付給6月11日之前在冊的股東。
在最新的報告期內,英偉達總共回購了價值77億美元的股票,并支付9800萬美元的股息。在過去一年多時間里,英偉達股價從百余美元已經漲至接近1000美元。過去五年里,英偉達股價飆升了25倍。
界面新聞消息,蔚來5月23日在微博表示,公司已與長安汽車、吉利控股集團、江汽集團、奇瑞汽車、路特斯汽車、廣汽集團、中國一汽等7家車企和多家交通、能源等領域企業開展全方位的換電戰略合作,加速換電技術標準化、換電網絡規模化的進程。
同日在歐洲出差的直播中,李斌表示首座四代換電站將在5月下旬落地廣州,而且今年同樣將新建1000座換電站。蔚來第四代蔚來換電站擁有23個電池倉,最大日服務次數480,換電時間縮短22%。作為對比,蔚來第三代蔚來換電站,其單日最大換電能力為408次,單次換電時間在4分半左右,而此次發布的第四代換電站,換電時間再度減少22%,相當于換電時間3分半左右。并且,每個第四代換電站帶有4顆Orin X芯片,整站算力達1016 TOPS,支持全自動換電。
▍小米汽車更新今年 SU7 交付目標:全年沖刺 12 萬輛
5月23日消息,據《證券時報》報道,隨著小米 SU7 訂單量持續高漲,2024 全年,新車交付目標將沖刺 12 萬輛。在此之前,雷軍曾于 4 月 23 日的投資者大會上宣布,截至 4 月 20 日,小米 SU7 鎖單量已經超過 7 萬輛,2024 年小米 SU7 交付目標超過 10 萬輛。今年 5 月 15 日,雷軍宣布,從 4 月 3 日首次交付開始,43 天時間,小米 SU7 已經交付了 10000 輛車(截至 5 月 15 日 10 時)。雷軍表示:“我們正在繼續擴充產能,確保今年交付 10 萬輛。感謝大家關心和支持,感謝車主朋友們的耐心和包容!”小米汽車今日公布了2024年的一季報,2024年第一季度總營收755億元,同比增長27.0%。經調整凈利潤65億元,同比增長100.8%,超越歷史高峰。現金總儲備1273億元,同比增長34.7%。小米汽車表現大超預期,43天累計交付突破10000臺。
5月23日,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在一季報業績會上表示,只要外部環境不出現極端變化,小米在整體毛利率方面,有信心維持第一季度的增長勢頭。此外,從第二季度起,小米將開始公布一些與汽車業務相關的具體數據。
盧偉冰在業績會上表示,小米在智駕方面的投入非常堅決,第一期的投入差不多是在47億,今年的投入預算差不多在15億。目前來看,小米還有加大預算的趨勢。小米還是堅定認為,首先,智駕在未來一定是決戰的制高點;第二,小米在智駕方面一定有非常大的優勢,公司認為智駕最后決勝的根本就在于是不是做全棧自研。
▍美國將自8月1日起對華電動汽車,電池等產品加征關稅
第一電動消息,當地時間5月22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布,根據美國總統指示,該辦公室經研判后決定:維持特朗普政府時期對華征收的“301條款”關稅,同時對中國“目標戰略產品”大幅提高關稅。其中,電動汽車及其電池、半導體、鋼鐵鋁產品等一系列產品的進口關稅新規于今年8月1日生效。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聯邦公告》,提供了受影響的約387個產品類別的具體稅則號,以及新的稅率和實施日期。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稱,上述關稅新規針對“中國占據主導地位的產品,或者是美國最近進行了大量投資的行業產品”。相關公眾意見征詢期為期30天,于6月28日結束。
▍商務部回應“中國考慮對大排量或2.5升以上進口車加征關稅”
央視新聞消息,5月23日,在商務部例行記 者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回應“稱中國正考慮對大排量或2.5升以上進口汽車加征關稅”,表示:“中國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始終鼓勵和支持各行業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包括汽車行業在內的各領域專家也在就此開展研究,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建言獻策。”何亞東還表示,“我想強調的是,當前個別國家和地區,背離綠色發展理念,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世貿組織規則,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出臺了一些限制措施,我們認為這些措施只會損害本國消費者利益,影響全球綠色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據公開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進口約25萬輛發動機排量大于2.5L的汽車,占進口汽車總量的32%,進口大排量發動機汽車也占中國大排量發動機汽車消費量的80%。如果提高臨時關稅稅率,將對從歐盟進口的汽車產生重大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到從美國進口的汽車。根據世貿組織規則,中國對發動機排量大于2.5L的進口汽油轎車和SUV的臨時關稅稅率,最高可以考慮提高到25%。
▌國內
▍凱迪拉克CT4終端價格下探至16萬以下
市界5月23日消息,最近,不少凱迪拉克經銷商在社交媒體上宣稱,目前正在開展限量促銷活動,該品牌產品線中價格最親民的車型——CT4,落地價低于16萬元。該車型目前廠商指導價21.97萬~25.97萬元。
由于上述消息出自某4S店的官方賬號,瞬間吸引了不少潛在消費者的關注,但在社交媒體上,網友沒有看到太多車主分享相關內容,于是紛紛在評論區留言,求證真實性。帶著疑問,近日「市界」走訪了北京多家凱迪拉克4S店,銷售董磊表示,雖然實際的成交價格和不同地區、不同4S店經銷商的自身情況有關,但現在CT4正在促銷的確是真的。
▍問界新M7 Max煥新版5月31日上市
IT之家消息,華為常務董事、終端 BG 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董事長余承東宣布問界新 M7 Max 煥新版將于 5 月 31 日正式上市,新車已于上周開啟預訂,預售價 29.8 萬起,全系標配華為高階智駕。
▍上汽大眾途觀 L PRO 車型官宣5月30日發布
IT之家消息,上汽大眾日前宣布,途觀 L PRO 車型上市發布會將于 5 月 30 日 19:00 舉行,預售現已正式開啟(具體價格暫未公布)。這款車最引人矚目的變化,是搭載了大疆車載的智駕系統和上汽集團旗下零束科技的智艙系統,上汽大眾稱,途觀LPRO將是“最聰明的油車”。
▍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正式開工,為美國本土之外首座儲能超級工廠
澎湃新聞消息,5月23日下午,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開工儀式在上海臨港隆重舉行。特斯拉高級副總裁朱曉彤表示,特斯拉致力于用顛覆性技術解決出行和能源領域的根本性問題,形成電動車、儲能產品、人工智能(AI)和機器人領域全產業鏈垂直整合的創新技術綜合體。特斯拉的儲能業務正作為其多元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領先的技術和創新的產品引領著全球儲能市場的發展。上海儲能超級工廠的開工,無疑將進一步鞏固特斯拉在儲能領域的領先地位,并推動全球綠色能源產業的進步和發展。
據悉,特斯拉上海臨港儲能超級工廠是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之外的第一座儲能超級工廠,也是特斯拉入華十年來,繼上海超級工廠之后,在中國的又一大型投資項目。
▍前圖森未來中國CTO王乃巖將加入小米,雷軍此前否認智駕方案將與第三方合作
新浪科技消息,前圖森未來中國CTO王乃巖將加入小米汽車,向小米技術委員會主席、小米汽車自動駕駛負責人葉航軍匯報。圖森未來為一家無人駕駛卡車品牌。王乃巖此前主導圖森未來中國的研發與管理工作,負責L2級輔助駕駛、L4級自動駕駛方案的開發落地。
▍哪吒汽車 CEO 張勇將兼任產品研發中心總經理
IT之家 5 月 23 日消息,“每人 Auto”援引多位知情人士消息稱,哪吒汽車 5 月 11 日發布全員公告稱,哪吒汽車 CEO 張勇兼任產品研發中心總經理,直管產品研發中心產品規劃部,哪吒汽車 CTO 戴大力協助管理產品研發中心日常工作。
公告稱,為提升研發業務決策效率,強化各業務之間的橫向協同,全流程拉通管理,對研發系統相關部門的組織與職責分工進行優化調整。目的是精簡管理層級,向項目管理強矩陣模式轉型。同時,車媒“懂車帝”就此事向哪吒汽車方面進行求證,得到對方回應“屬實”。
▍北汽藍谷:北京汽車將變更為公司控股股東
5月23日,北汽藍谷發布關于控股股東股份托管暨權益變動的進展公告。北汽藍谷控股股東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北汽集團”)擬將其直接持有的公司全部股份對應的表決權托管給其控制的企業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京汽車”)。股份托管于2024年5月22日經北京汽車 2024 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股份托管協議正式生效。
▌國際
▍大眾汽車無限期推遲ID.7電動轎車北美上市
5月23日,據外媒消息,近日,大眾汽車官方宣布,由于市場動態的不斷變化,公司決定無限期推遲其旗艦電動轎車ID.7在北美市場的上市計劃。這一決定意味著,原本定于今年在北美推出的ID.7電動轎車將暫時不會與消費者見面。
大眾汽車在一份官方聲明中表示:“由于市場動態不斷變化,我們決定推遲在美國和加拿大推出ID.7轎車。”該公司并未給出新的上市時間表,這讓期待這款電動轎車的消費者感到失望。ID.7作為大眾汽車的重要電動轎車項目,去年在歐洲上市后受到了市場的熱烈歡迎,需求量持續旺盛。但這款車在中國上市后,成績并不理想。
▍日產推遲在美國開發電動汽車
日本時事通訊社消息,5月23日消息,知情人士稱,由于北美市場對電動汽車的需求放緩,日產汽車公司已推遲開發兩款將在美國生產的電動轎車車型。日產曾在2022年表示,將斥資5億美元開發兩款電動轎車,并于2025年開始在密西西比州坎頓的工廠組裝。
▍意政府擬向電動汽車征收消費稅
近日,據意大利《晚郵報》報道,意大利經濟財政部長喬爾杰蒂在維羅納舉辦的汽車經銷商主題日活動期間表示,隨著汽車向電動化轉型,政府正考慮向電動汽車征收消費稅,以彌補燃油車有關稅費減少帶來的損失。根據研究公司Quintegia的數據,2022年意政府來自汽車的稅收為710億歐元,其中319億歐元來自燃料消費稅,550億來自車輛使用費,123億來自養護、備件和輪胎的增值稅。
▍美媒:美國Z世代對中國電動汽車接受度“遠超想象”
美國InsideEVs網站5月22日文章,汽車研究公司AutoPacific調查發現,美國人對中國電動汽車持非常開放的態度,尤其年輕人。
這項調查詢問了800名18歲至80歲的美國人。其中,約3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肯定”或“可能”考慮一輛中國品牌電動汽車。當將視線投向40歲以下買家的數據時,該比例飆升至驚人的76%。千禧一代和Z世代美國人對中國品牌電動汽車的接受程度非常高。
為什么?AutoPacific總裁兼首席分析師埃德·金認為有幾個原因。從經濟狀況來看,美國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不如前幾代人,這并非秘密。中國汽車似乎更有性價比。“該研究表明,許多美國人對電動汽車猶豫不決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購買價格,而中國品牌電動汽車可能配備許多頗具吸引力的車載產品,從而以更實惠的價格贏得人們的青睞,”金說,“對囊中羞澀的(美國)年輕人來說,一輛價格合理且功能豐富的電動汽車正是其心儀之物。”該調查還了解到,如果中國汽車在美國制造,那么所有年齡段的受訪者都更愿意考慮中國電動汽車。金還認為,那些網絡安全擔憂也將隨之消失。
對中國來說,該調查顯示,盡管中美兩國圍繞汽車的爭端不斷升級,但作為世界第二大汽車市場的美國仍有望接受其產品。可以說,該調查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就是所有年齡階段的美國人都對中國品牌電動汽車有一定了解。
如果美國車企不想完全失去年輕顧客,它們就必須與時俱進。因為在金看來,中國電動汽車來到美國更像是一個“早晚”而非“是否”的問題。
▍馬斯克稱不支持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征收關稅
環球市場播報5月24日消息,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表示,他不支持美國政府最近宣布的對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征收關稅的決定。
當地時間周四,在VivaTech大會的問答環節中,馬斯克在回答提問時說:“特斯拉和我都沒有要求征收這些關稅。事實上,當他們宣布的時候,我很驚訝。”
馬斯克說:“特斯拉在沒有關稅和優惠支持的情況下,在中國市場競爭得很好。我贊成不征收關稅。”他補充說,他也不同意為電動汽車提供稅收優惠。“我贊成對電動汽車或石油和天然氣不征收關稅,也不采取激勵措施。”
1月特斯拉財報電話會議上,馬斯克曾表示,如果沒有貿易限制,中國的電動汽車公司將碾壓其他地方的競爭對手,“坦率地說,我認為,如果不建立貿易壁壘,它們幾乎會摧毀世界上大多數其他公司”。
▍馬斯克xAI公司估值有望達180億美元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稱,馬斯克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xAI接近完成一輪近60億美元融資,使該公司估值達到180億美元。知情人士稱,該輪融資得到安德里森·霍羅威茨、光速創投、紅杉資本和Tribe Capital等風投公司的投資承諾。
此外,當地時間周四,馬斯克在巴黎舉行的Viva技術大會上接受了遠程采 訪,談到了旗下人工智能初創公司xAI“盡可能尋求真相”的目標。他批評Alphabet旗下的谷歌和OpenAI開發的其他AI模型是在“迎合”政治正確。他補充說,xAI的另一個目標是“努力成為最有趣的人工智能”。
▍微軟與阿聯酋的交易,可能將美國關鍵芯片和人工智能技術轉移到海外
路透社消息,微軟總裁布拉德·史密斯表示,該科技公司與阿聯酋支持的人工智能公司 G42 達成的高調交易最終可能涉及復雜芯片和工具的轉讓。一位資深共和黨議員警告稱,此舉可能對國家安全產生影響。
史密斯本周接受路透社采 訪時表示,該銷售協議的許多細節都是首次披露,可能會進入第二階段,涉及出口人工智能技術的關鍵部件,例如模型權重,這是人工智能系統的核心,決定了系統的強大程度。史密斯表示,第二階段還沒有確定的時間表。
▍德勤報告:歐盟和東盟市場值得中國車企高度重視
新浪科技消息,德勤發布《從追隨到引領 — 2024中國汽車企業出海趨勢與觀察》報告。報告指出,歐盟作為全球第三大汽車市場,銷量規模大且增長穩健,2035年禁燃法規下,電動車產品投放加速,且基建市場也有望持續完善,支持其新能源滲透率繼續提升。此外,東盟市場人口基數大且年輕化,是未來五年全球輕型汽車銷量最具潛力的地區,政府新能源汽車政策指引明確,配套措施密集出臺,將開啟電動化銷量強周期。
報告還指出,盡管前景向好,但出海之路不乏挑戰。隨著地緣政治沖突持久化和常態化、貿易摩擦升級、海外監管動態變化、跨區域文化差異等因素,全球化經營的復雜性和風險急劇增加。此外,中國車企還面臨產品技術“水土不服”、品牌認知度低、對海外市場法規政策洞察不足、缺少組織架構保駕護航等難題。
德勤中國副主席、政府及公共服務行業主管合伙人施能自說:“中國車企積極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出海,并逐步從傳統貿易向全球化經營轉變,通過海外投資、海外建廠、設立區域研發中心、完善銷售網絡、售后服務等用戶觸點,持續提升海外市場的本土化經營水平。”
▍阿里云在韓國、馬來西亞、墨西哥等 5 個國家投資新建數據中心
IT之家消息,阿里云 5 月 23 日宣布,將在全球五個國家投資新建數據中心,分別位于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墨西哥。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阿里云首次進入墨西哥市場。
截至目前,阿里云在全球 30 個地域運營 89 個可用區。新一輪投入之后,阿里云的全球布局將增加至全球 31 個地域和 95 個可用區。
阿里云智能國際事業部總裁袁千表示,阿里云將加碼投資全球能力建設,這意味著全球范圍內更多的數據中心、更強的服務能力、更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目前,阿里云已經覆蓋東南亞、日本、美國、英國、歐洲、中東等主要海外市場。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陳靜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3169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