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車市有望一掃低迷狀態,實現恢復性增長。”5月10日,乘聯會在展望該月乘用車市場時如此表示。
時隔一個月,該機構正式披露相關數據,5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71萬輛,較4月增長了11.4%,盡管較去年同期仍下滑1.9%,但對比前幾月來看,確實是更好的成績。
圖片來源:乘聯會
自主艷壓合資,新能源車滲透率相差超六成
5月,自主品牌成績依然艷壓合資品牌。
該月,自主品牌零售量達到98萬輛,同比增長12%,環比增長12%。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達到57.6%,同比增長7.3個百分點。從前5月來看,自主品牌累計份額達到56%,相對于去年同期增加6.6個百分點。
如果從批發數據來看,自主份額仍保持在60%以上。該月自主品牌批發市場份額為64%,較去年同期增長9.2個百分點。
自主份額提升,合資份額難免下滑。
數據顯示,5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量為49萬輛,環比增長8%,但對比去年同期下滑了兩成以上。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額18.6%,同比下降2個百分點;日系品牌零售份額14.8%,同比下降3.2個百分點;美系品牌市場零售份額達到6.7%,同比下降1.4個百分點。
聚焦豪華車,5月豪華車零售量為24萬輛,同比下降3%,環比增長19%。5月豪華品牌零售份額14%,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
如此反差,關鍵在于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板塊的突出成績。
圖片來源:乘聯會
據乘聯會數據,5月新能源車市場零售80.4萬輛,同比增長38.5%,環比增長18.7%。該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達到47%,較去年同期33%的滲透率提升14個百分點。
整體滲透率提升背后,自主品牌功勞很大。5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高達71.2%(3月為63.3%;4月為66.8%),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28.4%,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7.5%。
同樣能夠證明這一點的是,從月度國內零售份額看,5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零售份額71%,而合資品牌新能源車份額僅為4.5%。
此外蓋世汽車注意到,新勢力對應份額為16.3%,小米汽車等品牌拉動新勢力份額同比增長3.5個百分點。另外,特斯拉份額6.4%,同比下降0.5個點。
從車企層面來看,5月新能源乘用車企業總體走勢較強,比亞迪毋庸多說,賽力斯、理想、長安、零跑等表現也相對不錯。
該月,新能源批發銷量破萬的廠商有16家,銷量占比88.6%。其中前十家分別為:比亞迪(330,488輛)、特斯拉中國(72,573輛)、吉利汽車(58,673輛)、長安汽車(50,272輛)、奇瑞汽車(39,444輛)、理想汽車(35,020輛)、賽力斯(34,177輛)、上汽通用五菱(33,870輛)、廣汽埃安(30,420輛)。
車型方面,批發銷量超兩萬輛的車型有15個,其中排位前十的分別是:比亞迪宋(82,174輛)、比亞迪秦(52,072輛)、Model Y(45,359輛)、海鷗(35,370輛)、比亞迪驅逐艦05(32,883輛)、軒逸(28,709輛)、Model 3(27,214輛)、比亞迪元(25,711輛)、瑞虎7(23,789輛)、朗逸(22,346輛),比亞迪“含量”很高。
出口板塊也是造成自主、合資差異表現的原因之一。據乘聯會數據,隨著南美等市場的恢復,5月自主品牌出口達到31.9萬輛,同比增長27%;合資與豪華品牌出口5.8萬輛,同比增長5%。
圖片來源:比亞迪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歐美等對中國電動汽車“圍追堵截”,盡管目前來看影響還并不大,但似乎也并非毫無影響。
據乘聯會數據,5月乘用車出口(含整車與CKD)37.8萬輛,同比增長23%,環比下滑9%。其中,新能源車占出口總量的24.8%,較去年同期下降6.8個百分點。
乘用車市場進入半年收官期,6月銷量走勢向好
猶記得,今年4月,乘用車零售同環比雙雙下滑,未能延續3月趨勢逐步走強。在這背后,因價格不穩等因素導致的消費者觀望氣氛濃重,是重要原因。
正如乘聯會所說,今年車市的年初價格戰啟動早、部分熱銷車型近20%的降價力度大,從2月春節后延續到4月底的時間跨度大,參與降價的車型接近去年全年的降價車型數量,因此形成消費者暫時對價格的極度觀望,加之消費者的消費預期偏弱,暫時抑制了春季車市的啟動。
好在,5月車市新品價格戰階段性降溫,保價回購政策進一步打消用戶顧慮,頭部企業的重磅產品發布也帶動了產品供給穩定預期,前期市場觀望群體的消費熱情被激發。按照乘聯會的說法,“5月全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進入相對較好的發展階段。”
當然,5月車市表現,還受益于國民經濟運行平穩,國家“以舊換新”的政策落地實施、北京車展拉動消費熱情以及各地相應政策措施的出臺與跟進。
另外,新能源車車購稅優惠政策6月1日起剔除200公里以下微型電動車等入門車型,因而5月車購稅優惠政策退出前的搶上牌因素,也促進了新能源市場的持續增量。
著眼接下來的6月,乘用車銷售總量環比有望保持較好增長。
“乘用車市場進入半年收官期,各地方和車企努力沖刺銷量業績的意愿很強烈,新車型交付量伴隨制造企業體系能力提升,快速釋放產能占領先機,因此該月仍是銷量走勢較好的月份。”乘聯會表示。
其還提到,春季新車降價潮結束,北京電動車號牌5月底發放,以舊換新的更新拉動,有望共同推動6月購車熱度的延續。
今年4月底,商務部、財政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細則》顯示,自文件印發之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間,報廢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燃油乘用車或2018年4月30日前注冊登記的新能源乘用車,并購買符合節能要求乘用車新車的個人消費者,可享受一次性定額補貼。
其中,對報廢上述兩類舊乘用車并購買符合條件的新能源乘用車的,補貼1萬元;對報廢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燃油乘用車并購買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的,補貼7000元。
根據財政部網站消息,財政部近期已下達2024年汽車以舊換新補貼中央財政預撥資金預算,預撥資金總額為64.4億元。
企業層面,蓋世汽車注意到,自上述《細則》出臺,多車企積極響應,結合以舊換新政策推出各種優惠。據相關統計,奔馳、寶馬、奧迪、一汽-大眾、一汽豐田、東風日產、比亞迪、長安汽車、吉利汽車、蔚來、小鵬等品牌已先后宣布,在政府補貼之外疊加推出品牌方的優惠,以承接住這一波以舊換新釋放的市場紅利。
圖片來源: 財政部網站截圖
關于以舊換新政策,乘聯會強調,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的需求不同,不是能簡單全面替代的,常規燃油車消費的持續低迷是抑制車市全面回暖的重要因素,此次以舊換新等政策合理保證了燃油車消費群體的換購需求,對車市平穩發展意義很大。
其認為,“國家對當前“促進消費、提振內需”的通盤考慮和細節把握日趨清晰和精準,市場‘淘汰更新’和‘換購更新’的消費潛力將逐步得到釋放,有益于未來幾個月的車市逐步走強。”
另在其看來,5月自主車出口繼續保持強勢增長的態勢,6月預計仍會保持良好增勢,推動總體乘用車的國內外銷售總量繼續環比有較好的增長。
此外,其還提到,2024年高考人數1,342萬,創歷史新高,這也將帶來高考后的學車熱和旅游熱,有利于6月的車市持續走強。“隨著智能新能源車第三空間的體驗提升和綜合使用成本的穩定預期,今年夏季自駕游火爆程度又將有提升,私車自駕等個性化、低成本出行方式成為更多人選擇。”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33545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