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動態 | OEM Trend
小米汽車:截至6月13日,小米SU7累計交付已突破20000臺;6月單月交付將突破1萬臺,全年將保障交付10萬臺,沖刺12萬臺。
一汽-大眾:自2024年6月15日起,召回2022年7月26日至2023年6月28日期間生產的部分進口奧迪e-tron GT及RS e-tron GT電動汽車,共計251輛。本次召回范圍內的部分車輛,高壓動力電池模組內部可能發生短路,極端情況下可能導致電池模組熱失控,存在起火風險。
法拉第賈躍亭:向首位二級市場個人投資者交付了FF912.0Futurist Alliance,標志著公司重啟交付第二階段(SOD2)。與此同時,FF正考慮推出第二品牌,該品牌會將FF的高價值解決方案和科技賦能給未來的大眾放量,讓更多的大眾個人投資者和普通用戶都能夠享受到“極智科技奢華”。
特斯拉:自2024年7月1日起,召回生產日期在2019年1月12日至2024年4月26日期間的部分進口Model 3,Model S和Model X電動汽車,共計5836輛。本次召回范圍內部分車輛由于生產制造原因,導致駕駛員座椅占位功能異常,在車輛啟動后且駕駛員未系安全帶的情況下,座椅安全帶提醒裝置不能發出警示音和視覺警示,存在安全隱患。特斯拉汽車(北京)有限公司將通過汽車遠程升級(OTA)技術,免費為召回范圍內的車輛升級至2024.20.3或更高版本軟件。
日本放送協會:豐田汽車本月以后將繼續暫停3款車型的生產。
零部件企業 | Parts Enterprises
華為余承東:汽車極端測試非兒戲,嚴謹、科學、專業、公正缺一不可,強烈支持搭建汽車極端測試國家標準體系。
萬集科技:公司在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上取得了顯著進展,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測試車輛的行駛里程已經突破5萬公里。這些測試活動在北京和蘇州兩座城市分別展開,充分驗證了公司在不同道路條件和交通環境下的車路協同自動駕駛能力。接下來,公司計劃繼續擴大路測范圍,持續優化車路協同自動駕駛能力,以進一步提升車路云一體化系統下的自動駕駛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雙林股份:公司的HDM(座椅水平驅動器)、輪轂軸承、內外飾件等產品已間接向比亞迪供貨。具體供貨車型受保密協議影響暫不對外透露,請以公司披露的公告為準。
裕太微:公司車載以太網交換機芯片和車載高速視頻傳輸芯片產品線正處于高投入研發中,預計將于2025年內推出產品,成為支撐公司車載高速有線通信芯片的兩條重要產品線。
產經聚焦 | Industrial Economy
中汽協:5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95.5萬輛,同比增長33.3%,市場占有率達到39.5%。1-5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92.6萬輛和38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0.7%和32.5%,市場占有率達到33.9%。5月汽車出口48.1萬輛,同比增長23.9%。
武漢海關:今年前5個月,湖北進出口總值2625億元,同比增長7.6%。其中,出口1794.6億元,增長6.1%;進口830.4億元,增長10.8%。其中,“新三樣”(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出口84.1億元,增長超八成。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5月公眾充電樁數量比4月增加7.3萬臺,同比增長46.3%;從2023年6月到2024年5月,月均新增公共充電樁約8.0萬臺。今年1-5月,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132.8萬臺,同比上升15.8%,樁車增量比為2.9。
中信證券:特斯拉是人形機器人行業的領軍企業,馬斯克多次強調特斯拉是AI&Robotics公司。隨著馬斯克的薪酬提議提前通過,馬斯克的工作重心有望進一步向特斯拉傾斜,從而加速機器人業務的發展。除此之外,英偉達、OpenAI等科技巨頭紛紛在機器人行業加大投入,國內外的人形機器人供應鏈核心企業積極配合產業趨勢,迎接商業化進程。機器人有望進入發展快車道,建議關注科技巨頭后續在機器人上的投入和產品進展。同時建議關注機器人及核心零部件企業和從人形機器人應用中受益相關的企業。
JATO Dynamics:全球汽車行業在2023年增長強勁。去年全球總共銷售了7832萬輛新乘用車,比2022年增加了近700萬輛,增幅為10%。數據顯示,以比亞迪為首的中國品牌去年共計售出了1340萬輛新車,而美國品牌的汽車銷量約為1190萬輛。這是中國汽車品牌銷量首次超過美國。不過,日本汽車品牌在全球銷量仍然遙遙領先,去年共計售出了2359萬輛新車。除了銷售總量以外,中國的新車銷售增速也遠超美國:中國品牌汽車去年新車銷量同比增長23%,而美國為9%。
政策動態 | Policy Situation
湖北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武漢“車路云”一體化重大示范項目已獲市發改委批準,備案金額為170億(與稍早申報金額210億有不同),6月份開工。
財聯社:據悉,德國政府正在努力阻止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新的關稅,即使無法完全阻止,也希望盡可能放寬關稅條件。歐盟周三威脅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征收高額懲罰性關稅,此舉引發國際爭議,包括寶馬、大眾、梅賽德斯奔馳在內的多家車企明確表示反對,指出其負面影響遠超正面收益,且損害國際貿易的公平和自由氛圍。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此前表態稱,將嘗試并希望能成功阻止歐盟的對華關稅。德國官員們認為,在7月4日臨時關稅生效之前,歐盟或能通過談判找到解決方案,未來演變仍值得樂觀期待。消息人士稱,德國官員已經看到了回旋余地,并認為其在歐盟內部也有盟友支持。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34010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