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形勢穩(wěn)定,中國輪胎制造商全球排名飆升。
玲瓏輪胎,一家車主可能熟悉、非車主不太熟悉的中國輪胎制造商,已宣布計劃投資6.45億美元以擴大其在塞爾維亞北部茲雷尼亞寧市的輪胎生產規(guī)模,這一舉措旨在滿足歐洲市場對輪胎日益增長的需求。
據玲瓏輪胎提交給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文件,公司有意將每年各類高性能子午線輪胎的產量提升110萬套。
早在2019年4月,玲瓏輪胎就在塞爾維亞的工廠破土動工。當時,塞爾維亞政府透露,該公司將投入8億歐元建設該工廠,預計將創(chuàng)造1200個工作崗位,年產能達到1300萬條輪胎。
此外,公司還透露了擴建項目的更多細節(jié),預計該項目將占地87,903平方米,并計劃建設一個裝機容量為24兆瓦的光伏電站。整個建設預計將于2025年1月啟動,并在2030年底前完成。
據報告預測,擴建項目將帶來年平均營業(yè)收入2.818億美元和年平均凈利潤1.228億美元,同時預計包括建設期在內的投資回收期為5.79年。
茲雷尼亞寧工廠計劃于2023年開始生產卡車輪胎,隨后在2024年初增加乘用車輪胎的生產。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塞爾維亞的工廠,玲瓏輪胎還在泰國設有一家生產工廠,并在中國國內擁有五個生產基地。
玲瓏輪胎在塞爾維亞的業(yè)務是通過其子公司玲瓏國際歐洲公司來開展的。據其年度財務報表顯示,該子公司在2023年實現了14億第納爾(約合1,310萬美元)的凈利潤。
中國輪胎制造商崛起
中國輪胎行業(yè)自1958年起步,當時僅有10家生產企業(yè),年產能為100萬條。然而,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中國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輪胎生產國和消費國。目前,中國有大約300家輪胎生產企業(yè),年產量超過1億條,甚至有的數據指出,生產企業(yè)數量超過2000家,年產量更是超過2億條。
今年以來,得益于電動汽車需求的穩(wěn)步增長以及對美國和歐洲輪胎出口同比增長20%,中國的乘用車輪胎工廠的利用率已攀升至80%,為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2024年,國內輪胎行業(yè)迎來擴產潮。近20家企業(yè)公布了新的擴產計劃,涉及超過20個擴產項目和近300億元的投資。這些項目全部投產后,預計將新增年產9300萬條以上的半鋼胎和800萬條的全鋼胎生產能力。
上半年,全鋼胎市場經歷了一段冷卻期,而半鋼胎市場卻持續(xù)繁榮。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和消費者對車輛性能要求的提升,半鋼輪胎的市場需求不斷增長。為了應對這一趨勢,許多輪胎企業(yè)開始布局半鋼輪胎生產線。同時,海外市場對輪胎的需求也在持續(xù)上升,尤其是歐美地區(qū)的半鋼胎需求明顯恢復。
今年6月,Brand Finance發(fā)布了《2024年輪胎25強報告》,揭示了今年最具價值和實力的輪胎品牌。報告特別指出,全球增長最快的輪胎品牌中,近半數來自中國。值得關注的幾個中國品牌,如賽輪輪胎、玲瓏輪胎和森麒麟輪胎,其品牌價值分別實現了10%、11%和17%的增長,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巨大的海外市場需求。
Brand Finance亞洲區(qū)董事總經理Alex Haigh對此表示,在全球輪胎行業(yè)的領導品牌面臨市場挑戰(zhàn)的背景下,中國品牌的表現尤為出色。他強調,這些中國品牌在逆境中所取得的顯著增長,充分展示了中國輪胎行業(yè)的堅韌與活力。
同時,Haigh還提到,玲瓏輪胎、森麒麟輪胎以及賽輪輪胎等正在積極拓展其全球業(yè)務,通過成本效益策略來占據重要的市場份額。在通貨膨脹對傳統市場造成沖擊的形勢下,這些中國品牌的崛起標志著全球輪胎市場已邁入一個充滿競爭與機遇的新時期。
在Brand Finance評選出的25個頂尖輪胎品牌中,中國品牌占據了6席。其中,賽輪輪胎和玲瓏輪胎在品牌價值方面躋身前15名,其他上榜的中國品牌包括森麒麟、正新、建大和三角。
2023年對于中國輪胎行業(yè)而言是繁榮發(fā)展的一年,海外業(yè)務的拓展、市場需求的旺盛以及國內有利的條件共同推動了行業(yè)的迅猛增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對南美的出口量增長了33%。
2024年中國汽車出口量預計將創(chuàng)歷史新高,達到500萬輛。電動汽車的迅猛發(fā)展態(tài)勢讓西方汽車制造商感受到了壓力。有預測認為,未來20年內,全球所有的汽車都將在中國生產,這一趨勢也成為了推動輪胎需求增長的重要因素。
中國輪胎制造商通過戰(zhàn)略擴張和創(chuàng)新正在重塑輪胎行業(yè)的競爭格局,這些企業(yè)不僅在提升生產能力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還在技術和可持續(xù)性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這為它們的長期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也對歐洲、美國和日本等傳統領導者的主導地位構成了挑戰(zhàn)。
然而,盡管中國企業(yè)的影響力在不斷增強,但米其林、普利司通和大陸輪胎等傳統行業(yè)巨頭仍穩(wěn)坐市場的主導地位。它們強大的品牌價值和穩(wěn)定的業(yè)績表現充分展示了這些企業(yè)的韌性和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
靠的是新質生產力
當下,全球輪胎行業(yè)正經歷深刻變革。盡管歐洲、日本和美國的傳統巨頭仍穩(wěn)坐行業(yè)領先地位,但中國輪胎制造商的新勢力正在快速嶄露頭角。過去,中國輪胎可能只是經濟型的代名詞,但如今,這些企業(yè)已在研發(fā)和制造技術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顯著提升了自身競爭力。
中國輪胎市場匯聚了眾多品牌,能夠全面滿足各類車型和性能要求。在消費者中享有盛譽的品牌有玲瓏、三角、賽輪、中策橡膠、雙錢、風神和萬力等。
在挑選中國輪胎時,并無絕對的“最佳”品牌,關鍵在于車輛特性、駕駛習慣以及個人預算。不過,像玲瓏、三角、賽輪和中策橡膠這樣的品牌,在品質、性能和性價比上一直受到市場的青睞。
近年來,中國輪胎的可靠性有了顯著提升。為了符合國際標準,中國企業(yè)在先進生產技術和質量控制上投入了大量資金。雖然某些經濟型產品可能還存在一定限制,但眾多中國品牌的耐用性和可靠性已可與老牌國際品牌相媲美。
中國輪胎制造商最初主要服務于國內市場,以生產經濟型輪胎為主。然而,隨著市場版圖的擴張,他們開始聚焦于創(chuàng)新。
以下幾個關鍵因素推動了中國輪胎品牌的崛起,首先是先進制造技術的運用。中國輪胎企業(yè)不惜重金投資于配備最新技術的生產線,通過現代化的生產方式,確保了輪胎的高品質,嚴格符合國際標準,從而提升了產品的整體質量水平。
其次是對研發(fā)的重視。這些企業(yè)深刻認識到創(chuàng)新在全球競爭中的重要性,因此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研發(fā)工作。通過不斷研發(fā),他們成功開發(fā)出先進的輪胎配方、胎面設計和結構技術,這些創(chuàng)新技術顯著提升了輪胎的性能、燃油效率和使用壽命,滿足了消費者對高品質輪胎的需求。
再者是競爭定價策略的實施。盡管中國輪胎的品質有了顯著提升,但這些品牌仍然保持著具有競爭力的定價。這種合理的定價策略使得中國輪胎在全球范圍內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進一步拓寬了市場份額。
最后是積極的全球拓展。中國輪胎品牌正致力于在全球范圍內建立分銷網絡和合作伙伴關系,以確保其產品能夠覆蓋更廣泛的消費者群體。這種全球化布局不僅提升了品牌知名度,還為中國輪胎企業(yè)帶來了更多的商機和發(fā)展空間。
總的來說,中國輪胎品牌已經擺脫了僅作為經濟型替代品的形象,成為了全球輪胎市場的重要競爭者。憑借創(chuàng)新、先進制造和對品質的執(zhí)著,這些品牌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了極具吸引力的選擇。無論是性能、耐用性、舒適性還是價格,中國輪胎品牌都能滿足需求。隨著中國品牌的持續(xù)發(fā)展和技術突破,它們將在全球輪胎行業(yè)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注意:文章版權歸屬汽車公社,嚴禁未經授權私自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需轉載請聯系官方微信號:汽車公社】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41766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