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汽車圈,這兩三年都不會消停了。如今汽車市場環境急劇變化的大背景下,沒有人敢繼續 “默默無聞”。
當所有車企都渴望被消費者看到,迫切地去追求流量,追求曝光量,所謂“六旬老漢,勇闖直播”也就成為一件“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事實上,流量一直都在,但市場環境的變化,尤其是“飯圈化”“宗教化”的引導下,總是推動流量走向極端。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總是隱隱地感覺到,現在的汽車圈流量,正變得不正常。
甚至愈加偏頗,甚至更加瘋魔。
日子不好過,但也要勒緊褲腰帶,把日子過下去。所以如此艱難時刻,就是要“大聲說話”,把氣勢拿出來,鼓勵自己,也鼓勵消費者。
事實上,身處汽車行業的從業人士,或許都已經感受到了“寒氣”的陣陣襲來。新勢力倒閉、車企裁員,甚至連供應鏈上游的零部件企業、智駕公司等,都在做開源節流之事。
然而汽車價格戰的硝煙彌漫,喧囂混亂中,誰能夠率先沖出重圍?那些本來就聲量不大的車企品牌們,又該如何去做?
諸多不確定性融合在一起,更加助漲車企們追求流量的火焰,以至于整個汽車市場相關,都有了明顯偏向。
流量是有限資源、稀缺資源,你不去追逐流量,它就會流向競爭對手。
如今市場需求疲軟、競爭激烈,只能先吆喝起來,求個“人場”,哪怕沒有人,也需要“硬湊”。因為夸張點說,也只有等你的場子熱起來之后,才有可能轉化為“錢場”。
所以再回過頭去看,除了造車新勢力不斷動作之外,緊接著自主車企、合資車企、國企等,尤其是華為、小米強勢跨界的刺激下,所有人都一擁而上,爭奪流量、爭奪蛋糕。
而現在,新的一輪流量爭奪戰,即將打響第一槍。
爭流量,就是爭市場
成都車展前夕,長城汽車旗下魏牌全新藍山在保定上市,隨后幾天時間,問界M7 Pro、智界R7、小鵬M03等車型,相繼上市、亮相,誓要提前奪得焦點關注,打響流量第一槍。
其實不需要再三強調流量的重要性,因為所有人都知道,現在的市場環境下,爭奪流量就是爭口飯吃,爭奪市場。
只不過在這個流量爭奪過程里,一時心直口快可能很爽,但其中所產生的各種矛盾、口水仗,以及后續的長尾影響,都有可能造成品牌形象大損,甚至跌落“牌桌”。
魏牌全新藍山上市發布會上,時隔多年魏建軍罕見登臺,大談“熱愛”的故事。而在發布會之后,魏建軍的一番話,卻引發行業普遍討論。
“我們不需要他來試駕,我們讓廣大的用戶得到認可,才是認可。你不能用流量代表一個產品的價值。”
這句話的背景很簡單,就是發布會之后,某位媒體老師提及邀請周鴻祎試駕的時候,魏建軍反駁道,“流量不能代表產品價值”。
很直截了當的回應,畢竟金杯銀杯不如用戶口碑,自古以來,就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說法。但“紅衣大叔”并沒有因為魏建軍車圈前輩的身份,選擇默默承受,而是積極回應。
周鴻祎曾經通過360集團投資哪吒汽車,并成為其第二大股東,后經過一系列資本操作,又轉出了部分哪吒汽車的股權,也算得上半個汽車圈里的人。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車展期間,周鴻祎通過“個人車展”“逛展”等動作,成為與雷軍一樣“唯二”的流量源頭。
很顯然,周鴻祎是流量的擁護者,也是流量本身。對于魏建軍“不邀請試駕”言論,周鴻祎這樣回應道:
“我100%支持魏總說的不能用流量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應該叫產品加流量,產品是1,流量是后面的0,產品好流量多,1后面多個0,就體現價值越來越大。如果產品不好,那么光有流量是沒有用的,但如果產品好沒有流量,那么價值也體現不出來。”
一來一回之間,流量不就有了?而且按照一般邏輯,不久后魏建軍會與周鴻祎有一次公開碰面,雙方握手言和,一笑泯恩仇。
說實話,能夠看到魏建軍這樣的“車圈老炮”,講故事、聊市場、談行業,屬實是一件十分新鮮的事兒。而且退一步講,大佬們的口水仗,廣大消費者們必然也樂意看個熱鬧。
坊間更有一種說法,稱“黑紅也是紅”,頗有一副吵得面紅耳赤,才能取得流量。先不說這一邏輯是否正確,重要的一點在于,當所有車企們都在流量這條路上“狂奔”,甚至為了流量“招黑”,是否就需要慎重考慮一下“后顧之憂”了?
一個淺顯的道理,只有流量與產品相輔相成,才能事半功倍,相反,如果產品支撐不住流量的話,大概率會轉變成一道催命符,大廈將傾猶不知。
不能只做一錘子買賣
流量是一把雙刃劍,想要借其傷人,就要做好先傷己的準備。
黑水軍、黑公關……如今的汽車市場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不和諧因素。而且最可怕的是,流量往往會裹挾著輿論,不斷放大問題,以至像刺猬一樣,十分“扎手”。
所以在這里,還是想要勸一句,一定要謹小慎微,膽大心細。當喊出“長期主義”的時候,不要只想著“眼前生意”,更要知道對手的深淺,以及自家品牌、產品的基本素質。
其實,相對于依靠領導們的“口水仗”找流量,不妨真正沉下心來,扒一扒自己的長板與短板。
遠的不說,即將開啟的成都車展,或許沒有預想中太多的重磅車型,也沒有北京車展、上海車展的戰略意義,甚至不少人將其當成一個以“賣車”為目的的區域性車展。
但毋庸置疑的一點在于,成都車展是一個寶貴的舞臺,更是展示產品硬實力的寶貴平臺。
數據顯示,2024年7月汽車終端零售銷量全國城市排行:北京位居第一,成都位居第二,上海第三。
而2024年7月新能源汽車零售銷量全國城市排行中:北京位居第一,深圳位居第二,杭州第三,成都第四,廣州第五。
成都是西部重鎮,成都車展更是可以輻射到整個西部市場。面對這樣一塊蛋糕,各大車企為什么不能想想辦法,用真正的硬實力,征服消費者、征服市場,搶一波“巴適”的流量?
新時代,大家都需要重新思考下“賣酒”的方式——既要釀得出好酒,也要有“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思危思維。
追逐流量沒有錯,但流量也分垃圾流量與高質量流量。“黑紅也是紅”很有道理,某個角度來說也可以實現“力大飛磚”,但不要忽略的一點,互聯網有記憶,回旋鏢會懲罰每一個“嘴大”的妄言者。
此前,我們常常會看到車企領導人親自站出來做宣傳,尤其是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們。但經歷過北京車展的一番洗禮,本次即將到來的車圈流量“二戰”,真的要長一長記性了,一些不能惹的真的不要去惹了。
如今的汽車市場,熱鬧非凡。各種車評人,各種營銷手段,各種跨界車企,新老造車勢力等,大家“歡聚一堂”,競相追逐著為數不多的熱點流量、市場份額。
我們身處其中的同時,也不得不時刻提醒自己,流量不是一切,一定要警惕流量的潘多拉魔盒。
與其相對應的,正如此時汽車市場上如火如荼的價格戰。退一步講,如果放任價格毫無底線地下探下去,最后的結果,只會是滋生粗制濫造、以次充好,直到重新洗牌。
沒辦法,產品的商業邏輯就是這樣,沒有人愿意虧錢做事,汽車行業也是如此。而在整個市場重塑過程中,流量充當的角色,往往會是一把鋒利的刀,用得好能夠披荊斬棘,用不好就會傷到自己。
如果只是想做一錘子買賣,借著流量這把刀“胡砍八砍”,確實能夠達成一定的目的。
但如果真的想要口口聲聲呼喊著的“長期主義”,不妨先放下流量的“生意”心態,抬頭看看市場形勢與變化,順應時代潮流再出發。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43135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