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領克Z10 STARBUFF(電競定制版)在星紀魅族AI生態發布會上正式上市,該車是由領克與星紀魅族聯手打造,面向電競游戲硬核用戶群體。此外,生態發布會上還將發布星紀魅族StarV View AR智能眼鏡、MEIZU Lucky 08手機等智能產品。發布會后,我們對星紀魅族 COO廖清紅和星紀魅族CEO蘇靜進行了專訪,就手機、XR、車三條產品線在未來規劃、產品定位以及發展方向等方面進行了訪談和交流。
手機、XR、汽車都是重投入的賽道,目前能否為其提供持續的資金活力?同時,針對這三個重頭賽道將計劃怎樣建立長期健康的運營模式?
蘇靜:首先來講我們公司圍繞著 Flyme AIOS 這一個技術底層,這是所有硬件承載的核心。其次我們是在大吉利集團的基礎之上去做車,也就是說我們會在吉利集團的先進平臺、架構和三電等基礎上去做一個差異化的定義,去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所以我們選擇的是并不是要重投很多的工廠、產能等偏傳統造車的模式,而是會跟兄弟公司進行深度的合作,我們發揮自己的優勢,也就是在交互以及產品定義等方面的優勢,當然廖總更專業,一會補充一下。
在整個智能眼鏡賽道上,我們星紀魅族在國內甚至全球也是非常領先的,或者說是最先進的一兩家企業之一,我們的產品線今天可以看出來有兩款,明年可能還會發一款更新的產品線,這三條產品線是同時進行的。我們在整個眼鏡這條賽道上起步已經是三年之前,每一個產品的定義、毛利等等都還不錯的,所以我們認為整個AR產品線是下一代AI的終端,眼鏡也是用戶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們肯定會持續投入。
手機這個賽道大家可想而知是比較卷的,這個可能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手機行業因為國內和國際的競爭都比較卷,但是每一代的公司或者是產品,都會有一個技術變革的過程。在每個技術變革的時期,會出現很多新的機會和新的變化。所以目前來講在手機這個領域,硬件變化不是特別顯著,更核心的轉折或者變化在于整個的AIOS和AI時代的來臨,它會帶來很多新的東西,哪一家能把這個先做出來,實現多端的無縫連接和整個AI能力的應用,哪一家就會走到前面去,所以這個行業也是充滿變化的。關于我們整個公司的運營,首先來講當然是產品本身的競爭力,以及利潤等等。
廖清紅:剛剛提到,汽車是一個重投入的賽道,汽車的核心重投入主要聚焦在研發與生產領域。研發會涉及到開模、設計理念的表達、汽車的平臺,比如吉利有專門的浩瀚平臺等,由此延伸到整個生產制造的精細化流程,這些無疑是汽車產業中資產密集投入的關鍵所在。
今天,我們再來看汽車行業的競爭焦點,不難發現,其早就已經發生了改變,擁有汽車研發能力和制造能力的公司有很多,那些特別偏傳統的公司,包括國際品牌在中國的日韓企業等卻無法持續延續輝煌,這并不是他們的研發能力和制造能力不行,而是因為現在汽車的賽道本身處于轉型與變革的路上。
汽車行業已經從傳統的比機械性能到了電氣化時代、信息化時代的較量,因此智能科技就成為了新的競技場。汽車企業的競爭力不再單一地依賴于產品性能,而是擴展到了三個核心能力的綜合考量:
其一,是產品定義能力,即能否深刻洞察并精準滿足消費者需求,實現從“我造你買”到“你需我造”的轉變,當前市場已轉變為需求導向型,消費者的聲音成為了不可忽視的首要因素。這一轉變,標志著汽車行業正步入一個以消費者為中心、以智能創新為驅動的新時代。我深信我們公司已經具備了這一要素優勢,這得益于我們在 3C 領域積累的經驗,3C 是天然與客戶緊密相連的產品。以華為、小米為例,他們 3C 領域的成功經驗讓他們可以在汽車市場中更精準地把握消費者需求,從而賦能汽車產品定義。同樣,我們也擁有這樣的歷史積淀,對客戶需求有著深刻的理解與把握,在車輛定義上已奠定堅實基礎。
其二,是蘇總剛才講的智能化,無論是智能車機系統還是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發,我們均展現出相較于傳統汽車公司的更強積累。特別是在操作系統方面,我們擁有長達十幾年的深厚底蘊,這無疑是智能化競爭中不可或缺的寶貴資產。
其三,是研發和交付,鑒于我們已經擁有兩項核心競爭要素能力,我們選擇合作策略,充分利用大公司已有的平臺基礎,在此基礎上由我們去定義并發揮智能方面的優勢,可以完美實現合作共贏,這種合作模式不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資源重復投入,免掉汽車行業初期的重資產投入特性,還使我們的資金與資源得以更高效地配置,相較于傳統造車模式,這種開放合作的模式,無疑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優勢。
星紀魅族目前的業務主要涉及智能座艙這個方面,我們看到我們的友商比如華為和小米,他們進入的相對來說更深一點。隨著智能汽車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快,隨著我們在智能汽車這個行業里面做得越來越多之后,咱們在這個行業的角色或者業務的邊界是否會有調整呢?
廖清紅:剛剛提到的華為、小米都是我們非常尊敬的企業,我們比他們的體量相對會小很多,但是就我們今天講的操作系統這一部分,我們在中國和他們都具備對應的能力,其實中國很少有這樣的企業,甚至除了這三家很難再找出來,我認為我們的方式會比他們更開放。
比如從車機這一塊來講,我們看到現在車機做得好的,大部分都是從信息化、互聯網產業過來的,小米是、華為也是。我們看“蔚小理”,“蔚小理”的創業背景也是從互聯網過來的,所以他們能夠自構車機系統。這有一個背景基因輸入的問題,所以我們也有天然的優勢。
但是我們的方式和他們不太一樣,我們會更加開放,一方面我們和吉利大家庭所有的品牌,都建立了深度合作。另一方面,我們也在積極開拓和其他很多公司、品牌的合作。我們不希望每個公司都去做一個大模型,我們也不認為所有的公司都要去做一個操作系統,就像做芯片一樣,世界上做芯片能夠容納下的就幾家公司,世界上能夠做操作系統的也就幾家公司,我認為大模型也是這樣的,它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們應該都是大家庭的一員。
基于這個理念,我們秉持開放的態度,接受與各種有合作意愿的企業展開全面合作。這也是我們的目標,可以把我們的能力釋放出來,發揮更大的價值,我們在汽車方面、智能座艙方面的策略和思路是這樣的。
未來還是主要專注于智能座艙這個方面,不會再往別的領域會涉及嗎?
廖清紅:剛才說了我們也會去做整車相關的事情,剛才第一個問題我大概講一下,我們更多和成熟的汽車公司合作。還是那句話,我認為現在已有的汽車平臺已經夠多了,不管是汽車平臺,還是生產廠商,都足夠多了。我們應該把這些資源充分利用起來,而不是又去做類似同質化的事情,畢竟關于汽車的定義和智能化我們做的更好,這樣可以定義出我們的星魅友喜歡的一款車,也是我們探索的方向。
魅族現在造車的方式以及產品定義方面,跟華為和小米有什么不一樣?
廖清紅:汽車方面我剛才大概講了一下,我認為我們可能不會去做面向所有用戶都喜歡的車,像你剛才講的應該是去年年底我們官宣了這樣一件事情,大家可能會疑惑去年年底,為什么到今年現在才出來?
大家知道像雷總小米他們做汽車,應該花了三年多的時間,包括前面的調研就不止,所以汽車是一件非常謹慎的事情,并且會涉及到制造、安全的問題,所以周期一般很長。我們在去年年底官宣,今年9月份在已有的基礎上做出這個東西,已經是非常大的挑戰了,也感謝我們內部研發和合作伙伴各方面研發的努力?;氐竭@個話題,我們要做的不是小眾,而是面向未來的一批年輕潮玩人群、甚至年輕的家庭喜歡的車是什么樣子,我們會在這個思維上去思考。
比如我們今天做了一個電競座艙,大家都看到了我們的態度,雖然不是所有人都玩電競,但是中國也有相當一部分人玩電競,所以也不算非常小眾。未來,我們會針對這方面來構建我們的汽車定義,首先滿足一批人群的愛好或者是偏好。具體怎么做現在有些地方還不方便說,但是這是我們會按照這個思路來做我們新車的定義。
魅族對于折疊屏手機這一塊有沒有一些計劃,比如未來也會推出相關的產品出來?
蘇靜:折疊屏的計劃我們確實有,但是具體怎么折,雖然目前還不能披露的太詳細,但是整個折疊的計劃、整個的演化等等在進行的過程中。
到2030年有多少車企愿意采購像咱們魅族Flyme Auto這樣車機的操作系統,到那個時候汽車行業尤其是智能電動車行業它的集中度有多少,因為現在說法也不一致,有些人可能到2030年的時候只剩5家車企,有些人認為可能有10多家。
廖清紅: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你已經問到了三十步之后的事情了,任何領域、產業都有幾個發展階段。最每一層都有很多企業去做每一層的事情,做到一定的階段,在某一層的大企業開始做垂直整合,它可能就自己做自己的操作系統了。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沒有這個實力,肯定是采購,不是每一家都有這個實力來做操作系統的。
我們現在可以看到一些現象,大家知道在今年大眾和小鵬汽車之間可能會合作,以大眾今天的體量和資金難道它沒有資金去做自己的車機系統或者自動駕駛嗎?按道理它是有這個資本的,但是為什么選擇了合作?舉一個例子,不一定恰當,為什么之前像柯達、諾基亞這樣的企業,這么大的巨頭都倒下了,他們倆都沒有錢和資金嗎?有些東西不僅僅是資金的問題,它是有基因的問題。有些企業就是很強大,但你就是做不到。
所以我認為每一個公司都有自己的“堤壩”,能夠真正實現垂直整合上下這樣的公司是極少數。好多企業即使能實現垂直整合都是通過收購的方式來做到的,自己內生的是極少數,打開每個行業的發展歷史可以看一看,這是一個普遍的規律。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一定會有一些很難具備這方面能力的企業,我們愿意去和他們合作。第一現在中國的汽車企業很多,不具備這個能力的企業也很多,所以我認為我們希望把我們的能力外放,然后和他們去合作。我們是開放的。我認為我們是開放的,我們能夠開放到和各個企業形成戰略合作的程度?不一定只是生意上的合作,我認為這樣才能夠長久,這才是一個長遠、健康的行業發展。
我們可以看到歐美很多公司到了后面這個階段,這樣發展的企業比比皆是。其實在汽車行業內都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有些大的汽車公司發展最開始要做發動機,就是去收購了一家發動機公司,而并不是自己全新去設計一套發動機的。幾家戰略合作同時去投資一家tier1或者tier2公司,這樣的也比比皆是。如果我們把智能座艙看成是一個tier2,那幾家大的汽車公司之間大家形成戰略合作,聯合星紀魅族打造智能座艙,有沒有可能呢?我認為它是存在這樣的可能性的。
在推行全球化戰略,現在的進展及未來的目標有哪些?此前吉利發布了《臺州宣言》,提到了戰略協同,這會對星紀魅族帶來哪些影響?
蘇靜:首先從產品線來講,手機、眼鏡、車全部都是全球化的戰略。今天咱們也看到沙特王子的視頻了,沙特也是有相關的渠道商,直接現場采購了我們的新車。三個方向目前發展的都很快。因為現在在海外來講,大家越來越喜歡這種一體化生態,因為它作為整體一個大的渠道來說產品SKU多一些,對品牌也有利。我們三個產品一起推進,速度還是非??斓模谥袞|、拉美、中亞等一些地區拓展的速度非???,我們的產品出貨量也在迅速的拉升。其次我們人才也是全球化戰略,尤其是歐美要做的話,肯定要跟當地合作伙伴保持合作,無論是當地的渠道還是人才都要保持一定的合作。
第二個問題是關于《臺州宣言》的,首先大戰略協同是現在目前吉利集團一個比較明確的方向,這個對于我們來說也是非常有利的,我們有兩個方向,一是我們的AI戰略,星紀魅族的AI戰略跟吉利是一體的。也就是說我們所有的投入、技術路徑,以及包括我們的技術分享、底層的構建等等。實際上跟整個吉利AI是一體化去構建的,我們把我們整個的智能化能力分享給了吉利集團,包括OS的戰略一體化。
其次我們Flyme Auto,現在基本上是全系,新的車型都去使用了,就是吉利汽車、領克汽車,所以它上車的速度也非???,因為首先從用戶的角度整個Flyme Auto反饋很好,我們不斷去做用戶的維護、迭代新的功能。這條線上和整個吉利集團也是有非常深度的協同的。另外,現在吉利的領導們他們也在用魅族的手機,也會跟我們提很多的意見,給我們很多的反饋,我們今年跟吉利集團的合作越來越深,而且越來越有效,非常快速地在去合力推進產品迭代。
怎么重新評估車手互聯這個模式,它對今后汽車的競爭中到底能發揮什么樣的作用?
廖清紅:你這個問題很好,因為幾年前有一個類似的問題,我在2018年做汽車的時候,因為很多人都問過類似的問題,就是開電車,開電車比開油車好在什么地方,為什么要買電車這個問題。我當時想了很久,甚至我召集人研討都沒有研討出來電車有哪幾個點。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說電車可以聽音樂,他們說燃油車也可以聽音樂,搞個U盤導一下也可以聽。我說我可以提前開空調,就是把車打開空調。他們說這種是很小的場景,你得要求夏天爆曬不斷,我舉出了很多東西,其實都被反駁了。你剛才說沒有一個殺手級的功能點來形成從0到1的跨躍式發展。但是我逐漸釋然了,到了今天大家對電車這件事情沒有那么排斥了,我們看每年增長的比例很高。為什么?因為很多體驗在悄然地改變。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小孩坐在我車上的時候,我再也不用用U盤給他導故事了,他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的故事和聽小學五年級的故事是不一樣的,我以前每次給他準備不同的故事,我不需要了,現在的車機可以讓你張口就來,他二年級的時候直接對我們的車機系統說給我講一個孫悟空的故事,現在可能要聽《春秋》、《三國》,也可以張口就來,比如他哪一段感興趣他就告訴車機,這在之前是做不到的。
比如我們在停車,車位很窄的情況下,我這個人也不是說品德高尚,有時候會為了給別人留一點余地,避免他開門撞著我,會把我這邊留的很窄,但這樣我人就不好從車上下來了?,F在呢,我自己下來,我讓車倒進去,以前說技術好不需要自動泊車,但體驗優勢就是從這樣的點點滴滴的場景積累出來的。比如說找車,我們有時候停到地下,特別是大型的商場找車真的忘記了停在哪里了,我現在有尋車功能,我有鳴笛、閃燈某種功能我就能很快找到。你說我的記憶力很好,我下車的時候就會拍照,記錄周邊有什么,其實都可以替代這些功能。但是就是這樣的點點滴滴的便捷體驗,你就離不開它了。
再舉一些簡單的例子,我家在深圳,我朋友要用一下我的車,我現在馬上就可以在這個地方給他發一個授權,而不是說他去哪里拿鑰匙,我直接在手機上授權,授權兩天他就開兩天,而且我清楚地知道他現在把我的車開哪去了。這些功能按道理都可以以其他方式替代,比如說讓他去我家取一下鑰匙又能怎么樣呢,也可以做得到。他沒法做到百分百的無可替代,但是就是這些點點滴滴悄然之間讓你的體驗發生了變化。至少我是這樣的,我開了電車之后,我很難回到油車。
回到你剛才提的這個很好的話題,手車互聯,包括今后我們的戒指和眼鏡與手機汽車的互聯,現在沒有殺手級的應用,但是它一定會深化,今天可能只是你聽首音樂能夠自動流轉,不用重新再點開,而且自動歌詞給你放出來――不管小米體系還是鴻蒙的體系,還是我們的Flyme體系――都會構建出這樣點點滴滴的易用性或者更多的體驗,就是這種點點滴滴的積累有可能就會逐漸改變體驗和習慣。所以說它不是一蹴而就的。
再說遠一點,我以前是做無線通訊系統的,我們在3G時代、4G時代是做的非常痛苦,因為當初說3G移動云運營商經常會說我們為什么要擴容,為什么要開3G基站,或者4G基站,就說要找一個所謂的殺手級應用,我們一直找不到,我們最開始找的是什么?是視頻通話,其實只有你和家人之間通話時比較需要視頻通話。因為就算我們兩個再熟,我真的必須要看到你那張臉嗎?很多情況下其實是不需要的,除非是開會議。所以這個功能也是個偽需求。但是有了3G、4G、5G,網絡速度加快了之后,我們現在再看看,如果沒有這些功能可能完全不行。
在十年前、二十年前,3G、4G的時候,沒人會想到我把網絡布寬了,上面要跑什么,沒人會想到快手、抖音,但是今天就出來了。所以說當你底層打通了,它上面的應用會逐漸構建起來,這是我的一個理解。
因為咱們之前說是軟件定義汽車,剛才提的需求定義汽車。咱們今天發布的這款車(領克Z10 STARBUFF)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這個類似的業務,以后會不會繼續拓展?
蘇靜:吉利汽車、領克汽車,包括紅旗等,當然也補充了上一位媒體朋友的問題。我們從去年領克08開始的Flyme Auto,到現在為止一年時間,整個的拓展是非??斓?,除了整個在吉利系的適配之外,我們在紅旗E007、E009也是用到Flyme Auto的AIOS系統,所以我們跟其他的車企都保持著密切的溝通,現在我們的Flyme Auto團隊是很忙的。
我們覺得智能座艙還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現在包括整個的單人場景、雙人場景、三人場景,或者四個人的場景,分別不同的場景怎么去做等等。它會隨著整個智駕的前行,也不斷往前走,這個是我對智能座艙和智駕的判斷。所以智能座艙整個Flyme Auto本身不只是車手互聯,它還會不斷迭代自己各項的功能和使用,像這種一旦使用,相信就回不去了。這就是為什么用了Flyme Auto消費者,也希望更多的車型去裝,也就是這個邏輯,我們也會不斷的提升,這個是我們對于整個Flyme Auto的一個規劃。(編譯/汽車之家 姚宇)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之家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48432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之家,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