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世汽車訊 據彭博社報道,10月4日,歐盟成員國投票贊成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征收最高達45%的進口關稅,此舉加劇了中歐之間更廣泛的貿易沖突。
其中,歐盟將在現有10%的關稅基礎上,對上汽集團、吉利和比亞迪分別加征35.3%、18.8%和17%的關稅;對特斯拉在中國生產的進口汽車加征7.8%的關稅;另外,對其他配合歐盟調查的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統一加征20.7%的關稅。
據悉,關稅將從下個月開始正式實施,為期五年。知情人士透露,在投票中,有10個成員國(保加利亞、丹麥、愛沙尼亞、法國、愛爾蘭、意大利、拉脫維亞、立陶宛、荷蘭和波蘭)投票支持,5個成員國(德國、匈牙利、馬耳他、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亞)投票反對,12個成員國(奧地利、比利時、克羅地亞、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國、芬蘭、希臘、盧森堡、葡萄牙、羅馬尼亞、西班牙和瑞典)棄權。
圖片來源:歐盟
不過,歐盟與中國將繼續談判,以尋求關稅的替代方案。雙方正在探討是否能就一項控制出口價格和數量的機制達成協議,以取代關稅。
歐盟委員會在宣布關稅最終決定的新聞稿中說道:“歐盟與中國仍在積極努力,探索一個完全符合世貿組織規定的替代方案。”中國商務部肯定了歐盟繼續談判的政治意愿,同時表示,歐盟關稅將“動搖并阻礙”中國企業在歐洲投資的信心。
針對歐盟最新的關稅決定,吉利控股集團發表聲明予以批評,稱此舉“不具建設性,并可能阻礙中歐經貿關系,最終損害歐洲企業和消費者利益”。數據顯示,去年,歐盟與中國的貿易額達到了7,390億歐元(約合8,150億美元)。
10月4日,大眾汽車的一位發言人也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歐盟關稅是“錯誤的做法”,不會提高歐洲汽車工業的競爭力。
過去三年間,中國產電動汽車在歐盟市場的份額從約3%攀升至20%以上,其中,中國本土品牌約占8%的市場份額,而從中國出口汽車到歐洲的特斯拉等國際公司則占據了其余市場份額。
在中國國內市場需求放緩、利潤空間受到擠壓之際,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將不得不決定是自行承擔歐盟關稅成本還是提高售價以轉嫁成本。歐盟關稅已經促使一些中國汽車制造商考慮在歐洲建廠,因為這可能有助于他們規避關稅。
不過,大和證券(Daiwa Securities)分析師Kevin Lau表示,歐盟加征關稅對中國汽車制造商整體產生的“影響將較小”,因為中國車企在歐洲地區的銷量僅占其總銷量的一小部分。據他估算,今年前四個月,比亞迪、吉利控股集團和上汽集團在歐洲的銷量僅占總銷量的1%至3%。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49101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