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業的興起,帶動人力資源的走向。
現下,在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之外,低空經濟正在逐漸嶄露頭角并形成成規模的人才缺口,這一趨勢正在創造新的就業方向。與此同時,這也意味著勞動力將朝著創新型轉變,以適應新的就業浪潮。
10月8日,蓋世汽車注意到,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在回答就業問題時表示,新的經濟形態也會催生新的就業需求。
“比如,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催生了無人機操控員這樣一個新崗位。據有關部門測算,現在我國這個崗位的就業人才缺口高達100萬人。”李春臨提到。
企業行動:汽車產業與低空經濟“交互融合”
低空經濟雖然并非近兩年新興起的概念,但該產業成規模且逐漸展現無限商業化潛力的時間卻并不長,故此處對其具體闡釋仍做詳細說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曾在發布的文章中表示,低空經濟是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各類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代表低空經濟發展的兩大支柱性產業,即有人機產業與無人機產業。
低空經濟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飛行、低空保障以及綜合服務四個方面,而低空飛行是低空經濟的核心產業,牽引著整個低空經濟產業。
在低空空域范圍內,以通用航空為主體的民事飛行活動及其他各類飛行活動能夠帶動上下游及相關產業發展。“綜合性經濟形態”體現了低空經濟涉及民用、警用、軍用等多個領域、橫跨一二三產業,孕育以“低空經濟+”為基礎的廣泛應用藍圖。
近年來,低空經濟受到了政策端的極大鼓舞。
就2024年來看,蓋世汽車在《低空經濟政策一覽:“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中寫道:據統計,有超20個省市將低空經濟寫進202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以及發布更加清晰的目標指引。
如《安徽省加快培育發展低空經濟實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指出,到2025年,其低空經濟規模力爭達到600億元,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80家左右。
河南《促進全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則提出到2027年,計劃建成20個左右通用機場及兼具通用航空服務功能的運輸機場,低空經濟規模將達到500億元,規模以上企業達60家左右。
政策指引疊加產業機遇空前爆發,低空經濟產業吸引了不少車企、動力電池廠商以及自動駕駛相關企業爭相入局。
在車企方面,除卻眾所周知的諸如小鵬與吉利等早期參與者,今年7月初,廣汽集團與億航智能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探討成立合資公司,共同實現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產品生產及推廣應用。在此之前,廣汽集團與廣州空港委、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億航智能四方曾于今年2月簽署了低空經濟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廣州市低空經濟加快發展。
圖片來源:廣汽集團
在動力電池廠商方面,包括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國軒高科、孚能科技等多家鋰電池龍頭企業皆先后高調入局低空經濟賽道。
其中,寧德時代在上海發布了最新的凝聚態電池,單體能量密度為500Wh/kg,可應用于載人航空電動化的全新場景。據介紹,目前寧德時代正在進行民用電動載人飛機項目的合作開發,該電池執行航空級的標準與測試,滿足航空級的安全與質量要求。
在自動駕駛企業方面,蓋世汽車此前報道,8月14日,楚航科技正式宣布與航電飛控企業上海獅尾智能化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據介紹,此次雙方的戰略合作,將整合楚航科技在4D毫米波雷達智能感知技術上的優勢與獅尾智能在航空飛行器自主飛行領域的積累,共同探索低空經濟的新模式、新業態。
人才行動:大型無人機執照數量偏少,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短缺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政策,還是資本與企業,驅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永遠排除不了“人”的力量。
低空經濟產業的爆發需要無數人力的驅動,這也就意味著,新的就業窗口,打開了。
在政策層面,近年來我國政府在不斷完善無人機操控員的資格管理與培訓體系。
據悉,從2014年開始,中國AOPA在民航局授權下對民用無人機操控員資質和培訓管理進行了初步探索,隨著民航局對無人機操控員資格管理的全面接管,行業標準逐步完善,為人才培養提供了制度保障。
9月25日,經中國民用航空局批準,中國航空運輸協會正式成為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操控員執照考試管理服務提供方。
根據交通運輸部數據,截至目前,持有現行有效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的無人機企業總數超1.4萬家,持有無人機操控員執照的人員數量超22.5萬人。
今年上半年,新注冊的無人機將近60.8萬架,較去年年底增長48%;無人機累計飛行小時數達981.6萬小時,較去年同期增加13.4萬小時。
根據民航局發布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操控員和云系統數據統計報告(2023年)》,截至2023年底,全國共有95個無人機操控員執照考試點,其中30個為2023年新增考試點,較上年增長31.5%。
各機型中,多旋翼無人機操控員執照考試通過率較高,理論考試、實踐考試通過率分別為84.70%、97.26%,反映出該機型在培訓、考試方面相對成熟。
然而,在產業爆發前期,人才資源配置一般會出現“有失偏頗”的現象,這也實屬正常。
有分析顯示,目前,我國無人機操控員的數量與市場需求之間存在明顯的矛盾。
根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在已發放的民航無人機操控員執照中,主要集中在小型無人機的執照,而中大型無人機的執照數量相對偏少,導致專業飛手供不應求,尤其是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短缺。
另外,蓋世汽車還了解到,有信息表明,目前無人機駕照培訓市場價格較高,一般在1萬-2.5萬元之間,這也可能是導致執照數量相對較少的原因之一?。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49150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