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是大勢所趨,也是全球性的新興產業。中歐雙方應該攜手共進,共同推動電動汽車產業的創新和發展,為全球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貢獻自己的力量。歐盟試圖通過加征關稅來保護自身缺乏競爭力的汽車市場,減緩中國電動車在歐洲市場的擴張速度。這種做法是短視的,并不能實質性解決歐盟汽車產業面臨的問題,而且會破壞中歐貿易關系,影響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所有努力。
投票風云起
10月4日,歐盟成員國投票贊成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征收高達45%的進口關稅,關稅將從下個月開始正式實施,為期5年。據悉,在投票中,有10個歐盟成員國投票支持,德國、匈牙利、馬耳他、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亞投了反對票,另外12個國家棄權。
● 10國贊成:法國、意大利、荷蘭、波蘭、丹麥、愛爾蘭、保加利亞、愛沙尼亞、立陶宛和拉脫維亞;
● 12國棄權:比利時、捷克、希臘、西班牙、克羅地亞、塞浦路斯、盧森堡、奧地利、葡萄牙、羅馬尼亞、瑞典和芬蘭;
● 5國反對:德國、匈牙利、馬耳他、斯洛文尼亞和斯洛伐克;
圖片來源:歐盟
此次投票結果充分展現了歐盟內部在對華貿易政策上的巨大分歧。歐盟內部的這種分歧不僅反映了各國在經濟利益上的考量,也凸顯了歐盟在對華貿易政策上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盡管目前提案得以通過,但中歐雙方仍在繼續談判,未來的貿易局勢仍充滿變數。
意見并不統一
· 歐洲各國立場各異
贊成加征關稅的國家,如法國、意大利等,主要是出于保護本國汽車產業的目的。他們認為中國電動車的大量涌入將會對本國汽車制造商造成了嚴重沖擊。
以法國為例,其標致、雪鐵龍等品牌在全球市場上面臨激烈競爭,國內市場需求也在下滑,因此希望通過加征關稅來為本國企業贏得喘息之機。由于法系車在中國的市場上幾乎沒有什么存在感,法國對于中國電動汽車進入歐盟市場表現極為抗拒。投了贊成票的意大利,盡管其支持加征關稅,但也強調反對“貿易戰”,希望在互惠原則基礎上與中國繼續合作,實現雙贏,以維護全球經濟穩定。
法國和意大利的立場其實早就有跡可循。法國政府在2023年宣布將從2024年1月起推出新的電動汽車現金補貼措施。法國電動汽車補貼新規更青睞法國和歐洲制造的電動汽車,同時將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拒之門外”。當時多位法國財政部官員表示,由于缺乏平價的歐洲產電動汽車,此前法國三分之一的補貼都提供給了購買中國產電動汽車的消費者,這導致中國產電動汽車進口量大幅增長,嚴重沖擊了法國乃至歐洲汽車制造商,也使雙方之間的競爭差距越來越大。
“意大利制造”部部長烏爾索在今年9月與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會面時表示,希望歐中雙方通過對話磋商,妥善解決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他還表示,中國是意大利重要經貿伙伴。意方對擴大對華經貿往來意愿強烈,愿支持兩國中小企業開展務實合作。意大利汽車產業在研發設計、整車制造等方面擁有獨特優勢,歡迎中國車企赴意投資,這是意方作出的戰略性選擇。意方不愿看到歐中之間貿易摩擦升級,這將損害各方利益。
意大利希望吸引更多中國車企赴意投資,而這一意愿也從側面展現出意大利汽車制造業的困境。根據意大利汽車制造商協會(ANFIA)的數據,由于國內市場需求疲軟以及全球市場競爭加劇,意大利汽車產量自2017年以來持續下降。2017年意大利汽車產量約為110萬輛,2022年下降到不到70萬輛,盡管2023年回升至73萬輛,但仍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意大利政府意識到汽車產業產能不足對整體經濟的影響,一方面正在與該國唯一的大型汽車制造商Stellantis集團進行談判,希望將其在意大利的汽車年產量提高到100萬輛。另一方面,意大利政府也希望通過補貼、稅收優惠和投資激勵政策,引進更多汽車制造商,加速意大利汽車制造業的發展。
反對加征關稅的國家如德國、匈牙利等,主要考慮的是其經濟的長遠發展,以及中歐貿易關系的重要性。德國汽車出口的三分之一就是銷往中國市場,德國的汽車行業,尤其是梅賽德斯 - 奔馳、大眾等品牌,與中國市場有著深厚的聯系。一旦歐盟向中國電動車加征關稅,中國可能采取報復措施,這將使德國經濟遭受重創。德國汽車制造商也警告稱,關稅生效可能會導致德國在華投資項目受阻,影響德國汽車的出口。
德國一直以來都對加征關稅持反對意見,主要是擔憂此舉會沖擊本國的汽車工業。汽車工業在德國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是該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汽車制造業不僅為德國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約占全國工作崗位的5%),同時汽車出口也為出口收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根據相關數據,中國約占德國汽車出口的30%-40%,是德國汽車出口的最大市場。作為世界汽車制造強國,德國汽車制造商大眾集團、奔馳和寶馬對中國市場非常依賴,中國市場約占其總銷量的三分之一。以大眾集團為例,2023年大眾集團在全球的銷量約為924萬輛,其中中國市場銷量約為324萬輛,是其最大的單一市場。一旦在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出口到歐洲時被征收更高額的關稅,會極大影響中歐經貿關系,如果中國采取反制措施,受損不可估量。
匈牙利對華政策向來以友好著稱,雙方的合作甚至被譽為“一部長達幾十年延綿不絕的友誼史”。在匈牙利汽車產業目前的轉型升級中,中國企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根據蓋世汽車的不完全統計,在整車領域,蔚來汽車和比亞迪分別在匈牙利投資建造了能源工廠和整車工廠。在動力電池領域,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欣旺達、華友鈷業、格林美、恩捷股份、震裕科技、科達利、先導智能、航可科技和智佳能在匈牙利的投資布局涵蓋上游材料端、設備端及下游電池回收端。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指出,歐盟的決定限制了自身的競爭力、增長和發展能力,對世界貿易構成巨大威脅,也將極大影響匈牙利的出口導向型經濟。
西班牙等棄權國家在經濟利益和政治立場之間艱難平衡。他們既不想得罪歐盟內部力量,也不想破壞與中國的經濟關系。
例如西班牙,其豬肉出口高度依賴中國市場,擔心中國的反制措施會打擊國內的豬肉行業。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曾提出歐盟應重新考慮關稅立場,雖最終棄權,但相比之前的贊成票,立場已有所緩和。西班牙經濟部長卡洛斯·奎爾波認為歐盟應保持談判開放,爭取在價格和電池生產遷移等議題上與中國達成共識。
隨著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在今年9月份訪華,西班牙對華電動車關稅立場從“支持”轉變為“希望中歐尋求折衷方案”。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訪華期間還試圖吸引中國企業去西班牙投資,特別是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據悉,西班牙在9月10日表示,中國遠景科技集團(Envision Group)已簽署一項協議,計劃在西班牙投資10億美元建設綠色氫能園區,以幫助西班牙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目標。
· 相關車企強烈反對
中國進口乘用車市場中,德系車企銷量規模達到40萬輛以上,其中BBA+保時捷就占到一半以上份額,因此也最容易在中國可能的對等反制措施中受傷。此次投票過程中,奔馳、寶馬、大眾等車企紛紛發表聲明,強烈反對加征關稅。
梅賽德斯-奔馳發布聲明稱,“我們堅信反補貼關稅會長遠地削弱一個行業的競爭力。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將給各方帶來繁榮、增長和創新。因此,我們認為歐盟委員會擬定的征收反補貼關稅是一個錯誤,這可能會導致深遠的負面結果。如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的是,歐盟和中國應當保持對話,并達成一個符合雙方利益的協商解決方案。我們相信,雙方能夠找到這樣的解決方案。雙方需要時間來形成這樣一套解決方案。因此,我們呼吁歐盟委員會推遲其所決定措施的實施。梅賽德斯-奔馳始終支持基于世貿組織規則的自由貿易,包括所有市場參與者應享有同等待遇的原則。因此,我們緊迫地需要避免影響互惠互利貿易秩序的措施。”
大眾汽車表示:“我們堅持此前的立場,即歐盟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是錯誤的做法,并不會提高歐洲汽車工業的競爭力,反而中國方面任何潛在的反制關稅對德國汽車行業來說都尤其危險。我們呼吁歐盟委員會和中國政府繼續進行建設性的談判。”
寶馬集團首席執行官Oliver Zipse表示,歐盟10月4日投票決定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征收高達45%的關稅,這是“對歐洲汽車工業的致命信號”,現在歐盟委員會和中國之間需要迅速找到解決方案,以避免一場沒有任何人受益的貿易沖突。寶馬集團指出,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額外關稅完全行不通,不僅不能提升歐洲汽車制造商的競爭力,還會損害全球業務企業,限制歐洲消費者的電動汽車供應,破壞自由貿易原則。
· 相關部門、商會及組織呼吁談判
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表示,“電動汽車行業對歐洲未來的競爭力和綠色產業領導地位具有巨大潛力。歐盟汽車制造商和相關行業已經在投資和創新,以充分開發這一潛力。只要我們發現有證據表明他們的努力受到市場扭曲和不公平競爭的阻礙,我們就會果斷采取行動。我們將在充分尊重歐盟和國際義務的情況下開展這項工作。此次反補貼調查將是徹底、公正和以事實為基礎的調查。”
對此,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對于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案,中方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中方堅決反對歐方在此案中不公平、不合規、不合理的保護主義做法,堅決反對歐方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反補貼稅。
圖片來源:商務部
商務部發言人還表示,中方堅決反對歐方的終裁草案,但也注意到歐方表達要繼續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的政治意愿。中歐技術團隊將在10月7日繼續進行談判。中方希望歐方清醒認識到,加征關稅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動搖和阻滯中國企業對歐投資合作的信心和決心。中方敦促歐方真正展現出落實政治意愿的實際行動,回到通過磋商解決貿易摩擦的正確軌道上來。中方也必將采取一切措施堅定維護中國企業的利益。
歐盟中國商會、德國工業聯合會等組織積極呼吁繼續談判,防止貿易沖突升級。歐盟中國商會發布聲明,對歐方推進貿易保護主義措施表示強烈不滿,強調征收高額反補貼稅不僅影響中國企業,也將對歐洲及全球企業在華生產電動汽車帶來干擾,最終削弱歐洲市場自身的競爭力和全球電動汽車產業鏈的活力。德國工業聯合會總干事塔尼婭·格納強調,德國工業界呼吁繼續談判,防止貿易沖突升級,同時要平衡歐洲工業界與中國穩定經濟關系的利益。
可能走勢
歐盟針對中國電動車提高關稅是大概率事件。
盡管當前歐盟成員國投票通過了對中國電動車加征關稅的提案,但這并非最終結果。歐盟委員會將在 11 月 4 日前作出終裁決定,這期間中歐雙方的談判仍在繼續,關稅水平存在調整或取消的可能性,盡管這種可能性較低。
從歐盟方面來看,一方面,根據歐盟反補貼調查法定全程,歐盟終裁實施方案需在開啟反補貼調查后 13 個月內完成。目前距離這個期限還有一定時間,歐盟委員會在這期間可能會充分協調不同成員國的利益需求和意見,從而對目前的方案進行修訂。另一方面,中歐雙方依然沒有放棄就電動車輸歐最低價格開展的談判,這意味著在終裁方案實施前的一個月時間內,對華電動車關稅水平可能因雙方協商而出現調整甚至取消。此外,歐盟目前的征稅方案補充了終裁后繼續和中國就關稅進行協商的條款,這也為未來關稅的調整留下了一定空間。
然而,從現實情況來看,歐盟在終裁中大幅度調整和取消對華電動車關稅的可能性很低。歐盟啟動此次反補貼調查并執意征收高額關稅,其背后反映出歐盟在對華經貿關系處理上的競爭目標和地緣政治對抗目標。在當前的國際局勢背景下,歐盟可能會繼續堅持其保護本土汽車產業的立場。
影響與建議
· 短期沖擊不可避免
高關稅無疑會在短期內對我國電動車出口造成困擾。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生產國,歐盟市場一直是重要的海外銷售目的地之一。
據統計,2023 年中國出口的120.3萬輛新能源汽車中,到達歐洲市場的占比達38%。如今加征高額反補貼稅,使得我國電動車在歐洲市場的價格優勢大幅削弱。以比亞迪ATTO 3為例,在德國市場起售價為3.799萬歐元,若加上17%的臨時關稅后,成本上漲約4400歐元,與定位接近的大眾ID.4相比價格優勢被拉平至僅有1000-2000歐元。這將導致我國電動車在歐洲市場的競爭力下降,銷量可能大幅下滑。
高關稅還會促使部分車企調整生產和銷售策略。一些車企可能會考慮將生產基地轉移至其他國家或地區,以規避高額關稅。目前,長城汽車宣布關閉其德國辦公室。同時,部分車企可能會減少對歐洲市場的投入,轉而開拓其他海外市場。然而,這種調整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資金,且可能面臨新的市場風險。
此外,高關稅可能引發潛在的第三方市場對我國資本和商品的憂慮。其他國家可能會擔心中國電動車因歐盟加征關稅而轉向其市場,從而采取相應的貿易保護措施。這將使我國車企在短期內遭遇來自歐盟市場和非歐盟市場的雙重沖擊。
· 長期發展靠本地化生產與持續經營
從長遠來看,高關稅并不能阻擋中國電動車的發展。中國電動車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強大的技術實力和供應鏈優勢。面對高關稅的挑戰,中國車企將更加注重技術創新和產品質量提升。例如,吉利控股集團始終支持自由貿易,主張公平競爭,嚴格遵守世界各國法律法規,為全球用戶提供卓越的產品和服務。同時,中國車企將積極開拓新的海外市場,尋找新的增長點。在全球綠色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電動車是私人乘用車的正確發展方向,中國電動車的競爭優勢將在全球范圍內得到進一步體現。
對于中國電動車企業來說,應積極應對挑戰,尋求突破。
首先,中國車企應該加快國際化步伐,通過在海外建廠、成立合資公司等方式,實現本地化生產和銷售,以規避貿易壁壘。目前,比亞迪、吉利、上汽集團、奇瑞、長安汽車、小鵬汽車、零跑汽車等車企已計劃通過歐洲建廠、成立合資公司、利用現有合作伙伴的產能等本土化手段來避開反補貼關稅的影響。
企業要重視布局產業鏈多元化和區域化,減少對歐盟市場的依賴。
例如,可以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合作,開拓新興市場。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電動車企業在南美、非洲、中東等地的市場份額逐漸增加,這些地區對電動車的需求也在不斷上升。通過拓展這些市場,中國電動車企業可以降低對歐盟市場的依賴風險,提升自身在全球汽車產業鏈的穩定性和韌性。
企業要加強技術創新,提升產品質量和競爭力。
在全球綠色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電動車是私人乘用車的正確發展方向。中國電動車企業應加大在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提高電池續航里程、充電速度等關鍵技術指標,為全球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企業還應加強在世界貿易組織等多邊貿易機制內的發聲,針對歐盟違規行為維護自身的貿易利益。中國電動車產業所形成的競爭優勢絕非來自補貼,而是來源于激烈市場競爭下所發展的整體供應鏈優勢。中國電動車企業應積極向世界貿易組織反映歐盟的不合理貿易保護措施,爭取公正的貿易環境。
總之,雖然目前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征關稅的局勢較為嚴峻,但中國電動車企業仍有機會通過積極應對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49199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