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2024廣州車展開幕,全球首發車78臺
第一電動11月15日消息,第二十二屆廣州國際汽車展覽會(簡稱2024廣州車展)正式開幕,展期為2024年11月15日至24日。
本屆車展將展示全球首發車78臺,展車總數達到1171臺,其中新能源車512臺。
在國內車市極度“內卷”的當下,不少車企或品牌遭受了銷量重創、經營虧損,甚至面臨著倒閉危機。本屆車展共有12家車企或品牌缺席,如捷豹路虎、極星、斯巴魯、捷尼賽思、啟辰和勞斯萊斯等,缺席的原因大體相同。
▍極氪控股領克,昨日美股大跌
第一電動11月14日消息,吉利控股宣布增持極氪,并由極氪控股領克。在當日晚間舉行的三季度財報電話會上,極氪CEO安聰慧就“極氪與領克整合”這一重大舉措回應了投資者提問。
安聰慧說,兩個品牌雖然定位不同,但售價上存在交叉點,若不整合將帶來競爭問題,運營中也會存在內部矛盾,同時還會受到外界詬病。此外,兩個品牌原本在研發、銷售等方面共享,若不整合將存在重復投資的情況。
安聰慧表示,預計將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股權結構調整。品牌層面,極氪與領克將保持雙品牌戰略,相對獨立、相互區隔,實現市場覆蓋最大化。極氪聚焦中大型車,中型車聚焦純電,大型車搭載混動;領克主打中小型車,小型車聚焦純電,中型車搭載混動。在制造和供應鏈方面,充分發揮規模化效應,預計可提升工廠產能利用率3-5%。渠道建設方面也將高度互補,大幅降低成本。
受此消息影響,昨日極氪美股(股票代碼ZK)收盤大跌23.68%。
▍天津最大奧迪4S店“永濠奧達”被曝閉店跑路
界面新聞11月14日報道,天津最大的奧迪4S店“天津永濠奧達”近日被曝閉店跑路。有多位車主反映稱,該店后續無法提供保養等服務,之前充值的余額也無法提取,單筆金額在幾千到幾萬元不等。也有車主表示,自己交了80萬元的購車款,如今無法提車。
報道援引一份通知文件顯示,“天津永濠奧達”的資金鏈因為合作多年的某銀行突然抽貸而斷裂,11月12日起停止營業,目前正在尋求解決方案,12月12日前給出答復。這份通知文件蓋有“天津市永濠奧達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的公章。
通知下發當日,即有大批車主集體上門維權,店內沒有銷售人員但仍有多臺展車;11月13日,店內所有展車均已被拉走,電視機也不例外。目前,“永濠奧達”4S 店的客服電話已無人接聽,官方公眾號訪問申請被設定為自動回復“敬請關注”,小程序也已經無法登錄會員查詢信息。
▍哪吒汽車推進戰略調整
11月14日第一電動消息,哪吒汽車正進行重大戰略調整,包括壓縮整合部門和優化管理層級,旨在提高人效40%,組織運營效率提升50%,并大幅降低運營費用50%以上。公司目標是到2025年2月實現經營現金流轉正。南寧產業投資集團與哪吒汽車達成戰略合作,提供供應鏈金融支持,助力哪吒汽車統籌南寧基地的原材料采購、生產、物流及KD件出口等業務。哪吒汽車近期被曝大規模裁員,內部人士稱人員調整主要為降本,調整是整體性的,沒有統一比例,否認裁員比例達70%的說法。公司正通過精簡業務、聚焦核心、組織優化和薪酬績效改革等措施,構建更集中高效的組織架構,并根據業務要求和未來發展需要進行部門整合。
▌國內
▍華為余承東直播預告,尊界即將亮相
11月14日,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宣布,華為鴻蒙智行四界車型將首次齊聚廣州車展,并計劃于上午10:00在微博直播間與大家分享相關信息。此次車展中,問界、智界、享界車型均已發布,而江淮與華為合作打造的首車——鴻蒙智行“尊界”官方賬號已在抖音平臺上線,新車Logo已亮相,但賬號暫未發布任何作品。
余承東在2024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透露,華為與江淮汽車合作的超高端品牌“尊界”將在廣州車展正式亮相,并計劃于明年春季前正式上市,預計售價超過一百萬元。
▍路特斯發布超900V超級混電技術“路遙”:續航超1100km+5C閃充
11月14日第一電動消息,路特斯推出了行業首個超900V的百萬級超級混電技術“路遙”。該技術可實現超過1100km的綜合續航里程,并具備5C閃充充電能力,包括插入式閃充和行駛中自主閃充。官方宣稱,搭載“路遙”技術的車型在動態行駛中充電速度是放電速度的5倍,但具體運用時間及更多參數信息尚未公布。
路特斯集團CEO馮擎峰曾表示,增程技術不適合路特斯,他認為增程技術的主要問題是發動機不參與驅動,且高速行駛時耗電量大。馮擎峰認為,發動機應參與驅動,實現電油共同驅動,以獲得更大的馬力。
▍阿維塔11增程版即將發布
11月14日第一電動消息,長安汽車宣布阿維塔品牌將于11月15日舉行發布會,屆時將推出阿維塔11增程版車型。阿維塔11和阿維塔12已于6月完成增程車型申報,均搭載長安汽車生產的1.5T發動機作為增程器,最大功率115kW,驅動電機峰值功率231kW。2024款阿維塔11于今年4月上市,新增暉金車色,全系標配前排雙零重力座椅等,售價30.08萬元起。阿維塔11 2024款配置亮點包括三顆隱藏式激光雷達、全向防碰撞系統CAS 2.0、鴻蒙座艙等,展現智能駕駛和用戶體驗的先進性。
▍深藍SL03純電精英型發布:13.99萬起,3C超充,530公里續航
11月14日第一電動消息,深藍汽車發布了2025款SL03純電精英型,官方指導價13.99萬元。新車標配3C超充技術,充電峰值功率達3C水平。外觀延續在售款風格,內飾新增星閃黑配色,配備10.2英寸儀表盤、14.6英寸中控屏等。動力上,純電車型后置單電機,CLTC純電續航530公里,搭載19英寸輪輞、電動隱藏式門把手等配置。
▍小鵬P7芯片眾籌成功啟動研發
快科技11月14日消息,小鵬汽車宣布小鵬P7智能座艙芯片眾籌成功,正式啟動研發。這是行業內首個通過眾籌方式成功研發車機芯片的案例。11月11日12點開啟的老車主芯片煥新活動,在4000名用戶支持下,于11月14日晚18:03達成目標。座艙芯片煥新價格為4999元,升級至8295芯片,內存增至16G,開機速度提升3倍,車機流暢度提高2倍。智駕芯片煥新價格為19999元,實現單Orin至雙Orin的升級,智駕算力躍升至508TOPS。小鵬汽車表示,采取分車型眾籌方式是因為硬件升級需要消耗較高的研發成本,包括控制器重新設計研發、軟件系統適配研發等,共需投入10個月和900萬的研發費用。眾籌模式可讓用戶先行下單,達到一定數量后再啟動研發,提升研發效率。
▍MG ES5純電SUV上市,11.69萬起,最大續航525公里
網易汽車11月14日報道,上汽名爵旗下純電SUV MG ES5于11月初上市,官方指導價11.69萬元至14.69萬元。基于“星云”純電架構開發的MG ES5定位15萬級純電SUV市場,與MG ONE尺寸相當。外觀設計運動氣息濃厚,內飾雙聯屏設計,配置豐富,包括電動調節座椅、后排出風口等。動力系統采用單電機后驅布局,最大功率125千瓦,峰值扭矩250牛·米,最高車速170km/h,0-100km/h加速8秒,CLTC工況續航提供425公里、515公里和525公里三種版本。
▌國際
▍美國10月CPI符合預期
11月14日消息,美國時間11月13日,美國勞工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10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升2.6%,環比上升0.2%,均符合市場預期,結束了此前連續六個月的下降趨勢。核心CPI維持在3.3%,與9月持平。這一數據的公布使得市場對美聯儲12月降息的預期顯著升溫。
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布雷納德表示,10月CPI數據已接近疫情前水平,拜登政府將繼續努力降低家庭開支,并反對破壞降通脹進程的政策。華爾街分析師普遍預計,美聯儲在12月繼續降息25個基點的可能性極高。芝商所FedWatch工具顯示,美聯儲12月降息的概率已大幅提升至79.3%。
▍特斯拉歐洲推免費充電服務,庫存車打折
11月14日蓋世汽車訊,特斯拉在歐洲市場面臨挑戰,今年汽車交付量同比減少約8.5萬輛。為提升銷量,特斯拉第四季度全球目標至少交付51.5萬輛汽車。為此,特斯拉在歐洲推出為期一年的免費超級充電服務,并在本季度初對庫存車輛進行打折銷售。在德國,特斯拉為新款Model Y提供6000歐元的直接折扣,以期扭轉上半年銷量下降42%的趨勢。
▍OpenAI擬明年推出“Operator”AI代理,自動化執行多步驟任務
11月14日消息,OpenAI即將推出名為“Operator”的人工智能代理,該代理能夠代表用戶執行計算機任務,如編寫代碼或預訂旅行。計劃于明年1月發布研究預覽版,并通過API向開發人員提供。OpenAI一直在推進代理相關研究,其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曾暗示向代理的轉變,認為下一個重大突破將是代理。Anthropic和微軟也推出了類似代理工具,谷歌也在準備發布AI代理,這些工具預示著人工智能在自動化和效率提升方面的新突破。
▍AMD全球裁員約4%,股價下跌5%,英偉達市值達3.6萬億美元
東方財富網11月14日報道,AMD宣布全球裁員約4%,涉及近1000名員工。AMD發言人稱,公司將資源與增長機會結合,但會導致全球裁員。目前,具體受影響部門未公布,但傳言稱主要集中在消費電腦和游戲電腦銷售職位。AMD是全球第二大GPU生產商,正為數據中心生產AI加速器,如MI300X,已獲Meta和微軟等公司采購。盡管如此,英偉達在AI芯片市場仍占主導地位,市場份額超80%。AMD股價今年下跌5%,市值2270億美元,預計今年人工智能芯片銷售額約50億美元,占總營收的五分之一。
▍特朗普保護主義政策或致美汽車年產成本激增400億
11月14日蓋世汽車訊,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若實施保護主義政策,可能導致美國汽車行業每年生產成本增加400億美元,阻礙脫碳和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特朗普計劃對進口產品征收高額關稅,影響美國從墨西哥、加拿大和日本等國進口的汽車及零部件,提高汽車售價。艾睿鉑公司計算,高額關稅或使每輛美國產汽車生產成本增加高達4000美元,基于每年1000萬輛汽車生產規模,成本增加400億美元。特朗普政策還可能迫使汽車及其他制造業增加在美國的生產,同時影響可再生能源行業,可能導致價格上漲和投資撤回。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 第一電動編輯部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5395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