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蔚來十周年,李斌內部信提出明年銷量翻倍、后年達成盈利等四大任務“不容有失”
第一電動11月25日消息,蔚來創始人李斌在蔚來成立十周年之際發布內部信稱,智能電動汽車產業資格賽最激烈最殘酷的階段已經來臨,兩三年后只有少數優秀企業能生存下來。
他指出,未來兩年對蔚來極為關鍵,“我們要面對的是更高維度的競爭,不能有短板,也不可能速勝……持續推出具競爭力的新產品、提升運營效率、在明年實現銷量翻倍以及于2026年達成公司盈利,這些均是不容有失的任務”。
在內部信中,李斌強調了保持初心的重要性,“我們每次能夠從困境中走出來,都是因為回到了初心,改正了背離蔚來價值體系的做法”。李斌表示,公司團隊要持續加強自下而上的體系能力建設,聚焦提升基本經營單元的運營效率。
▍哪吒汽車10億股權凍結已解除
財聯社11月25日消息,哪吒汽車針對“10億股權被凍結”的傳聞作出回應:日前,桐鄉人民法院就本司與索密克汽車配件有限公司合同糾紛一案做出的財產保全裁定,引發行業誤讀。現經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申請,桐鄉人民法院已解除對合眾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哪吒新能源汽車制造有限公司100%的股權采取的財產保全措施。
另據報道,11月14日,東風科技表示被合眾新能源拖欠總計1273.03萬元貨款,其子公司東風延鋒已向法院提起仲裁申請,該案達成訴前調解。
▍尊界S800今日正式亮相
第一電動11月26日消息,備受矚目的尊界S800將于今天下午2點40開始的華為Mate品牌盛典上正式亮相。按余承東此前的說法,該車對標奔馳邁巴赫,定位“百萬級”。尊界S800預計明年初上市,第二款新車預計明年底推出。
▌國內
▍縱目科技停發工資,毫末智行裁員
第一電動11月25日綜合消息,縱目科技宣布因業務未達預期,本月起停發工資,僅發放基本生活費。該公司曾是智駕領域的明星企業,2015年至2022年期間完成A輪至E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聯想、小米集團等,估值一度超過90億元。
縱目科技的五大客戶包括理想、賽力斯、長安、嵐圖和中國一汽,貢獻收入達到總收入的93%。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4.98億元,同比增長6.18%,較2022年同期營收同比增速的108.44%大幅下降。據傳,公司在行車產品和高階智駕技術上遲遲沒有重大突破,項目開發和交付進度緩慢,導致合作車企明星車型交付延期。此前縱目科技曾三次嘗試上市,包括新三板掛牌、科創板申請和港股IPO,但均未能成功。
另據酷公司報道,長城汽車旗下公司毫末智行啟動了裁員計劃,職能部門已裁員約30%甚至近半,將按照“N+1”的標準向被裁員工進行補償。
按計劃,毫末智行應于今年底實現城區NOH覆蓋100個城市,并在明年底達到100萬臺的裝機量。但截至目前,毫末智行的城市NOH功能尚未大規模推送給用戶。
今年3月,長城汽車引入端到端智駕供應商元戎啟行作為新的合作伙伴,計劃在今年內落地三款車型;近日,另一家智駕供應商Momenta也宣布獲得了長城汽車端到端方案的一個車型定點。
截至目前,長城汽車的全場景NOA已經在全國多個城市開通,但毫末智行的城市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即城市NOA)仍未開通。“在更高階的城市NOA覆蓋上,毫末智行可能當初走得相對保守了一點。”在2024廣州車展上,長城汽車魏品牌執行副總經理譚健在接受采 訪時表示。更早之前,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叫停了毫末智行的港股IPO計劃。
▍嵐圖全力擁抱華為智駕,明年FREE、追光和旗艦SUV將全面搭載
第一電動11月25日消息,嵐圖汽車明年將不會推出全新車型,公司將重點放在SUV產品線上,計劃搭載華為的智能解決方案,包括鴻蒙座艙和乾崑智駕技術。嵐圖FREE將推出新款并搭載華為系的智能解決方案,另一款產品知音也將在未來的新車型上采用華為方案。正在開發中的全新旗艦車H77,是一款大型新能源SUV,計劃在2025年底量產啟動,上市時將搭載華為系方案。
▍小鵬G6+渲染圖曝光,類P7+設計思路
第一電動11月25日消息,小鵬G6+渲染圖曝光,外觀與小鵬G6非常相似,但車頭和車尾部分變化明顯,更加類似P7+設計。
相比之下,內飾部分的變化更加鮮明。渲染圖顯示,小鵬G6+內飾更加扁平、簡潔,完全類似P7+設計。
預計該車將與小鵬P7+一樣,搭載全新純視覺鷹眼智駕方案,智駕能力與激光雷達方案一致,但價格有望下探3萬元。該車有望明年初上市。
▌國際
▍歐盟官員稱與中國談判仍存障礙
路透社11月25日消息,歐洲官員周一表示,歐盟和中國官員正在討論歐洲對中國電動汽車 (EV) 征收關稅的替代方案,包括此類汽車在歐洲銷售的最低價格,但目前還沒有解決方案。
歐洲議會貿易委員會主席貝恩德·朗格周五對德國一家廣播公司表示,歐盟 27 國與中國即將達成協議,以其他產品取代關稅。
但歐盟官員表示,這種說法并不正確,因為盡管談判仍在繼續,但仍存在阻礙達成協議的障礙。由于與北京的談判敏感性,這些官員不愿透露姓名。
正在考慮的選項之一是設定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的最低價格以提高其價格,歐盟經過長期調查后得出結論,由于中國政府補貼,該價格被人為壓低。
為解決補貼問題,歐盟上個月在其最引人注目的貿易調查中將中國產電動汽車的關稅提高至45.3%,此舉導致歐洲分裂,并引發北京方面的報復。
中國駐歐盟商會當時表示,對歐盟這一“保護主義”和“武斷”的措施深感失望。
▍黃仁勛預測三種機器人將大規模生產:汽車、無人機和人形機器人
第一電動11月25日消息,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在出席香港科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授予儀式上發表演講,強調機器人技術和AI Agents的發展趨勢,并預測汽車、無人機和人形機器人將成為未來實現大規模生產的三種機器人。
黃仁勛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在全球范圍內具有獨特優勢,是唯一同時擁有機電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地區,為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他認為,大灣區擁有抓住這一機遇的獨特機會。此外,黃仁勛還提到,AI Agents將很快融入公司各個團隊,包括營銷、銷售、供應鏈、芯片設計和軟件開發等部門,加速創新和提高生產力。
▍日產泰國裁員1000人
11月25日報道,日產汽車宣布在泰國實施裁員或轉崗約1000名員工,作為其全球裁員9000人的合理化措施之一。日產近期推出“降本增效”措施,計劃降低20%的全球產能。受中國車企純電動汽車銷量增長影響,日產在泰國銷量大幅下降,2023年同比降低29.7%,銷量為14,224輛。日產已開始調整泰國業務,老化的第一工廠部分生產將集中到第二工廠,兩家工廠主要生產面向泰國國內和出口的小型SUV“KICKS”等4款車型。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 第一電動編輯部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5521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