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上海市即將出臺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是一項地方性政策,但參與政策制定的上海市相關部門負責人近日接受作者采訪時表示,補貼政策面向全國汽車企業,沒有地方保護色彩。
根據已上報國務院、等待最終審批通過的上海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在國家補貼的基礎上,每千瓦時給予補貼2000元,純電動汽車最高補貼可達4萬元/輛。上海計劃首批投放2萬張車牌,專用于上海市的新能源汽車。
巧合的是,隨著更多政策細節被公布,上汽首款量產純電動汽車上汽榮威E50近日正式亮相,業內有分析認為,上海市的利好政策將為上汽推廣新能源汽車提供絕佳的政策良機。
打消車企疑慮
按照目前的新能源汽車扶持政策,中央政府對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純電動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6萬元。
加上上海市4萬元的地方補貼,以及一塊免費的汽車”滬”牌,按照目前的拍牌價格,價值約6萬元。未來,在上海購買純電動汽車的消費者至少可以一次性節省16萬元。
由于售價普遍比傳統動力汽車高出三分之一以上,純電動汽車的市場銷量仍十分有限。
一些汽車企業面對各地方政府即將出臺的補貼政策,顯得并不興奮。北方一家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公關部負責人告訴本報作者,上海的補貼力度很大,但作為非上海企業,地方政府能否一視同仁,還有疑慮,”畢竟現在地方政府出臺政策保護本地企業的例子太多了,納稅不在上海的汽車企業,能否被當地政策惠及,很難說。”
比亞迪高級副總裁吳經勝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坦言,地方政府很容易設置條件,將其他企業排除在外。以廣州的補貼政策為例,其更傾向于對混合動力車進行補貼,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生產混合動力凱美瑞的廣汽豐田更加受益。
對此,一位參與上海市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制定的相關部門負責人昨日接受作者采訪時明確表示,在報送的方案中,并沒有針對上海市地方企業的保護內容,”市場是自由的,消費者是看產品的性價比。”
據不完全統計,今明兩年內預計有40款新能源車將密集上市,即將推出新能源車的自主品牌廠家便包括上海汽車、比亞迪、北汽集團、奇瑞、吉利、長城、力帆等。
新能源車市場艱難啟動
事實上,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仍未真正啟動。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份國內主要乘用車企業已銷售新能源汽車6982輛,其中純電動車3009輛,混合動力車3973輛。
而按照《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下稱《規劃》),我國到2015年,要爭取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萬輛,到2020年超過500萬輛。
實際的市場容量與政策預期差距較大,從今年起,中央政府正在考慮出臺相關措施,細化《規劃》落實。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曾明確表示,包含北京、上海在內的25個城市是新能源汽車的試點推廣城市,試點推廣新能源汽車的城市,應盡快取消新能源汽車的車牌拍賣、搖號、限行等限制措施,出臺停車費、電價、道路通行費等扶持政策,加快充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為此,在上海市的政策中,明確提出,首批發出2萬個新能源汽車的牌照。而何時能夠達到2萬輛的市場容量,政策制定部門也沒有給出明確的時間表。
”2萬張牌照何時能發完,還是要看市場情況、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以及各方面的售后服務是否能跟得上。”上述政府部門人士告訴作者。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700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