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電動網】(作者杜俊儀)”微型電動車并不是像某些專家想象中的作坊式生產,我們擁有自己的平臺,只是國內還沒有給我們一個名分。”暢銷于山東等地的微型電動車一直飽受詬病,唐駿銷售總經理劉國增就此對政府喊話,呼吁政策給出標準,規范行業發展;同時對同行喊話,號召用汽車理念來發展微型電動車,注重品質、營銷與服務。
微型電動車目前無合法身份,但在市場需求的推動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其發展速度遠超國家大力推廣的新能源汽車。這種兩難的局面如何求解?2014年1月9日,2013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GNEV2013)在海南海口開幕,當天下午微型電動車論壇召開,與會的企業高層及業內專家就”突破與成長”這一主題進行探討,微型電動車車企呼吁政策放開,同時企業應加快產品升級,實現行業規范發展。
盡管微型電動車發展存在政策不明、生產狀態混亂等潛在風險,但不少企業仍看中了新能源與交通需求結合的巨大商機,紛紛加大對微型電動車的投入,經過幾年的發展,主流的微型電動車企業都已初具規模。根據第一電動網的研究報告,調研的十家重點微型電動車企業中,時風、御捷、陸地方舟等八家具有汽車四大工藝,通過國家轎車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等其他碰撞測試,品質和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部分企業的產品遠銷國外,但在國內仍未獲得政策的認可。
以目前國內微型電動車主要生產企業唐駿為例,該企業此前一直向法國、英國、瑞典等國外市場出口微型電動車,產品擁有歐盟L6e、L7e出口認證標志。唐駿新建的新能源汽車工廠,投資15億元,擁有沖壓、焊接、涂裝、總裝、檢測等21條先進生產線。不僅僅是需要放開微型電動車準入,劉國增認為微型電動車發展到了必須拯救的時候,否則低質混亂的產品將毀滅行業。他在論壇上呼吁,盡快制訂科學有效的行業標準,淘汰低劣的企業和產品,讓有實力的企業脫穎而出。
劉國增介紹,美、日、歐等汽車工業發達國家和地區目前都允許生產和使用微型電動車產品,適用特殊的政策法規和運行規范。”世界70%的地區對汽車進行管理都是參照歐洲標準修訂或執行,建議借鑒歐盟L6e、L7e標準,實施25km到80km時速的分類管理。既可節省制訂標準、驗證標準所需耗費的人力、物力,又較客觀的符合目前微型電動車發展現狀。”
歐盟L6e、L7e標準
類別 |
名稱 |
定義 |
L6e |
輕型四輪機動車 |
1.車輛空載質量≤350kg,電動車不包括電池質量 |
2.車輛的最大設計速度≤45km/h |
||
3.電動四輪車最大連續額度功率≤4kW |
||
4.安全帶選裝 |
||
L7e |
重型四輪機動車 |
1.車輛空載質量≤400kg,(載貨車空載質量≤550kg)電動車不包括電池質量 |
2.最大有效功率≤15kW |
||
3.安全帶必裝 |
呼吁政策放開之外,主流微型電動車企業也加緊自身”修煉”,從產品、服務等方面進行提升。陸地方舟戰略總監劉曉靜介紹,陸地方舟從2000年發展至今,逐漸利用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產品體系,車型覆蓋A級到C級,申請多項專利。”要想獲得政策許可,必須提升企業自身素質,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現在的銷售就是按照汽車4S的模式來做。”
銀泰總裁王虹航也表示:”要想拿到生產資質,企業至少需具備兩大工藝和一個核心技術。一旦國家政策對低速電動車行業進行規范,大多數企業可能都將被淘汰。”他對銀泰發展微型電動車提出了輕量化、開發專用變速器、合并功能相近零部件等技術方案。就行業而言,他也認為微型電動車一直在進步,”許多車企的產品已經是第三代,2014年就會有第四代產品出現。”
更有企業不僅將目光放在電動化上,更是瞄準了智能化的未來。新大洋副總經理溫紅光認為:”未來的交通應是綠色智能化,微型電動車作為一個新興產業,應從市場需求和趨勢出發,有針對性的通過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環節將產品與人們的出行習慣緊密結合起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杜俊儀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2743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