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電動網】(作者 杜俊儀)6月12日,山東省汽車行業協會在濟南發布了小型電動車行業標準、生產企業準入條件以及小型電動車保險方案,并于7月1日正式實施。作為政府出臺具體管理政策和辦法的過渡性方案,新標準將小型電動車與5月山東整治的違規代步車區別開來,為小型電動車規范自律提供了方向。
這一系列標準和準入條件可謂高門檻、嚴要求,那么獲得準入資質的車企是否能獲得上路資質?這一問題尚未有答案,但是小型電動車企的自我設限自我管理,顯然已經向施政者表達了積極的姿態,有助于小型電動車企“身份”問題的解決。
標準嚴格門檻高
2011年8月,正當山東低速電動車發展初露鋒芒時,山東省發布了全國首個低速電動車行業自律性標準,也是6月12日發布“山東省小型電動車行業標準”的前身。最新出臺的標準將“低速電動汽車”更名為“小型電動車”,技術條件更加明確、嚴格,對小型電動車質量提高、技術升級、安全保障等方面都有明顯的促進意義。
新標準規定小型電動車的最高時速不超過70km/h,續駛里程較之前相比所有提高,勻速40km/h~60km/h行駛,溫度20℃及以上時,一次充電續駛里程不應少于100km,溫度5℃~10℃,一次充電不應少于80km(2011年標準為70km)。
小型電動車的可靠性行駛里程由3000km提高到8000km,平均無故障間隔里程由1000km提高到2000km。低溫起動是新增加的要求,電動車在—15℃±5℃的環境溫度下,浸車8小時候應能正常啟動和行駛。
標準還增加了產品型號與技術參數這項規定,便于識別管理。電動車總成、零部件、裝備方面也有平整、無缺損等具體要求。
小型電動車
在小型電動車生產企業準入方面,也有嚴格的規定。準入共設有10項條件,涉及生產設備、研發能力、投入規模、售后服務、電池回收、產品出口、技術方向等多方面要求,生產企業需符合其中八項以上方可申請準入。
其中一至五項為否決項,包括:一、企業應符合國家相關法律規定以及山東省汽車行業標準;二、列入工信部公告的汽車整車、摩托車以及魯政辦發[2012]52號文件中的備選試點企業;三、具備小型電動車產品研發和設計能力,擁有三大核心部件之一;四、具備四大工藝,裝備投資規模≥2億元(不含土地價值),企業注冊資金≥1億元;五、產品需按國家標準50km/h通過碰撞測試,新產品開發投入不低于年銷售收入的5%。
單從第二項標準來看,全省符合條件的企業不到30家。另外,四大工藝、投資規模等方面要求也是豎起了一道很高的門檻。在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院長劉剛看來,“這些標準是有些高了,可以隨著市場的發展適當調整。”
在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安全方面,小型電動車保險通知的發布也可視為有力之舉。通知涵蓋了保險責任限額、保險費用等非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兩種小型電動車保險方案和投保及索賠等各方面詳細流程。
山東省保險中介協會會長宋執旺在發布會上表示,協會經過兩年追蹤調查,低速電動車的事故發生率遠低于掛牌燃油車,僅為后者的10%。他認為小型電動車的低速行駛能保障安全性,加上保險方案的出臺更能保障消費者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另外,山東省汽車行業協會對小型電動車發展也提出了若干建議,例如限定小型電動車使用區域,僅在二級及以下公路行駛;單獨設計小型電動車牌照;駕駛員應取得C3牌照等等。
行業技術標準、企業準入條件、行業保險檔案三份文件齊齊出臺,為山東省小型電動車提供了更為有序健康的發展方向。但目前該標準僅作為自律性標準,不具備強制性。山東省汽車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魏學勤表示,12日下午把行業標準等文件上報山東省有關部門。“市場推著政策走,希望政府包括交警等部門會盡快拿出管理辦法。”
銷售上路仍是未知
會議上,時風、唐駿、梅拉德等七家山東省骨干小型電動車生產企業簽署了行業自律倡議書,共同表態將認真遵守執行行業標準與企業準入條件,落實所有產品的保險問題,抱團、有序發展。從上述幾家企業的情況看來,通過標準均不成問題。山東市場目前有大大小小的小型電動車生產企業上百家,雖有七家骨干企業率先響應,發出自律倡議,但想讓其余九成企業來自覺遵守標準顯然難度較大。
山東梅拉德能源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舒欣對第一電動網作者表示:“雖然目前標準無法強制所有企業遵守,但指明了發展方向,并且也能向消費者傳遞價值判斷,辨別產品好壞,在市場競爭當中自然能加速優汰劣勝。”他預測,新標準出臺后,一些無法達標的小企業迫于壓力可能會紛紛退出。
中通汽車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新能源汽車事業部總經理王洪君認為,新標準的發布對行業發展有促進作用,但最終還需經過市場競爭來檢驗。“對于企業來說,做好產品最重要。”據他介紹,中通作為國內新能源客車的龍頭企業,進入小型電動車行業,在技術資源上有豐厚積累,目前已推出四款小型電動車產品。
關于外省小型電動車企業和產品進入山東市場的問題,魏學勤表示,本次會上發布的標準主要為促進行業自律有序發展,對待外省企業和產品不搞地方保護,至于如何管理有待政府出臺具體方案。他還透露,山東省將與清華大學建立監控中心,對山東省內的所有小型電動車進行監控管理。山東省經信委產業處調研員鄭志鵠向第一電動網作者表示,他個人認為外省的企業和產品也應當通過山東省設立的標準才能予以合法上牌上路。
對車企和消費者來說,最關心的問題莫過于小型電動車是否解禁。5月20日,山東省公安廳交警總隊發布全面整治違規代步車的通知,在生產、銷售、上路等環節嚴格限制,不具備生產資質的小型電動車也牽連其中。據作者了解,整治通知一發出,對行業的影響立竿見影,在山東許多城市,小型電動車的生產和銷售都處于停滯狀態。
本次出臺了行業標準和企業準入條件,企業和產品通過后是否就進入“白名單”,能銷售能上路?答案仍是未知數,由于自律性標準無法取代政策法規,能否掛牌上路還需等待政策意見。
但梅拉德、唐駿、道爵等幾家車企負責人仍向作者表達了樂觀的看法,“至少為爭取合法化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魏學勤此前接受第一電動網作者采訪時表示,“行業發布自律性標準、企業準入條件、保險方案、建立監控中心四項舉措,加上與政府溝通,就能很好的解決小型電動車的根本問題。”同時他也呼吁,有關政府部門參照行業意見,拿出分類管理的辦法。“關閉、查封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問題曝光促行業升級
山東對低速電動車扶持力度最早,全國第一個地方管理條例、全國最早的試點城市、全國第一家行業技術地方聯盟、全國第一部行業技術參考標準,全都從這里面世。但是由于政策不配套,小型電動車的生產標準、產品質量、登記上牌和行駛監管等方面并未得到有效落實。
與此同時,在市場巨大需求的刺激下,各路企業紛紛涌進,小型電動車發展一路突飛猛進。據山東汽車行業協會統計,全省小型電動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項目投資已超過150億元;產銷快速增長,累計出口近3萬輛,2014年1-5月生產71424輛,同比增長47.28%。
高速發展下帶來的管理無序、安全隱患等問題也屢見不鮮。魏學勤表示,山東違規四輪車的問題被曝光達5次之多,媒體報道直指小型電動車。“每一次曝光,對這個行業都是一次洗禮。” 他認為,不管小型電動車何時能擁有“身份證”,行業內部先自行建立行業標準、規范自律是首要任務。
在政府正式出臺具體管理政策和辦法之前,盡管行業標準、企業準入條件、車輛保險方案這些規定不具備強制性,但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重要參考。在一定程度上,也預示著小型電動車行業自律升級的決心。另外據了解,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關于“微型短途電動汽車發展規范管理”的課題也將于近日開啟,小型電動車發展問題可能再次提上各主管部門的議事日程。
參照:
微型電動車無監管?全國十余個管理辦法一覽
山東小型電動車行業標準
山東小型電動車生產企業準入條件
關于山東省小型電動車實施車輛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杜俊儀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32314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