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政部等部門發布政策,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車為在中國境內銷售的純電動汽車、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以及燃料電池汽車,這其中也包括部分進口車型。近期關于新能源電動車的政策頻繁出臺,從補貼到強制行政部門推廣,再到此次免購置稅,新能源車迎來強勢政策利好。
無論是清潔能源汽車還是純電動公交、出租車,山東淄博市都做了勇敢嘗試,走在了前列。在如今政策大好形勢下,作者在山東市純電動出租車運營單位山東長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院子里卻看到30臺閑置的純電動中華轎車,由于長時間的風吹雨淋,有的車已經開始生銹,據介紹,這些車和目前市場上已投入運營的20臺純電動出租車屬同批購入,現在已經閑置2年,“只要上路就能創造利潤,可這兩年來,這些車只能在這曬太陽,至少300萬資金眼看著要打水漂。”公司負責人告訴作者。
工作人員正在保養閑置的電動汽車
新模式運作 電動出租見效快
“和大部分城市花大投入支持電動公交車不同,按照我們的模式運營的電動出租車不僅不用政府投一分錢,而且可以自負盈虧,是有利潤的。”山東長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崔衛東告訴作者,“以目前正在運營的20臺純電動出租汽車為例,我們每臺車一天租金100元,另有30元其他收益專門作為電池折舊,一臺車一個月我們的收益為3900元,駕駛員的收益則在每月5000元上下。”
除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外,純電動出租車還具有極大的環保效益和社會效益。崔衛東介紹,按照每輛出租汽車每天行駛400公里計算,消耗汽油36升,可以產生二氧化碳48公斤,每年消耗汽油13140升,每年可產生17.52噸二氧化碳。每減少一輛燃油出租車就可減少碳排放17.52噸,淄博市有6000余輛出租車,如果有1/3更換為電動,就可減少35040噸碳排放。
作者了解到,制約電動汽車發展的瓶頸主要有三個方面:電池、價格、充電,但歸根結底來說就是電池問題,現有鋰電池可以在電動汽車上使用,但是鋰電池造價高、成組一致性不好、充電要求高,這些都制約了電動汽車的發展,續航里程200公里能量的鋰電池,造價就達到了10萬元;而且在充電過程中,由于鋰電池自身存在性能差異,很難保證充電效果的一致性;因此,要在結構層面上建立監視、維護、保養機制,必須由專業人員進行。
因此,山東長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對我市正在營運的電動出租車采用“車電分離,電池租賃,集中充電、維護,分散更換”的運作模式,即電動汽車購車或租賃時不帶電池,租賃電池使用,電池集中充電,集中維護和保養,合理設立電池更換點,實現電池的快速更換,使更換電池就像汽車加油一樣方便。“這種模式我們已經運行了2年,實踐證明非常具有操作性,效果也很好。”崔衛東告訴作者。
細節缺失 30臺電動汽車“曬太陽”
“為響應我市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戰略要求,我們從2008年起先后與大連理工大學、魯東大學合作研制開發電動汽車,2009年8月研制出電動出租汽車,并取得三項國家專利。”崔衛東介紹說,2010年,首批20臺純電動出租車成功上路。“那個時候我們沒有那么多出租車營運名額,現在為了推廣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市里已經放寬了對電動出租車的營運名額限制,但我們現有的電動汽車卻很難上路。”
崔衛東告訴作者,車輛落戶手續和電池購買資金是阻擋這30臺電動出租車上路的主要原因。“30臺電動出租車,我們需要購買45組鋰電池才能保證其順利運轉,按照每組電池8萬元的市場價,目前至少存在360萬元的資金缺口。”為了解決資金短缺問題,崔衛東嘗試了各種辦法進行融資,但一直成效不大。
“我們的出租車雖然已經掛了牌照,但一直屬試運營性質,兩年過去,試運營也非常成功,不曾出現什么問題,但新能源汽車運營資質至今尚未獲批,我們最近也在加緊辦理。”崔衛東說,由于目前沒有運營資質,加上四年前車輛落戶時沒有具體的法規可依,手續上存在漏洞,這讓很多投資者望而卻步。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一種,純電動汽車發展前景廣闊,每一種新生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欠缺的部分,我們會努力去彌補和完善,眼下暫時的困難我們也有信心逐漸克服,希望純電動出租車在我市能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崔衛東如是說。
來源:淄博晚報
作者:李慧娟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3355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